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狼狈的句子
1、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白居易《卖炭翁》
全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坐卧身多倦,经行骨渐疲。——唐·齐己《渚宫莫问诗》
全诗:莫问衰残质,流光速可悲。寸心修未了,长命欲何为。坐卧身多倦,经行骨渐疲。分明说此苦,珍重竺乾师。
3、秋雨移弦望,疲疴倦苦辛。——唐·庾抱《卧疴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
全诗:秋雨移弦望,疲疴倦苦辛。忽对荆山璧,委照越吟人。高高侵地镜,皎皎彻天津。色丽班姬箧,光润洛川神。轮辉池上动,桂影隙中新。怀贤虽不见,忽似暂参辰。
4、兆人疲弊不堪命,天下嗷嗷新主资。——唐·周昙《隋门炀帝》
全诗:拒谏劳兵作祸基,穷奢极武向戎夷。兆人疲弊不堪命,天下嗷嗷新主资。
5、国阜犹前豹,人疲讵昔熊。——唐·苏颋《奉和圣制至长春宫登楼望稼穑之作》
全诗:帝迹奚其远,皇符之所崇。敬时尧务作,尽力禹称功。赫赫惟元后,经营自左冯。变芜粳稻实,流恶水泉通。国阜犹前豹,人疲讵昔熊。黄图巡沃野,清吹入离宫。是阅京坻富,仍观都邑雄。凭轩一何绮,积溜写晴空。礼节家安外,和平俗在中。见龙垂渭北,辞雁指河东。睿思方居镐,宸游若饮丰。宁夸子云从,只为猎扶风。
6、扶衰犯霜露,疲惫不可状。——宋·陆游《乾封驿早行》
全诗:己巳被驿书,乙亥戒徂两。扶衰犯霜露,疲惫不可状。夜行星满天,晨起鸡初唱。槁枝烧代烛,冻菜撷供饷。三年走万里,天幸苟亡恙。深知赋材薄,自笑得名妄。宣温望玉座,何以待谘访?春江色如蓝,归舟行可榜。
7、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宋·苏轼《浣溪沙》
全诗: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2. 形容狼狈的句子有哪些
战败之后,敌人反裘负刍,狼狈逃窜。
没想到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出洋相,使他感到狼狈不堪。
敌人被我军打得狼狈逃窜。
众目睽睽,拿起书狼狈地跑出去。
在我边防战士的坚决抗击下,敌人抱头鼠窜,狼狈而逃。
这一仗,八路军大显神威,打得鬼子弃甲曳兵,狼狈而回。
他的阴谋被揭穿后,灰溜溜的跑了。
阴谋被我们识破后,他头都不敢抬。
在我军指战员的沉重打击下,敌人闻风丧胆,狼狈逃窜。
一场扼雨淋得他浑身湿透,狼狈不堪。
3. 描写狼狈的词语
【抱头鼠窜】: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鼻青眼肿】: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狼狈相。
【鼻蹋嘴歪】: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藏贼引盗】:藏:隐藏;引:勾引。包庇小偷,勾引强盗。形容与坏人狼狈为奸。
【掉头鼠窜】: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形容狼狈逃窜。
【丢盔抛甲】: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同“丢盔卸甲”。
【丢盔掉甲】:丢:抛;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丢盔撂甲】:丢:抛;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丢盔弃甲】: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丢盔卸甲】: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东滚西爬】: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
【二五耦】: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比喻狼狈为奸。
【反首拔舍】:反首:把头发散乱向下垂着;拔舍:除掉杂草,就地住宿。头发散乱着就地住宿。形容军队打败仗后的狼狈状况。
【奉头鼠窜】: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割须换袍】:须:胡须。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寒酸落魄】:落魄:沮丧失意。形容不得志时穷困、狼狈颓丧的样子。
【旱魃拜夜叉】: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夜叉:能啖鬼或捷疾鬼。指坏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狐奔鼠窜】:像狐狸和老鼠那样东逃西窜。形容狼狈逃窜的样子。
【焦头烂额】: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4. 想把自己过好点,却把自己累得好狼狈怎么写说说
想把自己过好点,却把自己累得好狼狈,用成语表达可以是:1、事与愿违【拼音】: shì yǔ yuàn wéi【解释】: 事实与愿望相反。
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出处】: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举例造句】: 不料后来事与愿违,现在这点局面小得很,应酬不开!2、适得其反【拼音】: shì dé qí fǎn【解释】: 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出处】: 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举例造句】: 不知道重视干部,爱护干部,而对于一般同事却要求全责备,在事实上也将适得其反。3、适居其反【拼音】: shì jú qí fǎn【解释】: 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同“适得其反”。【出处】: 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这都是大错特错,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