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的笔顺怎么写的
草的笔顺是横, 竖, 竖,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草
拼音: cǎo
部 首:艹
笔 画 :9
基本释义:
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
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
3.旧指山野、民间:~贼。
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
5.草率;不细致:潦~。
6.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a)汉字形体的一种:~书。真~隶篆。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大~。
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案。
8.起草:~拟。
相关组词:
花草 草原 草书 起草 草木 草绿
扩展资料
1、起草
拼音:[qǐ cǎo]
解释:打草稿:~文件。这个报告是谁起的草?
2、草木
拼音:[cǎo mù]
解释: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3、草绿
拼音:[cǎo lǜ]
解释:绿而略黄的颜色。
4、百草
拼音:[bǎi cǎo]
解释:各种草类。亦指各种花木。
5、干草
拼音:[gān cǎo]
解释:晒干的草,有时特指晒干的谷草。
2. 散在草丛中的散字如何读
散在草丛中的散字读sǎn。
散在草丛中的散意思是:无约束;不密集;松开。
组词:~漫。~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了。
草丛:[ cǎo cóng ]
释义:聚生在一起的很多的草。
引证:丁玲 《松子》:“路旁有几只蚱蜢飞起来,又钻到草丛里去。”
扩展资料:
散有三个读音:[san]、[sàn]、[sǎn]
一、散 [san]
示例:“零散”( língsan)
二、散 [sàn]
〈动〉
1、(本义:分散)
2、同本义
引证: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释义:于是合纵离散,盟约失败,六国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赂秦国。
3、散发,使分散
引证: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清· 黄宗羲《原君》
释义: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博我一个人的产业。
4、敞开
引证: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蔡邕《笔论》
释义:想写就必须得敞开怀抱,放松心情,然后才开始书写。
5、排遣
引证:虫篆散忧乐。——鲍照《蜀四贤》
释义:用书法来排遣忧愁和快乐。
6、逃,逃走
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壮士都逃向四面八方。
7、放,放牧
引证:马散之华山之阳。——《礼记·乐记》
释义:在华山的南面放牧马儿。
8、抒发。
9、结束。
10、丧失,失去。
〈形〉
释义:杂乱,纷乱。
引证:不与物散,粹之至也。——《淮南子·原道》
三、散 [sǎn]
〈形〉
1、逍遥,懒散
引证:庸众驽散。——《荀子·脩身》。注:“散,不拘检者也。”
释义:庸俗无能散。
2、潇洒;洒脱
引证: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世说新语》
释义:王夫人神情散朗,所以有林下风气。
3、挂名职务,没有或很少有工作却可以领工资。
引证:初,晋世散骑常持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宋书·孔觊传》
释义:当初,晋代散骑常持选声望很高,与侍中不同,后来他的职任闲散,用人渐轻。
4、杂乱;错杂
引证: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5、特指文章不受韵律约束 。
6、零碎;不集中的
引证: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释义:不久,夕阳落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1353938在山头,人影开始散乱起来,是宾客们跟随太守要回去了。
7、粗疏 [careless;inatten-tive]。如:散落(疏忽);散拙(散漫粗疏)
8、平凡;不成材 。
〈名〉
1、药粉
引证:与散两钱服之。——《后汉书·华佗传》
释义:和药材散两钱服用。
2、姓
3、另见 sàn
3. 小草拼音怎么打
xiǎo cǎo 声母是x,c,韵母是iǎo,ǎo,声调是第三声 含义解释: 1、草本植物中小弱者的统称。
2、中药远志苗别名。 3、指茶叶。
4、草稿。 5、谓草书之字形小巧者。
字词分析: 小,读作xiǎo,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细碎的沙尘微粒,引申为微小,由微小义引申出低微、年幼或年幼的人等义,又用作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的谦辞等。 扩展资料: 小草相关: 小草形态秆纤细,无毛,高10-25厘米,直径约0.5毫米,叶片上有白色的小绒毛。
产西藏、云南、广东等省区;多生于旷野千旱草地或石上,也见于海边沙地。欧、亚、非热带和亚热带均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