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字14怎么占田字格
以竖中线分开,十位数的1是半个格,左格,个位数的4占半个格,右格。
“1"像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
“4”象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如图:扩展资料阿拉伯数字由10个计数符号组成,0,1,2,3,4,5,6,7,8,9,是今天的国际通用数字。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代印第安人发明,然后从阿拉伯人传递到欧洲,然后由欧洲人现代化。
正是由于阿拉伯人的传播,这种形象终于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印度的九个数目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以及阿拉伯人叫做‘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2. 田字格写数字11到20的格式
田字格写数字11到20的格式如下:阿拉伯数字,一位数写在靠左的格子里。
二位数中十位数写在靠左格子里,个位数写在靠后格子里。11到20的写法位数中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分别占据田字格的左边和右边两格。
阿拉伯数字1-10在田字格中的书写标准格式“1"象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
“2”象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3象耳朵,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
“4”象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象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
“6”象哨子。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碰左线、底线,向上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中线。
“7”象锄头。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再折线向下,到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8”象娃娃。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
不封口。“9”向勺子。
在上格画一个四面碰线的附近向下角附近向左下面一真线到底线中间。“10”象粉笔和鸡蛋。
“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线的椭圆。
扩展资料阿拉伯数字书写规则1、纯小数小数点前的“0”不能省略。不论是叙述性文字或图表中,纯小数小数点前的“0”都不能省略,不能出现诸如“.27、.39”等格式的数字。
2、阿拉伯数字不能与除“万”、“亿”及 SI 词头中文符号外的汉字数词连用。如:“一千三百万”可以改写成“1 300 万”,但不能写成“1 千 3 百万”。
3、4 位或 4 位以上的数字,在书写时采用三位分节法。
3. 就字田字格怎么写
一、就字田字格写法如下:二、释义:1、凑近;靠近:迁~。
避难~易。2、到;开始从事:~位。
~业。~寝。
~学。~职。
3、被;受:~歼。~擒。
4、完成;确定:成~。功成名~。
生铁铸~的,不容易拆掉。5、趁着(当前的便利);借着(有时跟“着”字连用):~便。
~近。~手儿。
~着灯光看书。6、一边儿是菜蔬、果品等,一边儿是主食或酒,两者搭着吃或喝:花生仁儿~酒。
7、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他们~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些。
8、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我~来。您稍等一会儿,饭~好了。
9、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住了。
10、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想起来~说。卸下了行李,我们~到车间去了。
11、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只要用功,~能学好。他要是不来,我~去找他。
谁愿意去,谁~去。12、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我们一个小组~十个人。
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来三次。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把它背走了。
13、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大点儿吧,买下算了。14、仅仅;只:以前~他一个人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15、表示加强肯定:我~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他果然来了。我~不信我学不会。
那~是他的家。幼儿园~在这个胡同里。
16、表示假设的让步,跟“就是”2相同:你~送来,我也不要。三、相关组词:就学 就业 就是 迁就 就职 就里 就算 就道 生就 就近 就位 就擒 就医 就此 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
就,金文 (又,用手抓持、托举) (京,高层建筑),手在屋顶忙碌,表示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尤”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文言版《说文解字》:就,高也。
从京,从尤。尤,异於凡也。
籒文就。 白话版《说文解字》:就,往高楼去。
字形采用“京、尤”会义。尤,表示异于一般。
这是籀文写法的“就”。 二、词组释义:1、就位[jiù wèi] 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主席团~。
2、就擒[jiù qín] 被捉住:束手~。3、就医[jiù yī] 病人到医生那里请他治病:小病可到社区医院~。
4、就此[jiù cǐ] 就在此地或此时:~前往。文章~结束。
5、成就[chéng jiù] 事业上的成绩:辉煌~。
4. “让”字田字格怎么写
一. 让 - 汉字 让,从言从襄,以语言相互扣合。
1.不争,尽(jǐn)着旁人,忍让:~步。~位。
谦~。2. 请:~茶。
3.许:不~他来。4. 任凭:~他闹去。
5. 被:~雨淋了。6.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
转(zhuǎn )~。7. 闪避:~开。
当仁不~。8.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章邯"。
9. 古同"攘",侵夺。二. 详细解释 〈动〉(1) (形声。
从言,襄( xiāng)声。本义:责备)(2) 同本义 让,相责让也。
--《说文》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让,责也。
--《广雅》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让不贡。
--《国语·周语》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3)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4) 退让;谦让 让者,礼之主也。
--《左传·襄公十三年》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让,推贤也。
--《国语·晋语》允恭克让。--《书·尧典》。
郑注:"推贤尚善曰让。" 退让以明礼。
--《礼记·曲礼》尧让天下于 许由。--《庄子·逍遥游》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不让,欲观公子。
--《史记·魏公子列传》(5) 又如:让梨觅枣(比喻兄弟间的手足情爱);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各不相让;寸步不让;让棋;让衢(让路);让再让三(三番五次地推让);让客(礼让客人);让德(谦让的品德)(6) 推举 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 李致远《还牢末》楔子(7) 以一定代价将东西的所有权转给他人 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
--《儿女英雄传》薛家伏势倚情,偏不相让。--《红楼梦》(8) 又如:让与(把财物或权利移转于别人);让禄(把利禄移转给别人);让国(把国君的地位让给他人);让名(把名誉让给他人);让价;让利销售。
(9) 请,邀请。如:把他让进门来;把客人让进里屋(10) 允许。
如:公共场所不让吸烟;让他走了(11) 通"攘"。推辞;推让;拒绝 乃惧距天用而让有用也。
--《潜夫论·明暗》(12) 又如:让职(辞让官职);让爵(让爵位)。(13) 要求。
如:是他让我来的;她妈妈让她每天练钢琴八个小时(14) 躲避,避免碰到(如突然转身) ]。如:幸亏我让得快,要不早给那辆车撞倒了;让威(避开敌人的锋芒);让开(避开);让辟(退让避开)(15) 用烟酒款待 。
如:让酒(请人喝酒);让烟(请人抽烟);让坐(请客人入座)(16) 通"攘"。(17) 窃夺 治斧钺者,不敢让刑;治轩冕者,不敢让赏。
--《管子·君臣下》(18) 骚扰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荀子·荣辱》三.组词及造句1、礼让 造句:礼让客气的驾驶反而得不到回报。
你要是在斑马线前停车等待行人穿过,这下可好,只见行人络绎不绝,你就没完没了地耗下去吧。2、谦让 造句:他站起来,把他的位子让给了波维里先生,后者毫不谦让地坐了下来,急忙写那张对方需要的转让证明,而那英国人则在写字台的对面数钞票。
3、互让 造句:但是,只要中印双方都抱有诚意,本着平等相待、互谅互让的原则,我想解决边界问题的谈判会有新的进展。 4、忍让 造句:两国均需与武装分子缠斗---以方对抗的是哈马斯以及其他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土耳其则要对付不满意埃多里安政府寻求忍让态度的库尔德分裂分子; 5、让座 造句:但这照片拍摄于1956年12月21日,即在她拒绝让座的后一年,也就是美国最高法院判定蒙哥马利市巴士种族隔离体制为非法的一个月后。
5. 文字田字格怎么写
文: 拼音:wén 部首:文 笔画数:4 笔画:点横撇捺 释义: 〈名〉 1. (象形。
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
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
——《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3.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
——《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4.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5. 美德;文德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6. 文才;才华。
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7. 文献,经典;韵文 儒以文乱法。
——《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8. 辞词句。
亦指文字记载 。 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
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9.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0. 文治;文事;文职。
与“武”相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1. 法令条文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史记·汲黯列传》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12.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
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13. 文教;礼节仪式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4. 指表现形式;外表 。
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15. 指鼓乐,泛指曲调 。 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16.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何以谓之文。
——《论语》 是以谓之文。 17. 姓 〈动〉 1.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被发文身。
——《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
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2. 修饰;文饰 身将隐,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