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家长来稿《快乐在我身边》怎么写
宝宝出生以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宝宝现在已经上了幼儿园中班,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爱好,经常会问“为什么?”等问题,伴随着他的成长,作为家长希望能给予他幸福的生活,但更希望他能快乐、健康地生活。
记得宝宝小的时候,吃饭可是最让我们家里人头疼的一件事,一日三餐,每一餐都得吃上好长时间,要么不肯张嘴,要么就是嘴里包了一口饭要等很久才肯咽下肚去,有时为了让他快快张嘴吃饭,爷爷奶奶还要在宝宝面前想尽办法表演节目,一家人围着他团团转。现在想起来,真是觉得有点好笑,不过相信许多家长可能也都有这样的经历。但自从宝宝进了幼儿园后,我们发现宝宝开始慢慢养成了吃饭的好习惯,不仅不挑食了,而且还不需要大人喂。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宝宝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了,不仅自己学会了穿衣服,整理玩具,而且还能经常主动帮助我们大人做家务,所以在家我们经常夸赞宝宝长大了,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宝宝从小生性活泼,比较好动,不能集中注意力。为了能让孩子好动的性格有所修正,家里就买了很多智力拼图和积木的玩具,宝宝对此也很感兴趣,并且经常能够很认真、很投入地拼装完成。慢慢地,宝宝就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学会控制物体,并进而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因此,我觉得我们家长在平时,可以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玩具,这样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会有积极作用。
宝宝无理取闹时,不可心软改变立场,宝宝要什么东西时,如果是又哭又闹的话,不管这件东西是不是她很需要的,这时候不能给她,给她的话说鼓励她,到以后哭闹成了她的一种武器。还比较小的时候带着宝宝到超市,看到卖小糖果,盯着那里不走,我不买,把在那里哭闹的宝宝拎出了超市,现在她就不哭闹了,要买只是跟妈妈商量,买一些好不好,买了会很高兴,不买也不是有很大的情绪。
要以平常心对待宝宝的一些举动,反应不要大,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2. 幼儿园家长来稿
育儿心得曾子日“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我们大多是当了父母才开始学习怎么养育孩子的,一路走来算是摸着石头过河,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们的育儿方法也在不断改变,我也时常否定自己曾经的坚持。
对于孩子的教育自己没有太多的经验,只想跟大家分享一点心得体会,算是抛砖引玉吧。一、用丰盈快乐的心态养育孩子在磊磊上幼儿园之前我是一个专职妈妈,虽然养育孩子的过程难免辛苦和困惑,但更多时候是快乐和幸福的,我很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这个过程。
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孩子借我们而来,我们也借孩子回去,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听故事,做手工,吃零食等等,重温童年最快乐的时光。我不认为养儿育女是一种绝对的付出,其实父母养育子女的生命,子女成就父母的慧命,我们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和成就自己。
我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太多的设想,只希望他健康快乐的成长。二、用尊重成就孩子磊磊从小声音就很粗,讲话的神情也像个小大人,因此我也没把他当小孩子来看,很多的事情我都会让他参与,主动征求他的意见,甚至让他来做决定。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不讲道理,其实有的时候是因为他们“无话可听”,“无理可讲”。对于约定好的事情,孩子比家长执行得要好得多。
比如看电视,买玩具,吃零食等。我们会事前有个约定,之后就坚决执行。
而一些无关痛痒,不触及原则的事情我都会尊重他自己的选择,比如穿什么鞋子,要不要带帽子,出门走哪条路,去哪家面馆吃,要看哪本书,玩什么游戏…。
3. 要一份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报
家校携手,撑起孩子成长的一片蓝天 家 庭 教 育 参 考 第五期 杭州市第十中学家庭教育指导站 孩子声音 :我每天都觉得特压抑,喘不过气来。
姓名:小颜 年龄:18 我妈这人事儿特多,对我管得特严,啥事儿都要干涉。比如说我每天能去哪儿,几时能准时回来;能说哪些话,能做哪些事儿;买衣服、怎么穿得听她的;电视看几个小时,只能看哪些频道……我妈都会紧着吩咐我……18岁的小颜羞涩地对记者说。
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有些事自己应该可以做主了,可在我们家民主根本行不通。上回去同学家玩儿,我妈规定我晚上9点必须回家,我就迟到了半个小时,回来我爸就打了我,竟然还说:别说半小时,给你规定的时间你迟到一分钟都不行。
这次升学考试更离谱,我一直都喜欢园林设计,我妈却说这门学科太丢人,说别人家的孩子毕业都当白领,而我这没出息的才去搞花花草草。她自己也没主意,竟然去问别人我报考哪个专业合适?“现在我每天都觉得特压抑,都喘不过气来,家里好像牢房……” 家长苦恼 :现在的社会五花八门,学坏太容易。
小颜的妈妈对记者说:“如果她是个男孩子,我不会对她管那么严 第二版 的。其实我们做父母的也很为难,整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中。
你看那电视上、生活中,不是有好多活生生的例子吗?我宁愿她说我多事儿,也得管着她,省得有一天后悔。我想等到她到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她就明白了。”
小颜爸爸是个急性子,他对记者说:“教育的事一般都是她妈,如果她妈说服不起作用了,我再来,那时候可就不是好听的了。再说,我们也就这一个女儿,万一出点什么事我和她妈这辈子可就完了。
跟你这么说吧,现在的社会实在让我们不放心,电视里整天播放着色情、暴力,生活中奇奇怪怪的事也屡见不鲜。不看紧点,孩子随时都会沾染上不良的习气,像她那种涉世未深的孩子太容易上当受骗了。
我们做父母的也是整天如履薄冰呀!” 专家解读 :包办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北京市未成年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宗春山主任认为,首先,父母处处为孩子大包大揽,一是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使孩子在生活中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二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是失败了,不怨自己,而是怨父母、怨社会。
我们今天的保护,不是为了明天的不保护,因此父母和孩子的心理沟通是很重要的。事事替孩子想好,这时父母们以为是爱孩子,却没考虑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成长中适当遭受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
还有就是漠视、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他们成长中的问题置之不理,使孩子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解决问题或得到情感满足,又往往因为经验不足或受外界不良影响出现问题。 其次,家庭并不是个独立的个体,它其实是社会的一个元素、一个缩写,父母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加在孩子头上,人为地为孩子设计环境,会使孩子觉得他生活的这个环境是虚拟的、不真实的,因而他对社会的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缺乏认识,由此过分敏感,造成孩子心理、人格的缺失,他对于社会的尊重,是被强化出来的。
因此,孩子内在的叛逆思想一旦暴发,他就会由对父母的抗拒、反抗发展到对社会的反抗,对道德的反抗。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宗主任认为,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良好的性格+良好的适应能力。
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凡事不要为孩子大包大揽。 第三版 我说两句 :孩子们快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了 ;在孩子心里种下责 任的种子吧。
现在许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一切责任都有人为他承担。而有些家长也非常乐意承担责任,孩子成绩没考好,家长说我不知道要考试,没给他复习;孩子的学习用具没带,家长又说忘了给孩子准备。
其实承担责任是很累的。有的家长三天两头请假给孩子送东西,怕孩子受委屈,有的家长就干脆叫孩子把画笔、水桶等,长期放在教室里,省得孩子记不住,更放纵了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
总有一些家长认为学生在校有老师教育引导,一切万事大吉,非常放心。因此,忽略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小孩十分娇惯,现在也吃到了一些苦头。
试想一个孩子,如果现在不种下责任的种子,将来怎样走向社会?且不说对社会做出贡献,就是生存都将存在问题,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从抓责任心的培养着手,培养孩子的素质。 过分包办会限制孩子正常发展 孩子有手有脚,有自己的头脑和思考方式,少替孩子做一点事并不意味着孩子会出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在自立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的力量,并由此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即使失败,也是为他将来的人生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