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笔字怎样写好看
钢笔字正确的写法: 1、正确的姿势。
首先眼睛离笔尖约一尺左右,以便观察和调整一个字与上下左右字的关系。眼睛和笔尖的距离还要随字的大小而调整。
一般说,写正楷和小字就近一点,写行草和大字就远一点。 其次,身臀部一般平坐在椅面略靠桌子的一边,脊背挺直,略向前倾。
再次,胸**要舒张,保持呼吸自如,与桌沿有一拳的距离。 最后,臂两肩应放松,上臂自然支在桌面上,小臂平放,双手配合,左手按纸,右手执笔。
纸边与桌面略成十五度角**,但不应影响身体重心的移动。 2、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
“三指执笔法”。也就是“大拇指与食指的指头在上面紧紧地捏住笔杆,笔杆上部自然地斜倚在手掌的虎口出处。
其实,光靠这三个手指还不行。无明指和小指的作用也很重要,它们弯曲贴在纸面上,保证了执笔远行的平稳。
钢笔运笔,首先是用手指去拨动笔杆,笔尖活动范围较小,起落变化也不大。其次是“悬腕”笔尖活动范围扩大,起落变化也丰富。
但后者的缺点是用大动作写小字,不稳,为了保存“悬腕”之长,弥补不稳之短,可以将小拇指调动起来,起到一种支撑和调节的作用。用这种方法写字,手腕和桌面若离若即,离开时,小拇指略作支点,使运笔稳健;相即时,小拇指略为撑起,使运笔灵活。
3、注意钢笔字的笔法。 要用轻重、快慢和刚柔的变化达到沉着有力的目的。
在一字之中,要学会轻重并用、刚柔相济。概括来说,就是要注重“捉”和“按”两个字。
这样,钢笔字虽然小,也同样有了沉稳与飞动、粗壮与精细、阳刚与阴柔的对比;点划之间,不是简单的细铁丝一样的均匀线条的组合,而是有节奏、有韵味、有动感。于是。
才有可能在适当的间架结构中显示美感。 4、字的间架结构要反复揣摩。
一个字是否好看,笔法是第二步的事,第一步要讲间架结构。“间架结构”,这四个字是从盖房子的话里借来的。
字不是“门面”?一个门面要修好,先要七梁八柱的搭个架子,称为“间架”。搭好架子之后,梁与柱之间还要加一些互相联结的部件,还要安门上窗,这些统称为“结构”。
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包括了各种部首和其他各部分之间的整体组合,也包括了各笔划之间的具体搭配。 5、要写好钢笔字笔顺不可忽视。
写字往往有个毛病,叫“倒插笔”,就是“笔顺”不对,这样有不少害处。第一是影响全字的间架结构布局。
例如“王”字,先写下面的“一”,再向上写就很不顺当,全字的平衡也不易把握。第二是影响写字的速度。
汉字的构成是有规律的,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扭着劲去写,当然也写不快。例如写“人”,必须先撇后捺,如果先捺后撇,明显地是绕了个圈子,时间必然用得多。
温馨提示: 1、先上后下 一个字无论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都要先写上部分,后写下面部分。 2、先左后右 。
3、先中间后左右 中间出现竖勾,左右为提点和顿点的字,先写中间部分,后从左向右写两点。 4、先左右后中间。
5、拦腰在后, 这类字比较少,如“女”、“母”、“毋”等,要等字的基本框架行成后,才能写拦腰一笔。 6、最后封口 。
周围形成四框的字,先写左边,上边和右边,然后写里面,最后封口。
2. 怎样写好楷书钢笔字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o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
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 “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
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
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
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
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
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
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
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3.练字的一般步骤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
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
3. 钢笔正楷字,怎样练
如果有能力的话尽量报个班,学费普遍是20元一节课,如果不行的话,写字帖也可以,不过我建议你写一段时间字帖之后你认为自己有一定能力时,在单独的纸上模仿着写,最后试着应用楷体抄写一些文章,尽量多写,每天至少一个小时,如果你没有时间,至少至少半个小时,越熟练越好,而且最重要的是注意细节,任何一勾或者是撇都要注意,不然写出来的总有点不对劲。如果你想写的得心应手,非要一两年不可,不过如果只是希望能练好一些大概三到五个月吧,我外公的字写得特别好,我是咨询外公的。我自己报了一个班,正在学习中。。。。我外公是自学的,你也可以
4. 学钢笔正楷字谁的好
一、简评现当代硬笔书家。
庞中华:学魏碑出身,硬笔字习气太重,十分死板,速度又慢,不宜学。评分70
席殊:硬笔行书字学米芾,功夫欠火候。评分75
司马彦:楷书写的是印刷体,行书路子野,咸俗不可耐,丑不忍视,观之作呕三日。评分不及格,给个30分吧。
田英章:毛笔楷书师欧阳询,功力深厚,形成田氏欧体,只是写得过于拘谨,硬笔楷书也是田欧,还不错,行书尚可。毛笔楷书评分90,硬笔楷书85,硬笔行书78-80
吴玉生:硬笔行书较有内涵,但稍感平正,初学者学之无妨。硬笔行书评分85
谢非墨:著名书法家,书风成熟老辣,硬笔行书90-95
骆恒光:硬笔行书源出王米(王羲之、米芾),可观可学,硬笔行书评分:90
任平:硬笔行书灵动飘逸,但缺点是时有轻浮乏力之笔。硬笔行书评分85
王正良:与骆恒光、任平同属浙派,但功力不如二人,名不副实,硬笔行书评分70-80
罗一农:非著名硬笔书家,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得主,其获奖之作的品位很高,惜神龙见首不见尾,作品难得一见。评分:92
曾伟子:洞口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楷、行、隶俱工,尤擅行书,行书功力深厚,硬笔书极佳而不为大众所知,网上仅有毛笔书。总体评分96,硬笔书评分98
李炯峰:隆回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天分极高,品位极高,擅长行、草,硬笔亦佳,网上作品很多,包括硬笔,但不适合初学者,总体评分96,毛笔行、草评分98,硬笔书评分95
张秀:女书家,有大令(王献之)风,但硬笔楷书太硬,不足师法。硬笔楷书评分:70
丁永康:硬笔楷书一般60,硬笔行书不值一评50。
陈舟波:硬笔行书如鸡肋 70
贺东祥:湖南籍书法家,硬笔楷书佳,硬笔行书一般,毛笔书反而更好。硬笔楷书评分85,硬笔行书65,毛笔楷书90,毛笔行书85
骊一平:硬笔行书与骆恒光相似,评分86
陈立雄:硬笔行书源出米芾、王铎,潇洒有灵气,评分90
顾仲安:名实难副,不推荐。评分50
陆维中:难脱俗气。评分70
刘惠浦:(魏晋书风)楷书尚可,行书难看,硬笔楷书评分70-80,硬笔行书评分50
5. 怎样写好钢笔楷书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
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
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
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
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
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钢笔行书的特征 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
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
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
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
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
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
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
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
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
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
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
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
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
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
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一种“尚势”书风。
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
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
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2)笔势流动 A: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 间增加勾挑与牵丝。
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
但需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B:改变书写笔顺: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
如“秋、有、戎、半”四个宇,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
(3)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4)体态多变: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
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硬笔书法临写指南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
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即为硬笔书法作品。
6. 钢笔字怎样写好看
钢笔字正确的写法:
1、正确的姿势。
首先眼睛离笔尖约一尺左右,以便观察和调整一个字与上下左右字的关系。眼睛和笔尖的距离还要随字的大小而调整。一般说,写正楷和小字就近一点,写行草和大字就远一点。
其次,身臀部一般平坐在椅面略靠桌子的一边,脊背挺直,略向前倾。
再次,胸**要舒张,保持呼吸自如,与桌沿有一拳的距离。
最后,臂两肩应放松,上臂自然支在桌面上,小臂平放,双手配合,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纸边与桌面略成十五度角**,但不应影响身体重心的移动。
2、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
“三指执笔法”。也就是“大拇指与食指的指头在上面紧紧地捏住笔杆,笔杆上部自然地斜倚在手掌的虎口出处。其实,光靠这三个手指还不行。无明指和小指的作用也很重要,它们弯曲贴在纸面上,保证了执笔远行的平稳。
钢笔运笔,首先是用手指去拨动笔杆,笔尖活动范围较小,起落变化也不大。其次是“悬腕”笔尖活动范围扩大,起落变化也丰富。但后者的缺点是用大动作写小字,不稳,为了保存“悬腕”之长,弥补不稳之短,可以将小拇指调动起来,起到一种支撑和调节的作用。用这种方法写字,手腕和桌面若离若即,离开时,小拇指略作支点,使运笔稳健;相即时,小拇指略为撑起,使运笔灵活。
3、注意钢笔字的笔法。
要用轻重、快慢和刚柔的变化达到沉着有力的目的。在一字之中,要学会轻重并用、刚柔相济。概括来说,就是要注重“捉”和“按”两个字。这样,钢笔字虽然小,也同样有了沉稳与飞动、粗壮与精细、阳刚与阴柔的对比;点划之间,不是简单的细铁丝一样的均匀线条的组合,而是有节奏、有韵味、有动感。于是。才有可能在适当的间架结构中显示美感。
4、字的间架结构要反复揣摩。
一个字是否好看,笔法是第二步的事,第一步要讲间架结构。“间架结构”,这四个字是从盖房子的话里借来的。字不是“门面”?一个门面要修好,先要七梁八柱的搭个架子,称为“间架”。搭好架子之后,梁与柱之间还要加一些互相联结的部件,还要安门上窗,这些统称为“结构”。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包括了各种部首和其他各部分之间的整体组合,也包括了各笔划之间的具体搭配。
5、要写好钢笔字笔顺不可忽视。
写字往往有个毛病,叫“倒插笔”,就是“笔顺”不对,这样有不少害处。第一是影响全字的间架结构布局。例如“王”字,先写下面的“一”,再向上写就很不顺当,全字的平衡也不易把握。第二是影响写字的速度。汉字的构成是有规律的,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扭着劲去写,当然也写不快。例如写“人”,必须先撇后捺,如果先捺后撇,明显地是绕了个圈子,时间必然用得多。
温馨提示:
1、先上后下 一个字无论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都要先写上部分,后写下面部分。
2、先左后右 。
3、先中间后左右 中间出现竖勾,左右为提点和顿点的字,先写中间部分,后从左向右写两点。
4、先左右后中间。
5、拦腰在后, 这类字比较少,如“女”、“母”、“毋”等,要等字的基本框架行成后,才能写拦腰一笔。
6、最后封口 。周围形成四框的字,先写左边,上边和右边,然后写里面,最后封口。
7. 钢笔字,怎么写好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方法,你看能不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先看你有没有下面四样东西,其他的字帖呀什么的都不是重要的部分.以下四点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你有没有兴趣
第二.你有没有耐心
第三.你悟性高不高
第四.你能不能坚持
上面四项中只有"第三"可以不高,但是其他三项必须有.没有这三项别指望能很快的练好字.如果有了上面四项,那你练字就变的很容易了.具体方法很多.下面我以最常见的练字方式讲:
1.选本好的字帖(我个人认为司马彦\司马东父子的字可以选择,字体不错,最重要的是练起来容易上手.推荐你买那种8元/本的中间夹有白纸的字帖练习,方便使用,并且经济实惠)
2.每天印着白纸写1~2页,不需要写太多(重要的是一定要慢,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细细的体会,琢磨字的运笔方式,可以记成顺口溜“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琢磨细体会”).
3.写完了开始读帖(看字帖上的字,一类字的偏旁的布局怎样,怎样摆放?体会它的运笔方向,在脑子里写)
说到读帖再说一下.你除了看字帖,在大街上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看到有些店铺的招牌,牌匾什么的,只要觉得那字好就可以看一看.很有效果。“周末无聊没事干,走到街上转一转,有事没事看牌匾,不用动笔把字练”
4.这个时候是你已经写完字帖中的白纸的时候,你自我评价一下,感觉自己的字有没有长进,长进大不大,是否能让自己满意,如果长进不大那你可以买点薄白纸裁小再印着字帖写一段时间.如果已经很有效果了,你这时候就没必要再印着字帖写了.可以照着字帖模仿.照着字帖上的字写.这个时侯应该很熟练了,可以加快速度,加大书写量.
5.这个时期你的字已经很有长进了,就可以扔开字帖了.呵呵.当然不能把字帖也扔了哦.有兴趣的话还要看看,矫正你写的字.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练习硬笔书法的经验,有兴趣可以借鉴一下,希望能对你书法
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