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读书的散文
天气突然变得很冷了,又下起雨来,晚上辅导回来,收拾好,就早早躺下,顺手拿起本书,随意翻翻,是张潮的《幽梦影》,读过几遍,不乏圈圈点点。就这样在雨声伴奏下,一页页翻着,感受着书中对人生的领悟和对自然的静赏,用幽静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自然,如梦一般迷离,如影一般朦胧。
这两天心情恰不是很好,现在一书在手,慢慢心绪被书中言论感化,又读到:“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朋友的生活态度谨饬,知识渊博,为人风雅,是难得的一个好友。和他在一起时如沐春风,他静谧中所透出的睿智和幽默,恰是我所缺乏的。想友于平时给我的关怀、帮助,不能因他心情不佳而产生任何的猜想。我该给他更多的关切。想致此,心便释然,心情开朗明亮了。
读一本好书如同面对一好友,而一好友也如同一本好书!都是启迪承载了我心意的钵。
寂静的夜,橘黄的灯,一份平和的心态,手捧本喜爱的书,或与古人圣贤进行心灵的交流,或与书中主人交手言谈,悲其悲,悦其乐,或放任自己于自然之中。手捧一卷书,心行万里路,感山河之锦绣,大海之深邃,天空之辽阔;聆听大海的洪涛,松林的虎啸;感受那历史的厚重沧桑,风霜雪雨。
书让我徜徉在一个自由的天空中,展翅飞翔在自己的思想意念下,我可以自由想象,我是一颗树、一滴水、一条鱼、一只鸟,是发热的太阳,是清冷的月,是飘逸的云。我可以带着自己的思想走进书去和他们对话,也可以带着他们的思想走出书来。
曾在无数个这样的夜里读过书,一部红楼,伴我冬春,却总因黛玉的离去而掩卷,不能再读,试过几次,都不能凑效。那一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常使我梦里呜咽。也曾清醒在诸子百家中,使自己的心灵得以悦服,那圣人思想的寥阔高迥,雅致别趣,需要一生去领悟追随。也曾醉卧于诗词靓文之中,这是语言酿造的美酒,挥洒着自然和心灵的灵秀之气,自当用一颗洁净的心,一个无干扰清净的环境去诵读感受。也曾迷离于爱情小说,久久徘徊,那缠绵悱恻的故事波动着幻想的心,无数次梦中走进小说,演绎着自己的爱情故事。也曾喜欢过武侠,在世风日下时,幻想着自己能一身素衣,一把长剑,行天下而抱不平。
我喜欢在心情好或不好时,静静的读书。君子小人总在一念思量,最能影响我们的就是自己的心境了,而读书又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途径。当你心情愉悦时,可从散文中读到自己的愉悦;当你心情急噪时,可从经书中获得平和;当你心情悲戚时,可从宋词中得到同情与慰藉;当你豪情万丈时,可从金庸先生的武侠中得以伸展;当你思考历史时,可从史书中找到答案。无论读前心境怎样,书能放任你的欣喜也能隐藏你的失意。掩卷长思,所剩的是一份平和、淡然。
书,确实给了我许多,不仅让我了解历史,过去,更让我在书中领略生活,领略山水,释放自己的情怀。也在书中发现自己的灵魂,发现自己所祈求的物质取向。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
在现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精神追求被淡化又淡化,然而纵观古今,凡名留青史的,哪个不是被浓郁的书香包裹着,读的书越多,你身上那种被书香所涵养的气质越明显,独立人格个性更易形成,心灵的境界更高远,精神的支撑力度越强。物欲越淡远,越能饱尝简约之境带来的内心的平和,这种平和就是心灵的自由,也因此你的灵气才能勃发,韵致才能丰富,才有丰腴的浪漫情怀。精神也越旷达。这是我读书所追求的:心灵的坦然,精神的放松,淡泊而明志。
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可以给我以启迪,而张潮说的好:“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想想很有道理,能读文字书不能算是真正的会读书,读懂自然写的书,读懂生活写的书才是真正读书,因为书表达的真理不在真理本身,而真理在生活中,在山水间,在自然风景里。因此,那山水是大地的文章,描绘大地的灵秀,那棋酒是人性之文章,传达了人的悠闲潇洒,智慧寂寞,那花月是自然之文章,透递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然不管将书看做自然生活,还是把自然生活看做书,都需要我们有颗善感的心,从自然生活中感受书中真理,从书中感悟生活真谛!都是读书收获!
2. 怎么写散文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简介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编辑本段读书笔记的作用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编辑本段读书笔记的内容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还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词段。 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 摘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
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编辑本段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
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
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
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
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
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
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
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
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
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
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
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
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3、心得式读。
3. 散文 读书笔记怎么写
呵呵有点长,希望认真读,很有用的!^_^范文 宽容 看了书架上摆着一本《周作人散文》,匆忙拿下来阅读。
记得两年前看过一本《周氏三兄弟,印象颇为深刻,从头至尾细细读下来,兄弟三人传奇的一生和那些未能解释缘由的错综往事萦绕心头,久久不得释怀。现在想起那本书,很有回肠荡气的感觉,还是有很多话在心中,忙不迭的表达。
三人同为兄弟,命运却不尽相同,尤其是老二作人,非议最多。我想这非议肯定不是他想得到的吧,青年时代的周作人又何偿愿意去做什么伪差,留下个汉奸的污名呢。
历史的结论,容不得任何理由,他说在北京“苦住”是因为有“家累”,说他自己的十口之家不好轻易抛下不管,还要照顾母亲和鲁迅的遗孀。事情的真相笔者不得而知,这些话也只能和那段历史一般苍白罢。
我想世人的评说还是太绝对了,历史上的人和事往往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英雄,或者,就是贼子了,对他们的评价往往也都是一句话,没有中间者,而我想,周作人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中间者吧。在这里笔者并没有要为他正名的意思,只是笔者有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喜好皆大欢喜结尾的完美主义思想,总想让知堂先生的名份真能如其文章一样供人欣赏,至少,不被人唾弃罢了。
历史的问题不便深究,也究不明了,只能越辩越混,越辩越缠绕的紧,只是尝试着找到一些慰藉,哪怕是理由。 这本书的前言写的不错,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Essay 书中摘了胡适的一段话:“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深刻的意味,有时很象笨拙,其实却是滑稽。
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
笔者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类的文章罢,简单明快,有生活琐事,支言片语,或夹杂着激情澎湃的战斗檄文。看到这些文章,总能让我有种恬静的感觉,像是午后的阳光照在桌前,只是注入墨水,眼盯着纸,即刻伏案了。
我在想自己也能写出这般的文字,到了那一天,我可以来感受自己的阳光了。 周作人等等的一批作家把这些给我们端了上来,如若把文学作品比作一盘菜的话,厨艺疏浅的我们真的矛盾着不敢碰那些生命中最美的佳肴了。
作文 作文终究是难的,周作人一生作品无数,小品短文三千多篇,没有发表成集的和翻译书信等等更是不计其数,在爱好作文的笔者看来,这些文字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功绩。只是它们的主人叫周作人,一个当过伪差的汉奸。
后人是不能给他思想家的名号的,如今还能成全个文学家,也是不小的福份了。 常写作的人都会常思考,因为无论写出的文字是好是坏,是精华还是糟粕,也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老笑话说的:做文章到底是苦事,因为肚子里原是没有的,而且即使腹中有那四五百字,一时也有点凑不起来。
周作人在《作文难》里说: “说话本来只是信号,我们举猫为例,它在饿时,怒时,痛时和叫春时才开口作声,平时决不多叫,人虽是比较进步的,根本还是一样,那里有这许多话来,不饿不叫,不怒不痛或是不叫春而叫,无话可寻,岂不都是假的么?即使有了想说的话,话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大难问题,我的确还不知道是应该怎么说的。” 把这一段抄下来,笔者感觉畅快多了,终于找到了应该推崇的对象。
这不也正是对于写作还不是很熟练的我的真切感受嘛。难道写作都是无话寻话,都是不饿,不怒不痛抑或不叫春而叫?当然不是。
周作人只是换了个看起来更吸引人的说法,我想这就是小品文吧(英文中的essay),随笔、絮语散文也无妨。要的只是表达,至于语言,还是那句话:写文章没有别的决窍,只有一字曰简单。
我想我知道怎么做了。 怎么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
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
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
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
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4. 怎样写散文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5. 有关读书的散文,具体内容写出来
杂文可不可以 读书 老舍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
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 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可是我爱念书。 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
我有决定念什么的全权;自幼儿我就会逃学,楞挨板子也不肯说我爱《三字经》和《百家姓》。对,《三字经》便可以代表一类——这类书,据我看,顶好在判了无期徒刑后去念,反正活着也没多大味儿。
这类书可真不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犯无期徒刑罪的太多;要不然便是太少——我自己就常想杀些写这类书的人。我可是还没杀过一个,一来是因为——我才明白过来——写这样书的人敢情有好些已经死了,比如写《尚书》的那位李二哥。
二来是因为现在还有些人专爱念这类书,我不便得罪人太多了。顶好,我看是不管别人;我不爱念的就不动好了。
好在,我爸爸没希望我成个学者。 第二类书也与咱无缘:书上满是公式,没有一个“然而”和“所以”。
据说,这类书里藏着打开宇宙秘密的小金钥匙。我倒久想明白点真理,如地是圆的之类;可是这种书别扭,它老瞪着我。
书不老老实实的当本书,瞪人干吗呀?我不能受这个气!有一回,一位朋友给我一本《相对论原理》,他说:明白这个就什么都明白了。我下了决心去念这本宝贝书。
读了两个“配纸”,我遇上了一个公式。我跟它“相对”了两点多钟!往后边一看,公式还多了去啦!我知道和它们“相对”下去,它们也许不在乎,我还活着不呢? 可是我对这类书,老有点敬意。
这类书和第一类有些不同,我看得出。第一类书不是没法懂,而是懂了以后使我更糊涂。
以我现在的理解力——比上我七岁的时候,我现在满可以作圣人了——我能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明白完了,紧跟着就糊涂了;昨儿个晚上,我还挨了小女儿——玫瑰唇的小天使——一个嘴巴。
我知道这个小天使性本不善,她才两岁。第二类书根本就看不懂,可是人家的纸上没印着一句废话;懂不懂的,人家不闹玄虚,它瞪我,或者我是该瞪。
我的心这么一软,便把它好好放在书架上;好打好散,别太伤了和气。 这要说到第三类书了。
其实这不该算一类;就这么算吧,顺嘴。这类书是这样的:名气挺大,念过的人总不肯说它坏,没念过的人老怪害羞的说将要念。
譬如说《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罗马的悲剧,辛克莱的小说,《大公报》——不知是哪儿出版的一本书——都算在这类里,这些书我也都拿起来过,随手便又放下了。这里还就属那本《大公报》有点劲。
我不害羞,永远不说将要念。好些书的广告与威风是很大的,我只能承认那些广告作得不错,谁管它威风不威风呢。
“类”还多着呢,不便再说;有上面的三项也就足所证明我怎样的不高明了。该说读的方法。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
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
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
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
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
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
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
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
“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
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
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
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第五,哼,算了吧。
6. 读书的作文怎么写
哺育我们的婴儿教育书,父母讲的故事书,哑哑学语时的识字书,学龄前的连环画,上学时的课本,课外的各种散文、科普书、历史书和国内外的名著……在我的成长生活中一缕书香始终伴着我前行。
书中的滋味多种多样,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这一份份滋味令我在书的世界流连忘返。
在我记忆的最深处,一本书始终令我挥之不去,那就是—《安徒生童话》。每当我拿起它时脑海中便会出现:可怜的卖火柴小女孩的叫卖声,拇指姑娘向往光明的自由的眼神,海的女儿勇敢地走向大海,化为水中的泡沫,艾丽莎兄妹间的亲情……安徒生童话里的人物都有勇敢、勤劳、坚强的毅力,还有牺牲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他教会了我面对世事无常的生活要像安徒生童话里的人物一样,微笑着面对。
上学后我爱上了自传体小说,在其中我结识到了知音《城南旧事》。那是20年代,林海英和家人来到了北京城南,结识了一个个人。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我也会和她一起潸然泪下。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她看着一个个人离她远去,渐渐长大;她跟着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铃,缓缓离开的人,缓缓流逝的岁月长大。我知道了人会长大,会经历离别,有离开才会有收获,所以我现在要珍惜时光,使我也受益匪浅。
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如饥似渴地阅读中,使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使我的课外知识丰富多彩,使我更热爱生活,使我更热爱社会,热爱这个世界。
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捧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在一缕书香的温润中闪光,炫彩,歌唱。
望采纳!!!!
7. 怎么写散文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简介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编辑本段读书笔记的作用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编辑本段读书笔记的内容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还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词段。 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 摘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
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编辑本段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
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
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
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
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
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
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
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
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
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
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
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
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3。
8. 关于读书的散文
读书 老舍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
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爱念书。
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决定念什么的全权;自幼儿我就会逃学,楞挨板子也不肯说我爱《三字经》和《百家姓》。对,《三字经》便可以代表一类——这类书,据我看,顶好在判了无期徒刑后去念,反正活着也没多大味儿。这类书可真不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犯无期徒刑罪的太多;要不然便是太少——我自己就常想杀些写这类书的人。我可是还没杀过一个,一来是因为——我才明白过来——写这样书的人敢情有好些已经死了,比如写《尚书》的那位李二哥。二来是因为现在还有些人专爱念这类书,我不便得罪人太多了。顶好,我看是不管别人;我不爱念的就不动好了。好在,我爸爸没希望我成个学者。
第二类书也与咱无缘:书上满是公式,没有一个“然而”和“所以”。据说,这类书里藏着打开宇宙秘密的小金钥匙。我倒久想明白点真理,如地是圆的之类;可是这种书别扭,它老瞪着我。书不老老实实的当本书,瞪人干吗呀?我不能受这个气!有一回,一位朋友给我一本《相对论原理》,他说:明白这个就什么都明白了。我下了决心去念这本宝贝书。读了两个“配纸”,我遇上了一个公式。我跟它“相对”了两点多钟!往后边一看,公式还多了去啦!我知道和它们“相对”下去,它们也许不在乎,我还活着不呢?
可是我对这类书,老有点敬意。这类书和第一类有些不同,我看得出。第一类书不是没法懂,而是懂了以后使我更糊涂。以我现在的理解力——比上我七岁的时候,我现在满可以作圣人了——我能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明白完了,紧跟着就糊涂了;昨儿个晚上,我还挨了小女儿——玫瑰唇的小天使——一个嘴巴。我知道这个小天使性本不善,她才两岁。第二类书根本就看不懂,可是人家的纸上没印着一句废话;懂不懂的,人家不闹玄虚,它瞪我,或者我是该瞪。我的心这么一软,便把它好好放在书架上;好打好散,别太伤了和气。
这要说到第三类书了。其实这不该算一类;就这么算吧,顺嘴。这类书是这样的:名气挺大,念过的人总不肯说它坏,没念过的人老怪害羞的说将要念。譬如说《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罗马的悲剧,辛克莱的小说,《大公报》——不知是哪儿出版的一本书——都算在这类里,这些书我也都拿起来过,随手便又放下了。这里还就属那本《大公报》有点劲。我不害羞,永远不说将要念。好些书的广告与威风是很大的,我只能承认那些广告作得不错,谁管它威风不威风呢。
“类”还多着呢,不便再说;有上面的三项也就足所证明我怎样的不高明了。该说读的方法。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9. 读书随笔怎么写
读书随笔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既领悟到的,其实就是感想,这个时候拿笔记录下来,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印象还有另外一方面就是圈点勾画,即批注。
读书随笔是读后感的一种形式,也可以陶冶情操。 首先,一篇好的读书随笔,应该抒发作者最为真实的感情,这一点十分重要。
喜欢这本书,这本书肯定会给我们裨益,阅读的过程中,那些喜欢的内容会悄悄地浸润我们的灵魂;不喜欢呢?我们会和作者展开讨论,虽然这种讨论是在我们内心深处进行的,依然会是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的心灵会在这样的讨论中成长。 其次,一篇好的读书随笔,应该有作者独到的见解,而且,这种见解最好能够结合我们的课堂,如果我们读的是教育类书籍。
生活类的呢?独到的见解最好能够结合我们的生活。因为这样的结合,是我们对阅读的一种再创造,也是阅读改变我们的素养的明证。
第三,一篇好的读书随笔,语言应该是流畅的,语句应该是优美的。只有运用流畅的语言,优美的语句,我们的作品才会在第一时间被读者所喜爱,并且因为喜欢我们的语言的缘故,很快被我们的感情感染,为我们独到的见解折服。
第四,一篇好的读书随笔,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引人深思的。这样的主题,才符合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主题能够感染读者, 爱上读书。
第五,一篇好的读书随笔,应该能够写出书所吸引人的关键,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的推荐我们喜欢的书籍,才能够给读者指出阅读方向。 对阅读的一点点思考,希望老师们多多批评。
一是要率真,纯真。既然是随意而写,最好不要虚构,不要涂饰。
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认识见解,虽不一定完整深刻,却因为来自生活,发自肺腑,自有它的生命力在。譬如徐喆雯的《求医》,写了她挂急诊的经历。
看病谁没有经历过,有什么好写?然而作者并不这么想,或许是这段经历已深深刻在她的记忆中,因此,虽是随手写来,却把她患病的痛苦、父母的关切和医务人员的冷漠对比着写,通过一系列细节,真实可信地写得丝丝入扣,感动着读者同她一起呼唤“医德”的降临。你可以说她写得太浅,你也可以说她就事论事,未揭示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但我觉得,能写得真实可信,令人感动,对于一篇中学生的习作,也就可以了。
有了这样的叙事基础,今后的提高是并不难的。反之,为了讨好老师、家长或编辑,事情还写不清楚就动脑筋虚构、造作,以至于抄袭、拼凑,把成人的“瞒”和“骗”那一套先学过来,那才是可悲又可怕的。
我们要从随笔的“真”开始,来抵制和扭转作文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二是要引人向善。
随笔要写得真实,是否意味着什么都能写,写什么都是“如实反映”呢?也不是。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
我们每天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有意义、给人启迪、催人上进的,也有没意思、卑微琐碎甚至丑恶奸邪的。要写,要反映,我们的目光应对着什么?我们的兴趣应当在哪里?我们当然要关注主流,理直气壮地歌颂正面的美好的事物。
就是要反映负面的消极的事情,也应当抱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分清是非和善恶。是是非非、祛恶扬善,该是我们必须养成的习惯。
就拿詹颖珏写的《心底的旋律》来说,面对一批孤儿院里的小朋友,人们大多是同情、怜悯的,当然也会有少数人轻视甚至厌恶他们。而我们的作者呢,则是“尝试着去接近他们,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由于她“用人世间最真诚的爱叩开了孩子们紧闭的心”,她也“真正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这篇习作的价值或许就在于此吧!十分可贵。我们应当同这位小作者一样,与人为善、引人向善,不游戏人生,不圆滑逃避,也不偏颇固执,这样,随笔是能写好的。
三要给人以美。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毕竟也属于文学作品,不应当与美绝缘。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写随笔,若是能从一般的人们不以为意的生活中发现、挖掘出令人愉悦的美感,并以优美的文笔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既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能力的锻炼。
在这一点上,清川的《老屋子·新主人》是会给我们启示的。他写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那“很窄很深的弄堂”,那“吱吱嘎嘎的楼梯”,那“没有浴室”“有的只是木制马桶”的“设备”……但我读了却和作者一样,“永远不会嫌马桶臭、弄堂窄、老房子的破落”,因为他还写了住在这里的人,写了那对爷爷奶奶对他关怀无微不至的,写了那几乎整个弄堂的邻里都与他和睦相处……正是这些人间的真情挚爱,使他“感到一种幸福,单纯的幸福,无所奢求的幸福。”
写得多美啊,可以称得上意味隽永了。这要比那些随便发泄、无病呻吟的作品有价值得多,也绝非那些矫揉造作、晦涩难懂,故作高深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总之,只要我们真心朝着真善美的目标努力,日积月累,终有一天能写出好的随笔作品的。
10. 名人写的关于的读书散文
《论读书》是培根随笔中的一篇 英文版:Of Study (论读书)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ro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is affectation; to make 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r of a scholar. They perfect nature, 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 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oyning, by study; and studies 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 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by experience. Crafty men contemn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 and wise men use them; for they teach not their own use; but that is a wisdom without them, and above them, won by observation.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Some books also may be read by deputy, and extracts made of them bothers; but that would be only in the less important arguments, and the meaner sort of books, else distilled books are like common distilled waters, flashy things. Reading make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present wit: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es. Nay, there is no stand or impediment in the wit, but may be wrought out by fit studies; like as diseases of the body, may have appropriate exercises. 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s;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riding for the head; and the like. So if a man\'s wit be wandering, let him study the mathematics; for in demonstrations, if his wit be called away never so little, he must begin again. If his wit be not apt to distinguish or find differences, let him study the Schoolmen; for they are cymini sectors. If he be not apt to beat over matters, and to call up one thing to prove and illustrate another, let him study the lawyers' cases. So every defect of the mind, may have a special receipt. 中文译文 中文版: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译者:王佐良)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