1. 奇字拼音怎么写
“奇”字有2个读音:qí、jī。
汉字:奇
拼 音 :qí jī
部 首 :大
笔 画 :8
五 笔: DSKF
释义 :
[ qí ]
1.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
2.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
3.惊异,引以为奇。
[ jī ]
1.数目不成双的,与“偶”相对。
2.零数。
组词:
1. 奇qí
(1)奇妙[qí miào] 稀奇神妙;美妙。
(2)惊奇[jīng qí] 感到很奇怪。
(3)传奇[chuán qí] 可以指长篇连续的英雄故事,情节曲折,然而又不特别离奇,讲述人或团体的历史或传说(或两者都有的)。
(4)稀奇[xī qí] 同希奇。
(5)奇观[qí guān] 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
2.奇jī
(1)奇数[jī shù] 不能被2整除的数。
(2)奇零[jī líng] 不满整数的数,零星。
(3)数奇[shù jī] 指命运不好,遇事多不利。
(4)奇偶[jī ǒu] 奇数和偶数。
(5)奇羡[jī xiàn] 赢余,多余。
2. 佛教的标志那个奇怪字怎么读
卍,梵文Svastika,又作万字、万(繁体)字,卍字;意译为吉祥海云,吉祥喜旋,为佛三十二相之一,也是八十种好之一;此为显现于佛及十地菩萨胸臆等处之德相。《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大般若经》卷三八一等均记载佛之胸前、手足、腰间等处有卍字。于今印度阿摩罗婆提(Ama-ravati)出土之佛足石,亦刻有数个卍字。
卍之形,原是古代印度表示吉祥之标志;除印度外,波斯、希腊、罗马均有此类符号。然其最初来源则为梵文,详如后“诠论”中说。
卍之汉译,古来有数说,鸠摩罗什、玄奘等诸师译为“德”字,菩提流支则译为“万”字,表功德圆满,万德具足之意。武则天长寿二年(西元693年)始制定此字读为“万”,而谓其乃“吉祥万德之所集”。
又,据《佛光大辞典》称,《华严经》中卍字共有十七处、但以梵文对勘,其原文共有四种:
1、Srivatsa,音译“室利靺(mò)蹉”,义为吉祥臆,《华严经》卷四十八:“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云。”
2、Nandyavarta,音译“难提迦物多”,义为喜旋。《华严经》卷二十七:“其发右旋,光明润泽,卍字严饰。”
3、Svastika,音译“濊(“秽”)佉(“佉”qū:同“祛”)阿悉底迦”;圆瑛法师简称之为“阿悉底迦”意译为有乐。《华严经》卷二十七:“愿一切众生得如卍字发,螺文右旋发。”
4、Purnaghata,音译为“本囊伽(qié)吒”,义为增长。《华严经》卷二十七:“愿一切众生得轮相指,指节圆满,文相右旋,愿一切众生得如莲华卍字旋指。”
《佛光大辞典》虽有如是发现,然一般提到卍字,其原文之读者,皆以第三种Svastika(濊佉阿悉底迦)为主,请参见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2683页)》。此证之《韦氏国际大辞典》,及《牛津大辞典》亦然。
此卍字为从梵文而来,梵文原文Svastika是从Svasti(福祉、幸福)而来,而此字则为两个字拼起来的:Su-(好、幸)加上asti(存在),且自古素有此信仰,即见此卍字者,皆获吉祥、幸运。
又,英国最权威之大辞典,《牛津大辞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所说大略相似,兹不再引。
附带提到,近代德国希特勒也用此卍字,不过他当然是用错误的那个写法:卐,而且把它倾斜四十五度,且弯出去的那一画较短
由于希特勒使用此字为纳粹的标帜,因此近代西洋人几乎无人不会读这个字:Swastika。因此佛教徒若到西洋弘法或建寺院的,最好避免把卍字写在墙上,或做成旗帜,否则极容易引起误会,以为此处是纳粹的信奉者或三K党,而遭到反纳粹及犹太人等的暴力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