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隶书的孙字怎么写
一、隶书的孙字写法:
二、孙的释义:
1、儿子的儿子:~子。~女。
2、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侄~(侄儿的子女)。
3、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孙子的子女)。玄~(曾孙的子女)。子~(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贵族的子孙后代)。
三、组词:
子孙 孙子 孙女 玄孙
徒孙 儿孙 颛孙 重孙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孙,儿子的儿子叫孙子。字形采用“子、系”会义,“系”表示后代连续不断。
三、相关组词:
1、儿孙[ér sūn]
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满堂。
2、颛孙[zhuān sūn]
姓。
3、重孙[chóng sūn]
孙子的儿子。也叫重孙子。
4、王孙[wáng sūn]
封王者的子孙,也泛指一般贵族的子孙:~公子。
5、外孙[wài sūn]
女儿的儿子。
2. 如何写好隶书
隶书比楷书更飘逸、舒展,也比楷书古老。
学习隶书要首先弄清隶书的笔画特征,对比它和楷书的用笔有什么不同,“蚕头燕尾”“逆入平出”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解决基本的笔画后就可以去尝试写简单的字,处理字的时候要注意:隶书的字形相对于楷书而言是偏扁的,这是整体而言。隶书的憨辅封恍莩喝凤桶脯垃风格很多,有的如大家闺秀,如《曹全碑》;有的如威猛壮士,如《张迁碑》;有的如遁世仙人,如《石门颂》。
一般而言,初学从笔画精神完好的《曹全碑》入手较易,掌握后其他的隶书范本也基本参通了。管见所及,仅供参考。
3. 隶书的来历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魏晋以后的书法,草书、行书、楷书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到了清代,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郑燮、金农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扩展资料
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另外,隶书的书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如一字中有数横相迭时,一般是最末一横写成带蚕头燕尾其余都是短横。如一字中既有长横又有长捺,一般是长捺用蚕头燕尾,长横不用,如“大”的写法就是。如横在别的笔画包围之中,横的写法也不用蚕头燕尾。就是说,蚕头燕尾在一个字中只能出现一次,否则就会影响字的美观,所以前人说“蚕无二色,燕不双飞”。
隶书的代表作品分别是,唐代隶书历来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平分秋色。其中韩择木列四家之首,其隶书代表作是《祭西岳神告文碑》。史惟则,人称“史侍朗”,代表作是《大智禅师碑》。而蔡有邻、李潮鲜有作品传世。此外,唐代隶书作品,著名的还有徐诰的《嵩阳观记》,唐玄宗的《石台孝经》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隶书
4. 馨和金的甲骨文、金文、象形字、小篆、行书、草书、隶书怎么写,
“馨”和“金”二字均无甲骨文,“馨”无金文。
甲骨文、金文均可算象形文字。 附图为二字的演化过程。
图片较大,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 ◎ 馨 xīn 〈形〉 (1) (形声。
从香,殸声。殸,籀文“磬”( qìng)。
本义:芳香,散布很远的香气) (2) 同本义 [wide-spread fragrance] 馨,香之远闻者也。——《说文》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国语·周语》 丹木五岁五味乃馨成。——《山海经·西山经》 尔酒既清,尔淆既馨。
——《诗·大雅·凫鷖》。毛传:“馨,香之远闻也。”
惟吾德馨。——唐· 刘禹锡《陋室铭》 (3) 又如:馨烈(芳香浓烈);馨逸(香气洋溢;芳香远播) (4) 比喻声誉流芳后世 [good reputation] 化盛隆周,垂馨千祀。
——《晋书》 (5) 又如:馨烈(比喻流芳的事业);馨德(芳馨久传的美德和教化)引申为美[beauty]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书·君陈》 词性变化 -------------------------------------------------------------------------------- ◎ 馨 xīn 〈助〉 (1) 有赞美的意思。
后来多“宁馨”(如此,这样) 连用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 (2) 又如:宁馨儿 ====== ◎ 金 jīn 〈名〉 (1) (会意。
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
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metal] 金,五色金也。
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
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metal ware]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
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
——《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
金子 [gold]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money]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
——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gong]。
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
镯铙之类) (17) 铜 [copper]。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
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
同金狄,铜狄) (18) 月 [moon]。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
也指月光) (19) 太阳 [sun]。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
太阳) (20) 水银 [mercury]。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
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Venus]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
——《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Jin dynasty]。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
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Jin prefecture]。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
——《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