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问路"为题写一篇作文,怎么写
问路这纯粹是一个16岁的孩子,在假期游历上海后的不成熟的想法。
初到上海,看到上海人对问路游客的不屑,我不禁想起一个笑话:广东人觉得外来者都是穷人,上海人视流动人口为乡下佬,而北京人把全国来客都当“下级”。 一个很简单也很老的笑话,精辟地道出三个地方的牛叉和不同的“视觉差”。
其实,我也是带着这种“视觉差”从北京来到上海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因为,我十六年来,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自己觉得更要牛叉的人种。 我认为,沪地骄傲与不屑的资本,来自那些建立在他们地盘上,却不一定属于他们的高不可攀的大楼。
我承认,北京的任何地方找不到陆家嘴那样气势磅礴的高楼;我也承认,看完这些高楼后,会有那种北京的楼失去命名为楼的权利的不快感觉;我还承认,如果把上海的漂亮高楼当背景去照相,三天三夜也照不完;在中央电视塔上看风景,绝对会感到站得高,而站在东方明珠就不会——因为那些楼房的海拔和东方明珠的“差距”很小。 但在习惯了整齐建筑的我看来,上海的楼房太过散乱,以至让我感觉成“异类”。
相比起来,我更喜欢,也更习惯于北京的建筑风格,甚至让我有种变态的冲动:想从东方明珠跳下去,把周围的楼房都当积木一样踢倒,再按北京式的规划图重新码放……我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北京,也就只有迪拜会把城市规划得这么有规律,因此,我们才是“异类”。但我想,这种所谓变态的感觉,应该不止我有吧?呵呵。
上海的楼多,上海的楼漂亮,上海的楼结实得不会被“台风”吹倒。关于上海人的骄傲,我想,也就这么点吧。
但可悲的是,仅仅被这点骄傲蒙蔽的上海人,实在是太多了。 当你问上海人,他身后的一幢楼叫什么,他连头都不回,一边离开你,一边用上海普通话说“不清楚”,而后你看见旁边就是“争做文明可爱的上海人”的巨幅广告,而后回答你的却是一个外地人,你能想象,那是什么感觉?或者,你想照相,想请一个人帮你按一下快门,在一个传说中“人多得能把孕妇挤流产”的地方,竟没有一个当地人愿意以举手之劳让你带走他引以为骄傲的美丽的上海,你却不得不找一个外国人说“Couldyoumindhelpingme?”你能想象,那又是什么感觉?到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长期以来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北京问路,我是多么容易得到答案。
当然,我在上海也遇到过回答,也得到过微笑。那么,我真的太感谢那样的上海人,而且,由别人也更加托出他们的光辉。
曾经,我是这样感觉的:北京=首都≈中国之中心,∵与外国接触得并不如欧洲那样频繁,∴世界≈中国∴北京=世界之中心。这样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地写下来,似乎让人觉得有点“恐怖”,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我的确就是这么想的,我想,在同年代的学生中,这么想的也应该大有人在吧? 不过,更恐怖,更简单,是多数上海人可能夸张的想法:上海≌世界。
甚至,与某些上海人接触,从他们的目光,他们的语言,或个别在上海会写文章的人有意无意拼出来的文字,让我自卑地感觉到,我们这些外星人或者草履虫,是不配跟他们享有同样的生活的,我们都是乡巴佬……我很想知道,如果中国人把首都定在了上海,他们会不会想:我们都是他们的服务品,我们住的地方,也是上海的后花园——由此,我也许可以感叹,1949年中国定都时,那批革命先辈的伟大! 当然,无论如何,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的确是怀着某些不平写下的这些文字。但回过头来,某些地方也不得不佩服他们,比如对他们已经很普及的磁卡地铁票和无人售票机(其实我曾经有带一张地铁票回北京的想法)。
而同样的,也许有的地方上海人对北京也是一肚子牢骚,也许他们会讨厌在北京问路,他问一句,得到的答案有十句吧?呵呵(调侃)。 怀着略微矛盾的感觉,在“大上海”的外滩观望着夜景。
我在思索这迷人夜色后面的大上海。我想,上海的确是中国以至世界的经济大城市,但是,经济宝塔应当托起的是闪亮的道德啊。
2. 以"问路"为题写一篇作文,怎么写
问路
这纯粹是一个16岁的孩子,在假期游历上海后的不成熟的想法。
初到上海,看到上海人对问路游客的不屑,我不禁想起一个笑话:广东人觉得外来者都是穷人,上海人视流动人口为乡下佬,而北京人把全国来客都当“下级”。
一个很简单也很老的笑话,精辟地道出三个地方的牛叉和不同的“视觉差”。
其实,我也是带着这种“视觉差”从北京来到上海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深深的打击——因为,我十六年来,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自己觉得更要牛叉的人种。
我认为,沪地骄傲与不屑的资本,来自那些建立在他们地盘上,却不一定属于他们的高不可攀的大楼。
我承认,北京的任何地方找不到陆家嘴那样气势磅礴的高楼;我也承认,看完这些高楼后,会有那种北京的楼失去命名为楼的权利的不快感觉;我还承认,如果把上海的漂亮高楼当背景去照相,三天三夜也照不完;在中央电视塔上看风景,绝对会感到站得高,而站在东方明珠就不会——因为那些楼房的海拔和东方明珠的“差距”很小。
但在习惯了整齐建筑的我看来,上海的楼房太过散乱,以至让我感觉成“异类”。相比起来,我更喜欢,也更习惯于北京的建筑风格,甚至让我有种变态的冲动:想从东方明珠跳下去,把周围的楼房都当积木一样踢倒,再按北京式的规划图重新码放……我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北京,也就只有迪拜会把城市规划得这么有规律,因此,我们才是“异类”。但我想,这种所谓变态的感觉,应该不止我有吧?呵呵。
上海的楼多,上海的楼漂亮,上海的楼结实得不会被“台风”吹倒。关于上海人的骄傲,我想,也就这么点吧。但可悲的是,仅仅被这点骄傲蒙蔽的上海人,实在是太多了。
当你问上海人,他身后的一幢楼叫什么,他连头都不回,一边离开你,一边用上海普通话说“不清楚”,而后你看见旁边就是“争做文明可爱的上海人”的巨幅广告,而后回答你的却是一个外地人,你能想象,那是什么感觉?或者,你想照相,想请一个人帮你按一下快门,在一个传说中“人多得能把孕妇挤流产”的地方,竟没有一个当地人愿意以举手之劳让你带走他引以为骄傲的美丽的上海,你却不得不找一个外国人说“Couldyoumindhelpingme?”你能想象,那又是什么感觉?到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长期以来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北京问路,我是多么容易得到答案。当然,我在上海也遇到过回答,也得到过微笑。那么,我真的太感谢那样的上海人,而且,由别人也更加托出他们的光辉。
曾经,我是这样感觉的:北京=首都≈中国之中心,∵与外国接触得并不如欧洲那样频繁,∴世界≈中国∴北京=世界之中心。这样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地写下来,似乎让人觉得有点“恐怖”,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我的确就是这么想的,我想,在同年代的学生中,这么想的也应该大有人在吧?
不过,更恐怖,更简单,是多数上海人可能夸张的想法:上海≌世界。
甚至,与某些上海人接触,从他们的目光,他们的语言,或个别在上海会写文章的人有意无意拼出来的文字,让我自卑地感觉到,我们这些外星人或者草履虫,是不配跟他们享有同样的生活的,我们都是乡巴佬……我很想知道,如果中国人把首都定在了上海,他们会不会想:我们都是他们的服务品,我们住的地方,也是上海的后花园——由此,我也许可以感叹,1949年中国定都时,那批革命先辈的伟大!
当然,无论如何,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的确是怀着某些不平写下的这些文字。但回过头来,某些地方也不得不佩服他们,比如对他们已经很普及的磁卡地铁票和无人售票机(其实我曾经有带一张地铁票回北京的想法)。而同样的,也许有的地方上海人对北京也是一肚子牢骚,也许他们会讨厌在北京问路,他问一句,得到的答案有十句吧?呵呵(调侃)。
怀着略微矛盾的感觉,在“大上海”的外滩观望着夜景。我在思索这迷人夜色后面的大上海。我想,上海的确是中国以至世界的经济大城市,但是,经济宝塔应当托起的是闪亮的道德啊
3. 谁能帮我写一篇问路的作文
问路
路,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天下之路无非是边走边问出来的
“请问,**路怎么走?” “请问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这些简单的问题经常回荡在耳边。也许许多人都会认为问路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就连我也曾经这么认为。每次问路时都会满脸通红,心里仿佛有千千万万只小蚂蚁在忙碌。
我曾经有一段经历:
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我和只有比我大五岁的哥哥出去玩。街上人来人往,我们一路凑热闹,可高兴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街上安静了许多。一切都显得特别陌生,仿佛我们在一个毫不相识的地方,莫非……糟了,迷路啦!在心急如焚的时候哥哥带我去问路,这也是我的第一次问路。可第一个行人就凶巴巴地向我们吼道:“哪里来的小孩,快走开!”我们很委屈地低下了头,他瞟了我们一眼,便头也不回地,如同打了胜仗一般,骄傲地走了。旁人看了这一幕,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在一旁冷笑。我躲在哥哥身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问路—太可怕了!
这件事情在我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再也不会这样狼狈地问路,即使多么困难,我也要自己走下去!我不允许自己被这种残酷冷漠的目光击败!也许是因为我的固执,让我成为了一个不招老师喜欢的“坏孩子”。不懂又不问,只是自己一个劲儿的思考。
后来转学了。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所有的同学都善于“问”,问题总特别多,老师也十分乐意解决(即使有些是偏题怪题)师生关系特别融洽。由于 “问”,整个班级浮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可回想起小时候的“惨状”,真是很纳闷儿,难道“问”也有两面性吗?
后来看了一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切:
烈日沙漠中。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小时候的“狼狈”换一个角度思考也是很美的一件事,因为他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被人冷漠的感觉,也让我领略了从歧途“回归正路”的感受。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也就有了不同的答案:问路,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他可以是一种人生积极的态度,也可以是绊脚石。
于是,我喜欢上了问路,我喜欢挑战不同的路了,我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真诚的帮助做好的每一件事,我喜欢从人们冷漠,封闭的内心世界中寻找一丝温暖,记得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我喜欢去发现人们内心深处被掩盖了的美。
路,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天下之路无非是边走边问出来的!
4. 问路的英语作文怎么写.给我一篇少点的
ask how to go out
some day you plan to go to some plan do your aim.but when you to some street time,you find you not know should be how to go out form this rood.mabye you think your aim how far.and you only ask to other run in street people.
first you say to any body: "hi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or "hi should be tell me some question".if other guy or lady have time can say to you: "ok ".that you can say much about your goal to he or she.
you say where is some name build and how to walk or how far to here is that name build.then other can help you.if other not know it say to you :"i am sorry ,i don not konw "you can ask other one to you find right answer.
5. 问路的作文
根据中文提示和英文提示词语,写一篇意思连贯、符合逻辑的短文。
所给英文提示词语必须用上。字数60~70左右。
1、昨天晚上我和妈妈出去散步。 2、在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外国人。
3、他向我询问去温泉饭店(the Hot Spring Hotel)的路。 4、我告诉他沿着路往前走,在第三个转弯处向左拐就能看见饭店。
5、他非常感谢我,我也为能帮他而感到高兴。 提示词语:go out for a walk, on the road, the way to, walk along, on the left, thank for, be happy that(分析) 写作指导:根据提示我们了解到这是一篇记叙文,所以考生应马上想到时间(yesterday evening),地点(on the road),人物(I, my mother and a foreigner),事件(how to show the way)。
其次观察信息点,我们确定这篇文章应用过去式来表达。然后,确定这个事件应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最后,按照信息点合理组织文章,别忘用上提示词语。 (例文) Yesterday evening,I went out for a walk with my mother.On the road,we met a foreigner. He asked me the way to the Hot Spring Hotel.I told him to walk along the road and take the third turning on the left, then he could see the hotel.He thanked me very much for my help.I was happy that I could help him.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出去散步,在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外国人。
他问我去温泉大酒店的路,我告诉他沿着这条路走,然后走第三个路口,然后他就可以看到那家旅馆了,他非常感谢我,我很高兴我能帮助他。 。
6. 关于问路的英文作文要怎么写
以下是我自己翻的,可能有些错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Asking the Way
I went to the bookstore to buy a book in this morning.When I got to a crosing,I was lost.So I went to a policeman and asked him to help,he looked the way and said to me:"You just go across from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 Then you will see a big building on the right near the high school.That is it."I was very happy,because I found the store soon next to the high school with the polices' help.大意:今天早上我去书店买书,可是当我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我迷路了,不知道该往哪边走.于是我走向一个警察并向他寻求帮助.这个警察听完了我的问题指着前方的路跟我说:"你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在第一个路口向左拐.你就会在高中附近看到一幢大建筑,那就是你要找的书店了."我很快就在那所高中附近找到了书店,我很高兴!
7. 问路作文
说实在的,从小到现在,跟我问路的人用两只手便可以数完,而他们对我而言仅仅是擦身而过,转瞬即逝的陌生人。
可不知怎的,今天向我问路的人就有三个,并令我印象深刻。 上午,刚上完马思特的课,买了个牛角餐包便匆匆上了车,见第一个座位是空的,便坐了上去。
快到红旗广场时,我正拿出一个面包准备啃,旁边的男子忽然扯了扯我的一角,我回过头去,只见他拿着笔在手上写了几个字,“中心xx站”,我迷茫的抬头望着这个陌生男子,他又指了指手上的字。我睁大眼又看了一遍,无奈只好歉意的对他说:“只是中心什么?我看不大清。”
他急忙用手擦了擦,在下面又写道:“中心汽车站”,哦!原来他是问路的!我指了指不远处,“等一会儿转弯后又一个站,在那里下,旁边就是了。”他又写了一句,“谢谢”,便提着包,向人多的后门走去,顿时,我的心里翻腾起波浪。
想起他手掌中擦了又写的笔痕,想起他不忘“谢谢”时的笑容,想起他明明可以从空旷的前门下,却宁愿遵守规则从人头攒动的后门下,想起他买车票是交流的不便。
明明是一个陌生人的简单问路而已。
下午,从步步高出来时,正好又碰上了一个问路的人,他背着大包小包,挡在我面前时,灰头土脸的样子把我吓了一跳,他憨厚的笑着对我说:“请问长途汽车站怎么走?”我指了指汽车站的方向,他点了点头,仿若恍然大悟,“还要往前面走是吧?谢谢你啊,小妹妹!”说着便向我挥手示意,向汽车站走去,我心情大好,很久没有碰着这么朴实的人了。 不一会儿,快到车站时,有一个提着电脑包的男子将我挡住,“小朋友,请问汽车站是往那边走嘛?”我点了点头。
“谢谢啊!”商业般的微笑,接着便走开了。 回家的路上,一直都在沉思着,一天之中,我遇到了三种人,三种问路的人,第一种问路的人是聋哑人,虽然说他们存在着某种“残疾”,但却依旧遵守着“前门上后门下”,并且会对人说谢谢。
我想,其实这个社会并不是太差,毕竟连聋哑人都如此的礼貌。第二种问路的人是最最朴实憨厚的农民,当他们憨憨地朝我笑时,莫名的在心中扬起一丝温暖的微光。
第三种问路的人是白领,不失礼节却依旧微笑着。 我想,问路是一种学问,当一个问路的人更是一种学问。
8. 【问路作文】
星期天,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
兰兰起的很早,今天她要去白马石刻公园观察植物,因为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植物的作文。爸爸、妈妈出差了,今天兰兰要一个人去白马石刻公园。
兰兰准备好了,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兰兰走着走着,发现有点不对劲。
怎么走了半天还没看见白马石刻公园呢?兰兰心里十分着急,兰兰心里想:哎呀,怎么办呢?就在这时兰兰眼前一亮,她看到一位戴着眼镜,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兰兰飞快地跑到老爷爷的面前问:“老爷爷您好!请问您知道去白马石刻公园怎么走吗?”老爷爷心里想:这个小姑娘可真懂礼貌呀!老爷爷笑眯眯地说:“你一直往东走,就能看到白马石刻公园的大门了。”
兰兰说:“谢谢老爷爷,爷爷再见!”说完兰兰就向着白马石刻公园飞奔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