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繁体字怎么写
“同”字繁体字和其本体一样——“同”,共6划。
同 tóng
1、【动词】
(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举例:
(1)同本义〖converge〗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2)参与;一起干某事〖participatein;share〗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2、【副词】
举例:
共同。到一处〖together;jointly〗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既同寝。——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同
3、【名词】
举例:
(1)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tong〗
(2)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3)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aunitoflandmeasurement〗
(4)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5)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winevessel〗
用作姓名。
4、【介词】
(1)引进共同行动者〖with〗。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2)给,为〖for〗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5、【连】
和,表示并列关系〖and;with〗。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同”tòng 例如:“胡同”hútòng
2. 古代的和字怎么写
拼 音 hé hè huó huò hú
笔 画 8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hé ]
1.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
2.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
3.平息争端:讲~。~约。~议。~亲。
4.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
5.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
6.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
7.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
8.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
9.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
10.姓。
[ hè ]
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
2.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诗。
[ huó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泥。
[ huò ]
1.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奶里~点儿糖。~弄。~稀泥。
2.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水。
相关组词
和面 和气 暖和 和好 总和 平和 和平 和声 附和 温和饱和 缓和 和谐 和睦
3. “同”的繁体字怎么写
“同”的繁体字是:同,是它本身。
拼音:tóng tòng
部首:冂
笔画:6
五笔:MGKD
注音:ㄊㄨㄥˊ,ㄊㄨㄥˋ
四角:77220
仓颉:BMR
郑码:LD
释义:
[ tóng ]
1.相同;一样:~类。~岁。~工~酬。大~小异。条件不~。~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
2.跟…相同:~上。~前。“弍”~“二”。
3.共同:一~。会~。陪~。
4.一同;一齐(从事):~甘苦,共患难。我们俩~住一个宿舍。
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群众商量。
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往年不一样。
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这件事无关。
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你出个主意。
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你一起去。
10.姓。
[ tòng ]
〖胡同〗。用作巷名时,“同”字轻声不儿化。
扩展资料
近义词:共 、跟
反义词:异
相关组词:一同 、同义 、同乡 、同窗 、赞同 、合同 、认同 、同学 、共同 、同意 、相同 、不同 、同样 、同事
1.一同[yī tóng]
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出发。~欢度新年。
2.同义[tóng yì]
仁义或道义相同。
3.同乡[tóng xiāng]
同一籍贯的人(在外地时说)。
4.同窗[tóng chuāng]
同时在一个学校学习:~三载。~好友。
5.赞同[zàn tóng]
赞成;同意:全厂职工一致~这项改革。
6.认同[rèn tóng]
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民族~感。
7.同学[tóng xué]
在同一个学校学习:我们自幼~。我和他同过三年学。
4. 8古代怎么写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
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并以空位表示零。算筹为加、减、乘、除等运算建立起良好的条件。
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战国时期,齐国人着的《考工记》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例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等等。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这些许多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但这种重视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