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散文诗歌
诗是诗,散文是散文。两个是不一样的。只是现代都许多散文诗。是在散文的基础上演化尔来的。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1.诗:韵文;讲求句式关系的基本规定性;一般说来,长度上受到限制。
2.散文:无韵文;不讲究句式关系(所谓单行散句是)。一般说来,长度上比诗受到的限制要小。
3.散文诗:或韵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长度通常短小。
形式上的区别我认为就是这样的。另外,还有题材上的区别、写作方法上的区别、风格上的区别等等。体会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散文诗是散文还是诗?有人说,是诗;有人说过是散文。当然重要的不是文章的结构方式,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写作和表达方式。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如同青蛙,陆地可以开阔它的视野,但它终生还是离不开水,诗歌就如同散文诗的水。
散文诗比散文“内容更精辟,诗情更浓烈,篇幅更短小,语言更优美,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更自由,思维更活泼,联想更丰富,舒展更自如,情感更和谐”。
因此散文诗姿态横生,不受格律和韵脚的束缚,它是自由灵活的散文形式与精湛优美的诗意内容的有机结合体,兼二者之长,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样的无拘无束,更长于内容上诗一样的抒情言志。可以说它是凝练的散文,自由的诗歌。苏联散文诗作家普列什文说:“我是带着自己的诗走进散文!”可以说概括了散文诗的特点!
如果说大海是诗,海滩是散文,那么,贝壳应该是散文诗;如果说太阳是诗,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应该是散文诗。在散文和诗歌的两个空间,散文诗的连接作用是不可以替的,是一条连接两大文学形式的清幽的小路。近年来,散文诗受到更多数人的喜爱,是因为这条路再拓宽同时,散文和诗歌的探索中,也正寻求着散文诗独有的自由和抒情。
从文学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上看,文体的区分将越来越细,各种风格不可以兼容的地带,给了散文诗 发展的空间。散文诗是世界性的,而‘且非常平民化的,中国的散文诗虽然发展不过几十年,但中国传统文学中“赋”的写作艺术手法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和继承,因此中国散文诗还是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和民族精神的。散文诗是一种新的独立存在的一种适合汉文化发展和实践的优美的文学体裁。
从诗的发展看,从严格的格律体的产生到走向自由诗的过程,都伴随着散文诗的痕迹。而散文诗是自由诗的进一步解放,没有自由诗,是不可能发展散文诗的。
从散文的发展趋势看,逐步走向分化,已经形成了各种独立的新的文体,议论性散文,演化为杂文;叙事性散文,派生出报告文学,抒情中的散文于诗歌中停滞于传统风格的流派相结合,产生散文诗是一种必然!
所以说,散文诗的产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它必将摆脱依附于诗或者散文的附庸地位,这是一片新生的绿色的土壤,这里有人文精神的种子,也有大自然的迤俪风光和清新的空气。
了解散文诗要比了解诗歌容易和显与理解,也要比散文更多一分艺术光泽和吸引人们的情趣。对于写散文诗的人来说,了解散文诗与散文和诗歌的血缘关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自觉地注意到从这两方面来吸取营养。想写好散文诗,注意散文的行文特点以及熟练地掌握诗歌的表现技巧,注意思维和语言的衔接,同样没有真实的情感,是很难写出好多散文诗的。
散文诗是因为其内容重在一般为诗所集中表达的感悟过程而与诗拉上关系的。当然,有人说,这种现象是写作者造成的“文体侵权”,比较新鲜 !
2. 怎么写好散文和诗歌
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散文的特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
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
(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
……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
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
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
(冠显《散文写实说》) 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
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
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而虚构。
3. 怎么写散文、散文诗
很多人觉得现代诗少了格律的束缚 往往更容易写 其实不然 这样反而要求更高 要有真东西 平时多读 多游历,增加自己的胸襟和经历才是根本之道 否则文字再优美也只是无病呻吟 让人看了反感 所以不妨从自己的身边做起 一点一滴记录自己的感受 再去丰富自己的生活 适当阅读些文学作品 如何学写现代诗 近来上网翻阅网络写手的古诗和现代诗,觉得几点: 1。
虽然鲁迅说,唐宋后再无诗词,但是不可否认,现代很多优秀的民间诗人,吸取了前人的精华,写出了不少精品。但是,只是局限于古诗。
现代诗的质量明显不如古诗。 为何?这和古诗的独特性有关。
中国人的方块字一字一音,有形声、会意等结构,字的语意模糊性很强,很合适创作需要意会的古诗。很多古诗译成现代诗后味道全无,说明古诗的写作主要重在意境,而意境的创造主要靠单个字的语意模糊,比如“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推窗千年雪”;等等,读者可以联想出无穷的内涵;而现代诗由于有相对明确的话语结构和词的语意,因此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较少,在意境的刻画上明显先天不足,所以要求作者更加高的写作技巧来弥补;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写出优秀的现代诗,相对需要更大的文学修养。
“春风又绿江南岸”,作者故意用“绿”,这就是古诗的优势,如国翻译成现代诗,一定会翻成“吹绿了”让人无法有想象空间的具体动词,意境大大消失了。 当然,古诗的写作要写好,也一样需要,只是他的入门在掌握了一定的古文功底后,相对容易 。
因此,古诗在现代网络上的繁荣,并不意外。但是,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在继承的同时,如何发扬光大,和现代的语言更好的一致呢?我们决不能满足于重复老祖宗说过的东西,已经存在的事务,永远这样,中国诗歌将没有前途,失去创新。
而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庞德,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勇于创新,吸收了王维等诗人的优点,创作了意向派诗歌。而我们自己,却没有继承和创新,要么一直跟在外国人后面,写出了什么朦胧诗、象征派等等,要么一直跟在古人后面,写来写去就是一些古人早就玩过的玩意儿,却没有自己的好东西。
这一点,日本人做的比我们更好,他们学习了我们的唐诗,却创作了俳句;他们吸收了法国象征派,却保持着古诗格律的风格。 有人曾说,中国无诗人,有某个网络诗人大声反驳,“我,就是!”很好,中国需要诗人,但是他还只是一个写作古诗的现代作者。
缺乏创新,他的诗歌注定将湮没无闻,要是有创作现代诗歌的人能勇敢地站出来,说,“我,是中国真正的诗人!”那么,中国的诗歌才有希望。 诗歌的意义、诗歌的真理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辈业余作者妄谈这一话题多少有些贻笑方家。
谈论这一话题需要认真深刻的思考与对诗歌本身历史的研究与思考,还须诗人本身具备深厚的诗歌理论修养。 有人说诗歌是为自己写的,我不太赞同,但也不全然反对——人是社会的人,诗人也一样,具有社会性,诗人永远是社会的一分子,没有诗人不食人间烟火竟能写出绝世华章。
水、沙粒、云霞,只是大海或者小溪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天上的一片云。诗人是社会的,同时也是他自己,是个体,有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这个社会有共性的东西也有本身的特质,一粒沙子有大小,有质地的分别。
这些都可以在某位诗人的诗歌中得到展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诗在我理解,纯为个人心灵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它的社会价值并不积极,在这里也无客观体现,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作为优秀诗篇留传后世。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纯粹而简洁的现代诗,类似真理的诗歌,于社会的价值却同样在这首诗中没有彻底展现,对灵魂的启示作用倒是不容忽视。
对比二者,到底是古诗出色还是现代诗歌优秀,谁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无论诗人是孤独无比,灵气非凡还是高瞻远瞩放眼未来铁肩担道义,从本质上说,仍然属于这个社会,同时属于个人。 古体诗词与现代诗歌,形式上的区别是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尤其是在平仄的讲究上。
计较形式,也就是说,固执地以为,写诗一定要精通格律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字数完成它,是有害的,弊大于利。现代诗歌缘何兴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现代诗歌创作,是这个时代乃至更远的将来诗歌创作的主流,这从我们在网络与传统刊物中所发表的诗歌比例中可以看得出来。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古体格律诗主流地位的约束,只怕现代诗的水平早已超过古体诗了。
细说的话,我想古诗与现代诗没有内容上的时代意义与历史意义之分,喜欢古体诗还是精通现代诗,与作者个人的爱好与创作方式有关系,与诗歌质量本身没有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与诗歌创作要求没有冲突(格律诗和现代诗都要求具备音乐美、跳跃性、辩证法、可以触摸得到的生命体验)。 现代诗歌在中国古代已有萌芽,屈原《九歌》之《惜颂》、《怀沙》《离骚》、《橘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蜀道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哪一首又讲究了格律了呢?其中无论是内容还是音乐韵律。
4. 怎样写什么现代散文诗歌
要是能够用优美而简单的文字营造所要表达的意境或思想。
还是要多动眼,多动脑,多动手。A、感受生活 觉察幸福 ——散文写作应有丰富感受 (1)要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注意观察,用心去感受。
观察能丰富自己的感受。生活是平淡的,甚至是枯燥的,但你如能仔细观察,悉心感受就会发觉,五彩缤纷的世界就是在这平淡中诞生的。
坚持写日记能捕捉每天生活中的浪花,使心灵敏感,情感细腻。 (2)唤醒同情心。
因为同情心是心灵震颤的重锤,同情是一种天性,是人们所有感情的出发点。它不仅是针对弱者,实质上,它是对美好事物的关心和怜悯。
雪莱曾帮助一位盲人。一位盲人乞讨时说:“自幼失明,生活悲惨”结果所获无几。
雪莱给他改了一下。“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
施舍者如云。因为雪莱进行了换位思考,设想自己如两眼看不见的话该有多痛苦,这就是一种感受,雪莱就是用自己的感受激发人们的同情心。
同学们,当你为希望工程捐款时,是否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仔细品味人生,你心湖的涟漪就会荡漾起来。生命的长河可以没有风啸浪吼,但不能没有细小的涟漪,让它们永远跳荡在你的生命之河中吧,感受生活,觉察幸福,这是构思散文的前提。
B、谁持彩练当空舞 ——散文写作的内在线索用你的真情渗透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人事物景,选择适宜的角度,运用恰当的语言将真情外显,那么,你就能“手持彩练当空舞了”。 C、条条道路通罗马 ——散作写作应形式灵活 乘兴放笔,兴尽而止。
不去管有没有主题,不去管结构是否完整,不去管语言是否精当,任自己内心的感受自由自在地挥洒···”,我们是否可以说“创作有法,写无定法。”朋友,把满怀的激情聚于生活的细节,把人生的心酸和苦难以真诚的语气叙述出来。
吸取前人创作的精华,创出自己独特的写作思路,像球星们一样展露自己的才华和精神,那么就一定能写出感动自己且打动读者的文章,坚信,条条道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