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脉的平行脉
(parallel venation)主要是单子叶植物所特有的脉序。叶片的中脉与侧脉、细脉均平行排列或侧脉与中脉近乎垂直,而侧脉之间近于平行,都属于平行脉。其中所有叶脉都从叶基发出,彼此平行直达叶尖,细脉也平行或近于平行生长,称为直出平行脉,如麦冬、莎草等;所有叶脉都从叶片基部生出,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步增大,稍作弧状,最后距离又缩小,在叶尖汇合,称为弧形平行脉,如紫萼、玉簪等;所有叶脉均从叶片基部生出,以辐射状态向四面伸展,称为射出平行脉,如棕榈;侧脉垂直或近于垂直主脉,侧脉之间彼此平行直达叶缘,称为横出平行脉,如芭蕉、美人蕉等。
2. 叶脉的结构是怎样的
叶脉的形态与结构 叶脉是指叶片中的维管组织,有时也包括其周围连接着的基本组织(薄壁或厚壁、厚角组织)。
石松、木贼和某些针叶树的叶片只有一个叶脉;然而大多数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叶片中却有许多粗细不等,并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叶脉。叶脉在叶片中排列的方式称为脉序。
1.叶脉的形态 被子植物的脉序一般分为网状脉与平行脉两种基本类型。网状脉即大、小叶脉错综分枝,彼此交织成网状者,一般为双子叶植物所具有;少数单子叶植物,如穿龙薯蓣、七叶一枝花的脉序也为网状脉。
平行脉即主脉与侧脉及细脉作纵向平行排列,各纵向脉之间有横向细脉相连,但在叶基、叶尖处则聚集成弧状。平行脉是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特征,只有少数双子叶植物,如车前、柴胡等具有平行脉。
1.1 网状脉的形态特征 网状脉可分为掌状网脉和羽状网脉。掌状网脉是从叶柄顶端射出数条主脉,如葎草、葡萄等的叶脉。
掌状网脉下分5种类型,即掌状达缘脉、辐射达缘脉、掌状网缘脉、掌状环缘脉和掌状弧形脉。 其中掌状达缘脉属于开放型脉序,它除了一级脉达叶缘外,二、三级脉不达叶缘,同时彼此也不通连,因此叶脉的终端是开放的。
而在掌状网缘脉和掌状环缘脉中,其二、三级叶脉在叶缘处交织成网状或环卷联合成环状,因此这两种类型的叶脉属于闭锁型脉序。羽状网脉,即叶片中有一明显的主脉,其两侧有多数侧脉,主脉与侧脉的排列状如羽毛者,如苹果(Malus pumila)、夹竹桃(Nerium indicum)等的叶脉。
羽状网脉可分羽状达缘脉、羽状网缘脉、羽状环缘脉和羽状弧形脉4种类型。 1.2 平行脉的形态特征 平行脉可分为直出平行脉、弧形平行脉、射出平行脉和侧出平行脉4种类型。
直出平行脉即各叶脉自叶片的基部伸出,直向叶尖,叶脉大部分彼此平行,例如小麦的叶脉。弧形平行脉即叶脉呈弧形状排列,例如玉簪的叶脉。
射出平行脉自叶柄顶端辐射而出,例如棕榈的叶脉。侧出平行脉即侧脉自中脉横向平行至叶缘,例如芭蕉的叶脉。
2 叶脉的结构 2.1 网状脉的结构 以羽状网脉说明。现将其主脉、侧脉、细脉及脉梢的内部结构分述如下: 2.1.1 主脉和较大侧脉的结构 从叶片的横切面观察,主脉含有1或几个埋于基本组织的维管束。
木质部中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等分子组成,多居于近轴面;韧皮部中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等分子组成,多位于远轴面。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虽有形成层,但其活动有限,很快即停止,因此叶片中没有次生结构。
主脉维管束的周围具有数量多,含叶绿体少的薄壁细胞以及在薄壁细胞与上、下表皮之间的厚角或厚壁组织的细胞。 可见,在羽状网脉中,主脉起到主干的输导与支持作用。
至于主脉两侧较大的侧脉,其结构在组织成分上与主脉大致相同,只是各成分在数量上明显减少。 2.1.2 细脉的结构 将叶片整体透明后观察,主脉经几级分枝后便达细脉。
细脉呈网状,把叶肉分成区,在最小的区域出现最细的叶脉分枝,呈网孔状,这种小区域称为网孔或网隙。能形成网孔或网隙者是闭锁型脉序的特征;在开放型的脉序中则没有这种网孔。
网孔所包围的叶肉称为脉间区。在做叶片横切面观察时,细脉的维管束周围有一层薄壁细胞围成的维管束鞘,其外围的薄壁细胞可扩展到叶的一面或二面的表皮处,构成了维管束鞘延伸区。
有证据表明,延伸区具有从维管束鞘至表皮的短途运输功能。细脉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结构已简化,表现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组成分子在数量上逐渐减少,并且厚角或厚壁组织也不存在。
2.1.3 脉梢的结构 细脉的终端部位即是脉梢。这里木质部只有1~2个螺纹管胞,它常较韧皮部伸展得更远。
在甘薯叶片的脉梢处,螺纹管胞呈现出膨大、加粗的样式。韧皮部中只有狭短的筛管分子,并常出现小筛管,大伴胞的样式或只有1~2个薄壁细胞担负输导有机养料的功能。
2.2 平行脉的结构 在平行脉中,维管束皆为有限外韧维管束,木质部于近轴面,韧皮部于远轴面,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无形成层存在。中脉处由几个大、小相间排列的维管束以及薄壁组织和厚壁组织构成。
中脉两侧的粗脉与细脉相间纵向排列,并有横向细脉通连。在粗脉的上、下表皮内方有厚壁组织存在,而细脉处则无。
细脉的维管束鞘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其细胞大,排列整齐,细胞的叶绿体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同大或更大,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微体等细胞器,此外在维管束鞘周围常有一层径向排列的叶肉细胞,构成“花环”状,这是高光效植物——C4植物的结构特征。玉米、甘蔗等属之。
经研究发现,C4植物在下列一些科中存在:禾本科、苋科、藜科、菊科、莎草科、大戟科、番杏科、紫茉莉科,马齿苋科和蒺藜科等。另一种类型的维管束鞘细胞小,所含叶绿体较叶肉细胞中少,有的内层维管束鞘几乎不含叶绿体,细胞器亦少,同时也无叶肉细胞构成的“花环”状结构。
这是低光效植物——C3植物的结构特征。小麦、大麦、水稻及烟草等植物属之。
/zxzr/source/czsw/YE/664_SR.asp该页上有极为详尽的解释,图文并茂。
3. 叶子上的叶脉可分为平行脉和什么
叶脉可分为分叉状脉(dichotomous venation)、网状脉(netted venation)、平行脉(parallel venation)
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这些维管束经过叶柄分布到叶片的各个部份。位于叶片中央大而明显的脉,称为中脉或主脉(midvein)。由中脉两侧第一次分出的许多较细的脉,称为侧脉(lateral veins)。自侧脉发出的、比侧脉更细小的脉,称为小脉或细脉(minor veins)。细脉全体交错分布,将叶片分为无数小块。每一小块都有细脉脉梢伸入,形成叶片内的运输通道。
4. 观察叶脉详细介绍的作文怎样写
那百花齐放的春,我不爱它,它太娇艳;那生机勃勃的夏,我不依恋它,它太泼辣;那银装素裹的冬,我也不喜欢它,它太冷漠.惟独那秋,那落叶纷纷
的秋,才是我的至爱每当夏天带着人们的烦躁走了,秋天便又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吸引我的不是丰收的喜悦,而是那一片片悄然无声落下的树叶.秋妈妈
为耐寒的广玉兰叶片带来了一件毛茸茸的黄褐色的“披风”;为修长的柳叶带来了一件黄色的“运动衫”;为落落大方的枫叶姑娘带来了一套火红的“连衣裙”.我
漫步于树林中,寻找着“秋”给人世间带来的“礼物”.
我走着走着,无意间抬头一看:一棵粗壮的银杏树,叶子已经枯黄.前面还有几只黄蝶在追逐嬉戏,慢悠悠地飘向大地.我伸出双手接住了它.呦,
原来是银杏树的孩子——银杏叶.它长得像一把扇子,原本翠绿的叶边已经开始泛黄,深黄的叶脉连着叶柄.我轻轻地对它吹了口气,它便顺着我的手滑落了下去,
回到了真正属于它的地方——大地母亲的怀抱.我继续向前走,脚底踩着厚厚的叶片,发出“咔嚓——咔嚓”得清脆的响声,踩在树叶上软绵绵,舒服极了.有一种
“逝如秋叶之静美”,“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感觉.正当我陶醉其中时,不远处地上的一片火红的艳丽的枫叶勾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便轻轻地走过去把它捡
起来,捧在手中,细细地端详.经过秋霜的打击,叶子的颜色用语言难以表达,深红,暗红,似红非红,似绿非绿,红中夹杂着绿,绿中又透着红,总而言之,它包
含了各种层次的红和绿,虽然颜色很多,但秋姑娘却把它调汇得异常融恰,真是多一分则太艳,少一分则太淡,这是任何一位画家都难以做到的.枫叶像一个小巴掌
似的,每一个手指的周围都长满了锯齿.叶子的末端很红也很尖,好像一旦刺破那儿,叶子中的红就会流出来似的.它的叶脉很清晰,从叶柄向叶间延伸,像一幅有
趣的画.我凑近闻闻,嘿,叶子的芳香中还掺杂着泥土的芬.向远处望去,是一片枫树林!看到这种景象,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红于二月花”.
5. 请写出十五种植物叶子的叶脉
1、网状脉 (1)羽状网脉的叶片中央只有一条主脉,主脉向两侧分出羽状侧脉,如桃、梨、枇杷、茶、桑、柳、油菜、板栗、白杨。 (2)细脉形成网状,就称为掌状网脉,如麻、八角金盘、棉、梧桐棉、南瓜、蓖麻①三出脉,山麻杆、朴树。 ②离基三出脉,如樟。
2、平行脉序 高粱、小麦 玉米 (1)横出平行脉 芭蕉、(2)弧形平行脉 薯蓣,车前草 (3)射出平行脉 棕榈 蒲葵
3、分叉脉序 银杏 苏铁 水整蕨 铁线蕨 独叶草(被子植物)苹
4、小叶型蕨类无柄,都只有一条中肋而无完善的叶脉系统(据最新发现,热带的石松中有个别种具简单的分枝叶脉) 如石松、卷柏、松叶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