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祭文的写法
祭文是死亡祭祀的祭品之一。它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性文章,是在人死后葬于灵前诵读,或者是在死者周年发表的悼念文章,其内容相当于今日的悼词,但格式及结构安排以及语言与今之悼词有很大的区别。祭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何时、由谁来祭、祭谁;颂扬被祭者生前的优点和功德;最后为结束语。
古代祭文多以个人名义而写,且大多用文言文,用典故较多,讲究文辞华丽,并且格式严格,有些还有一些迷信色彩,今人应批判地学习。现在,一般不再用祭文。
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而写出的诵读文章。古时的祭文,范围极度为广泛,祭天、祭地、祭鬼、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包。我们所说的祭文,主要是指为祭奠死者而写的诵读文章,用它来表示对亡亲故友的哀念之情。
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其内容比较简短,语言精练,以四言押韵者居多,结尾常用“尚飨”收尾,“尚飨”是希望亡灵采歆尝祭品之意。新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变化和发展,在内容上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时代精神,既有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鼓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在形式上比较自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有用韵文写的,也有用散文写的,比较适合家祭之用。
例如:
祭父文
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等,谨以清酌时馐祭于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前日:呜呼,痛维吾父,偶染微恙,一病亡身。嗟余不孝,祸延严君。号天泣血,泪洒沾土。深知吾父,毕世艰辛。勤耕苦种,日夜奔忙。创家立业,俭朴忠信。处世有道,克已恭人。至生吾辈,爱护如珍。抚养教育,严格认真。如斯人德,宜寿百旬。俾为吾女,定省晨昏,侍奉敬养,略报深思。胡天弃我,一别吾分。魂游冥府,百喊不闻。瞻望不及,音容莫亲。哭断肝肠,情何以伸。兹当祭奠,聊表孝心。化悲为俭,化痛为勤。继承遗志,成家立身。先父九泉有灵,来尝来品,呜呼哀哉!尚飨!
再如记念5、12地震遇难者文:
维公元2009年度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周年之际,生者谨备鲜花素果,致祭于万千蒙难诸子灵前,沉沉告以辞曰:
天地不仁,毁我西川锦绣;生灵涂炭,戕我十万同胞。
魔掌伸来,庐舍城垣倾覆;震波荡及,山原道路痉挛。
生死相依,忍对无辜喋血;情义牵动,不堪志士伤怀。
倾情营救,有赖三军用命;举国驰援,全凭中枢运筹。
众志成城,挽狂澜于既倒;同舟共济,涉危难而后安。
斗转星移,回望伤心岁月;鲜花素果,告慰黄土英灵。
寄肠可舍,故旧亲人尚健;抱恨无穷,苍天碧海全知。
屋舍倾颓,新居有望崛起;田畴狼藉,老茧定能刨平。
校园损毁,难阻书声琅琅;桥路鳞伤,抢通国道绵绵。
杜鹃声里,河波映秀重启;羌寨村头,壮士擂鼓传音。
白水湖上,又现鹰飞鱼跃;龙门山谷,渐苏草绿花红。
多难兴邦,乃成泱泱大国;玉汝于成,方显代代英雄。
魂兮安息,大任留诸生者;慷慨高歌,举樽还诵国殇。
2. 现代祭文如何写
祭 父 文
时维公元二零零七年元月二十一日,农历丙戌年腊月初三,乃祭奠之期,行奠孝子唐守益,孝女唐守琼、唐守芬、唐守容、唐守谦、唐守岑恭具香烛楮财、时鲜供品。不腆之仪、置祭于家父唐经科老大人灵前,作揖叩首、低头泣血告慰祭奠之辞:
呜呼!终身难忘冬月廿六日夜,刺骨寒风起,吹散我父与子、女两分离,家父撒手人寰,享年七十七。天地感动、长空倾雨。较场顶竹木低头垂泪,南广河碧水鸣哀悲泣。我们跪拜家父灵前,痛心疾首、泪如断线珍珠涮涮落地,各自哀声悲啼,多少往事从头涌起。
父亲尚未成年,祖父死去。位居兄长,生活靠你、年少失学,在家种地,栽秧打谷是能手。犁耙铲搭样样行。家庭重担,嫩肩挑起。解放六年,命运转机,参加工作,服务乡里。
我们作为您的子女,深感荣幸。因为您退休前,对待工作,敬业勤奋、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勤政为民。人们常说:唐书记,是好人,为人正直,实事求是,办事公平。对待同志肝胆相照,对待百姓,平易近人。工作几十年,群众有好评:无论在曹营,还是在德胜;无论在县革委,还是在农委。都一直保持着**员的先进性。
敬爱的父亲啊!您不但是人民的好公仆,还是我们心中的伟人。您对祖母很孝顺,您对母亲很坦诚,您对我们尽其心,不求我们都成龙成凤,但要我们堂堂正正地做人。教我们爱文就多读书,爱武就去当兵,再不然就当农民,勤劳能致富,勤劳能生存。父亲思想观念新,从不重男把女轻。不管是儿还是女,同样对待很公平。同样关心我们成家立业,同样为我们指点迷津。父亲啊!您是菩萨心肠。善良品行,不使我们挨饥饿,不使我们受寒冷。就怕我们懒惰,就怕我们生病。为我们健康成长,确实操了不少心。羊是畜牲,不忘跪乳之恩;鸦是禽类,尚报反哺之情。我们是人,对您的大恩大德,肯定铭记终身。
父亲啊!您因忽然得急病,奇方妙药也不灵。天命难违成永别。从今后,要见父亲,除非南柯梦里寻。跪在灵前泪珠滚,思亲感恩之言难表尽,恭奉清酌敬父亲,盼望父亲来领情。敬爱的父亲啊!儿女们祝愿您一路走好!早登佛国入天庭!
哀哉
尚飨
3. 现代祭文如何写
这个问题涉及到祭文的基本写法,详解以及举例如下: 一、祭文格式 古代祭文多以个人名义而写,且大多用文言文,用典故较多,讲究文辞华丽,并且格式严格,有些还有一些迷信色彩,今人应批判地学习。
现在,一般不再用祭文。 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而写出的诵读文章。
古时的祭文,范围极度为广泛,祭天、祭地、祭鬼、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包。我们所说的祭文,主要是指为祭奠死者而写的诵读文章,用它来表示对亡亲故友的哀念之情。
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
其内容比较简短,语言精练,以四言押韵者居多,结尾常用“尚飨”收尾,“尚飨”是希望亡灵采歆尝祭品之意。新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变化和发展,在内容上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时代精神,既有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鼓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
在形式上比较自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有用韵文写的,也有用散文写的,比较适合家祭之用。 二、(一)祭祖文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公之后代敢昭告于列祖列宗之尊灵曰:年华如驶倏又一春。
追念先祖,报本情殷。缅怀祖德,既厚且深。
逢兹盛世,旧典宜遵。谨具牲醴,佐以粢盛,祭告恭伸,尚飨。
清明祭祖文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子孙某某等敢昭告于列祖列宗之奠灵曰:昭光流易,已届清明。桐花将放,柳絮将棉。
追念光德,倍觉怆然。礼应报本,祭礼宜虔。
谨具牲醴,列陈粗筵。恭申祭告,佐以短篇。
尚飨。 (二)男性、女性死者通用祭文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等谨以刚之仪,致祭于某公某某先生之灵曰:嗟呼,天之生人兮,厥赋维同;良之秉彝兮,独厚我公,雍容足式兮,德望何崇。
优游自适兮,倏尔潜踪。怅望不见兮,杳杳音容。
只鸡斗酒兮;,仪愧不丰。冀公陟降兮,鉴我微衷。
伏维尚飨。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等谨以清酌庶羞,致祭于某母太夫人之灵曰:嗟呼!夫人之德,钟郝流芳。
夫人之誉,彤管休扬。早为人妇,相夫有光。
及为人母,教子有方。待人以慈,内外皆康。
持家以俭,巨细咸藏。岂期大数,遽梦黄梁。
幽冥永隔,实为可伤。忝叨眷属,闻讣彷徨。
爰具牲醴,奠祭于堂。仰祈灵贶,是格是尝。
伏维尚飨。 (三)祭祖父、祖母文维 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日,齐期孙某某某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先某某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
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
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已恭人。
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
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奉。
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
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
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晶来尝。
呜呼哀哉!尚飨!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孙某某等虔具清酌时馐,致祭于先祖母某某老孺人之灵而哀曰:天苍苍,地茫茫,我哭祖母别家堂,千呼万唤不闻应,捶胸顿足断肝肠。我伶丁孤苦,幼失爹娘。
饥寒交迫,艰难成长。祖母苦心,含泪抚养。
相依为命,甘苦共尝。形影相吊,寒暑相望。
希望我成人,山高水长。孙无祖母,骨早抛霜。
祖母无孙,自绝路旁。今我长大,配偶成双。
云开日出,初见阳光。童子扑怀,天伦刚享。
敬奉除年,晨昏周祥。唯愿祖母,长寿无疆。
无奈黄天不祜,一病卧床。气息奄奄,速归帝乡。
劳苦一生,晚福未享。我深恩未报,徒有悲伤。
号泣祭奠,以表衷肠!愿祖母地下有灵,来品来尝。呜呼哀哉!尚飨! 四)祭父、母文维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等,谨以清酌时馐祭于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前日:呜呼,痛维吾父,偶染微恙,一病亡身。
嗟余不孝,祸延严君。号天泣血,泪洒沾土。
深知吾父,毕世艰辛。勤耕苦种,日夜奔忙。
创家立业,俭朴忠信。处世有道,克已恭人。
至生吾辈,爱护如珍。抚养教育,严格认真。
如斯人德,宜寿百旬。俾为吾女,定省晨昏,侍奉敬养,略报深思。
胡天弃我,一别吾分。魂游冥府,百喊不闻。
瞻望不及,音容莫亲。哭断肝肠,情何以伸。
兹当祭奠,聊表孝心。化悲为俭,化痛为勤。
继承遗志,成家立身。先父九泉有灵,来尝来品,呜呼哀哉!尚飨! 公元某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某某等虔具素酒醴之奠,致祭于先慈之灵前,吊之以文曰:生死永诀,最足伤神。
不幸吾母,一别辞尘。忆思吾母,克勤克俭。
奉侍翁姑,恭敬孝顺,妯娌共处,相爱相亲。迨生永辈,苦育成人。
筹谋婿娶,万苦干辛。职尽内助,居贱食贫。
劳劳碌碌,以度长春。具斯淑德,宜寿百旬。
菽水承欢,略报深思。胡天不祜,过早亡身。
哀哀儿女,百喊不闻。薄酒祭奠,聊表微忱。
愿母九泉有觉,来尝来品。呜呼哀哉!尚飨! (五)祭夫、妻文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某闻夫不幸去世某日,远具庶羞之奠,谨向先夫某某某之亡灵吊以文曰:呜呼我夫,恩爱同宿。
白发齐眉,犹嫌短速。胡天不佑,中年分途。
同林好鸟,你归冥府。悲痛欲绝,昏迷于路。
心绪茫茫,只有号哭。欲见无缘,凄凉寂寞。
吊以斯文,远方祝托。临天祭拜,心何彷徨。
先夫地下。
4. 祭文怎么写阿
古代的哀祭文从诔辞开始,经过哀辞、吊文和祭文的沿革,一直发展到现代白话文的悼词、悼念文章、唁电等,清楚地显示了我国哀祭文体伴随着社会演变而向前延续和发展的轨迹。看来现有的悼词将与挽诗、挽联鼎足而三,驰骋风行于哀祭文坛,长期葆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以上为古代祭文,可作参考~~~~
现代祭文你可以参考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或参考袁枚的《祭妹文》
这两篇都是有名的祭文~
5. 怎样写祭文
现代祭文的写法 : 祭文是死亡祭祀的祭品之一。
它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性文章,是在人死后葬于灵前诵读,或者是在死者周年发表的悼念文章,其内容相当于今日的悼词,但格式及结构安排以及语言与今之悼词有很大的区别。祭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何时、由谁来祭、祭谁;颂扬被祭者生前的优点和功德;最后为结束语。
古代祭文多以个人名义而写,且大多用文言文,用典故较多,讲究文辞华丽,并且格式严格,有些还有一些迷信色彩,今人应批判地学习。现在,一般不再用祭文。
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而写出的诵读文章。古时的祭文,范围极度为广泛,祭天、祭地、祭鬼、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包。
我们所说的祭文,主要是指为祭奠死者而写的诵读文章,用它来表示对亡亲故友的哀念之情。 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
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其内容比较简短,语言精练,以四言押韵者居多,结尾常用“尚飨”收尾,“尚飨”是希望亡灵采歆尝祭品之意。
新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变化和发展,在内容上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时代精神,既有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鼓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在形式上比较自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有用韵文写的,也有用散文写的,比较适合家祭之用。
6. 祭文怎么写阿
古代的哀祭文从诔辞开始,经过哀辞、吊文和祭文的沿革,一直发展到现代白话文的悼词、悼念文章、唁电等,清楚地显示了我国哀祭文体伴随着社会演变而向前延续和发展的轨迹。
看来现有的悼词将与挽诗、挽联鼎足而三,驰骋风行于哀祭文坛,长期葆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以上为古代祭文,可作参考~~~~现代祭文你可以参考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或参考袁枚的《祭妹文》 这两篇都是有名的祭文~。
7. 祭嫂的祭文怎么写
祭嫂文 祭嫂文 维 公元年岁次**,*月*日夫弟郑**等谨以清酌庶羞致祭于*嫂*氏**夫人之灵曰 呜呼惟嫂贤淑,作配我兄,鸡鸣箴警,早有令名,体兄爱弟,念切同根,何期一疾,永诀幽明,大溺难援,惟有涕零,爰具牲礼,奠以告成,尚响。
【祭亡嫂王氏文】 元祐八年岁次癸酉,十月丙子朔十九日癸巳,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苏辙与新妇德阳郡夫人史氏,谨以家馔酒果之奠,致祭于亡嫂同安郡君王氏之灵。曰:辙幼学于兄,师友实兼。
志气虽同,以不逮惭。兄刚而塞,物或不容。
既以名世,亦以不逢。辙骤而従,初未免忧。
嫂以妇人,处之则优。兄坐语言,收畀丛棘。
窜逐邾城,无以自食。赐环而来,岁未及期。
飞集西垣,遂入北扉。贫富戚忻,观者尽惊。
嫂居其间,不改色声。冠服肴蔬,率従其先。
性固有之,非学而然。族人咨嗟,观行责报。
谓必多福,继以寿考。中岁而殂,理有莫知。
三子俱良,聊以慰之。兄牧中山,始殡而往。
谓我在兹,属以时享。距城半舍,旁抚仲妇。
无戚无惧,祭遣诸子。呜呼哀哉!尚飨。
【再祭亡嫂王氏文】 维崇宁元年岁次壬午,四月乙酉朔二十三日丁未,具官苏辙与新妇德阳郡夫人史氏,谨以家馔酒果之奠,致祭于亡嫂同安郡君王氏之灵。呜呼!天祸我家,兄归自南,没于毗陵。
诸孤护丧,行于淮、汴,望之拊膺。自嫂之亡,旅殡西圻,九年于今。
兄没有命,葬我嵩少,土厚水深。迈往告迁,及迨初妇,灵輀是升。
道出颍川,家寓于兹,迎哭伤心。远日孟秋,水潦方降,畏行不能。
茔兆东南,精舍在焉,有佛与僧。往寓其堂,以须兄至,归于丘林。
虽非故乡,亲族不遐,勿畏勿惊。呜呼!尚飨。
祭长嫂文 呜呼长嫂兮,驾赴天台,我们同胞妯娌兮,嫂嫂最大,我们小时候,常蒙长嫂带,抱在怀里洗屎洗尿兮,如同亲崽,你上对阿翁阿姑尊敬兮,下对我们垂爱,我们一家二十余人和气一团兮,全靠长嫂,是根联系带,你和蔼近人兮,毫不自高自大,你的贤良淑性兮,一点不坏,轻事让别人做兮,重事自己来,不辞艰苦兮,落雨淋天晴晒,这样的农村妇女兮,实在难得,嫂嫂不愧女中之贤良兮,谁能与你比风格,胡何时抱病而卒兮,萱萎堂北,阎王老子乱勾生死簿兮,真有些怪,牛头马面横行霸道兮,夺去女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