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臼字的笔顺怎么写
一、臼字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二、基本释义
1、舂米的器具,用石头制成,样子像盆:石臼。
2、形状像臼的:臼齿。
三、组词有窠臼、脱臼、臼齿、鐏臼、丹臼、齑臼、踵臼、捣臼、臼科、木臼、婴臼、石臼、臼杵、科臼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米也。凡臼之属皆从臼。
白话版《说文解字》:臼,舂具。古代人掘地为臼,后来人们挖凿木石为臼。象形。臼中之物,是米。所有与臼相关的字,都采用“臼”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窠臼
[kē jiù]
现成格式;老套子(多指文章或其他艺术品):不落~。作品摆脱前人窠臼,独创一格。
2、齑臼
[jī jiù]
就是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
3、捣臼
[dǎo jiù]
方言。舂米的器具。如俗谚:十八个捣臼还生在岩上。
4、药臼
[yào jiù]
捣药用的器具,多用金属、铜、铁、石头或木头制成。
5、石臼港
[shí jiù gǎng]
在山东日照市,东临黄海。深水良港。中国主要煤炭输出港之一,建有10万吨级煤炭专用深水港。兖石铁路通往港区。
2. 帮忙翻译断齑划粥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丧父, 母亲由于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带着他改嫁别处。范仲淹童年读书,就非常专心。十多岁时,他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 昼夜苦读。每天煮一锅稀粥,等它凝成冻子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
两块作主食。副食呢,更简单!切几根咸菜就行了。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齑划粥”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的。在范仲淹的同学中,有个南部留守的儿子,看见范仲淹每天只吃点稀粥, 却不以为苦,只顾埋头学习,觉得很稀奇,回去讲给他父亲听。他父亲说: “这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你把公厨里的食物拿一些送给他吃吧!”南部留守是声势显赫的大官,一般人得到他的馈赠,会视作莫大的光荣。范仲淹却不是这样。当南都留守的儿子奉了父命送来东西的时候,他再三推辞,争执了半天, 才勉强收下。可是,过了几天,留守的儿子发现他送的食物并没有被吃掉, 已经放坏了。他自然很不高兴,问范仲淹道:“家父听说你生活清苦,特地让我送了些饭菜,而你却不肯下筷,奠非认为这样做,就污了你品行吗?” 范仲淹解释说:“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习惯,如今骤然享受佳肴美馔,恐怕将来吃不得苦了。”
由于范仲淹出身贫寒,艰苦备尝,因而对民间疾苦深为同情。他做官以后,提出了许多对劳动人民有利的改革弊政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