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专利中如果需要引用文献,怎么引用呢
专利申请文件一般需要在“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现有技术的状况,指出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发明的目的所在,所以引用文献一般是在撰写该部分内容时有需要,当然也不排除在其他部分引用。
在专利文件中引用文献直接将被引用文献写在正文中即可。如果是专利文献,直接写上专利申请号或公开号就行了,注意国别和公开类型代码写全;如果是非专利文献,一般需要写明题目、作者、出版刊名、日期和期次页码等,原则是可以直接检索得到就行,有些内容可以放置在括号内,但全部内容直接放在正文,不要用脚注或尾注之类的。
2. 如何引用已申请专利
著录格式: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I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
注:访问路径可以是引用网址,也可以如上例所示不必写出。专利的文献类型标志一般均为[P]。
参见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第4.5项:专利文献。
专利(patent)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后来指英国国王亲自签署的独占权利证书。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据实证统计分析,专利包含了世界科技信息的90%-95%。[1]
从字面上讲,“专利”即是指专有的利益和权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LOGO专利的分析概述:
如此巨大的信息资源远未被人们充分地加以利用。事实上,对企业组织而言,专利是企业的竞争者之间惟一不得不向公众透露而在其他地方都不会透露的某些关键信息的地方。因此,企业竞争情报的分析者,通过细致、严密、综合、相关的分析,可以从专利文献中得到大量有用信息,而使公开的专利资料为本企业所用,从而实现其特有的经济价值。
3. 参考文献中专利的格式
专利文献的格式一般由 3部分组成:1、著录项目。
包括专利号、专利申请号、申请日期、公布日期、专利分类号、发明题目、专利摘要或专利权范围、法律上有关联的文件、专利申请人、专利发明人、专利权所有者等。专利说明书的著录项目较多并且整齐划一,每个著录事项前还须标有国际通用的数据识别代号(INID)。
2、发明说明书。是申请人对发明技术背景、发明内容以及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通常还附有插图。
旨在让同一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依据说明重现该发明。3、专利权项(简称权项,又称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申请人要求专利局对其发明给予法律保护的项目,当专利批准后,权项具有直接的法律作用。
4、专利国别代码+数字编号,例如WO03075629、US6831838。数字编号不足7位加0补充,类别代码可省略。
扩展资料: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
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百度百科专利文献-百度百科。
4. 写文章 需要引用专利内容 公告号 公开号 专利号
最正规的引用是:文献号+申请人/专利权人+该文献公开日期,如:CN1089067A (**公司) 2010年5月23日,有时候申请人/专利权人+该文献公开日期可以省略。
注:一件专利只会给出一个申请号(授权后也只有一个专利号),但专利在不同阶段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公布的文献供人阅读,这些文献内容可以很接近或相同,也可能内容差别非常大。
例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还没有授权,会公开申请文献(会给出唯一确定的文献号,可以称为公开号);专利授权会公开授权文献(会给出唯一确定的文献号,可以称为授权公告号),通常其权利要求书与申请文献的权利要求书会不一样,但是说明书一般差不多;甚至申请过程中公开的补充检索报告文献、授权后由于部分无效而重新公开的专利文献、有些错误更正的文献,也都会为每一个文献给出一个唯一确定的文献号。
所以,文献号包括了公开号和授权公告号以及其他涉及相应专利的公布的文献,但一个具体的专利文献只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文献号,你引用的内容出自哪个文献,就写哪个文献号及其相应的公开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