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的W模型,就要求测试与开发同步,在开发设计需求设计说明书的时候就开始测试流程,一般情况下,讨论需求设计的时候需要测试主管或者组员的参与,了解这个项目设计的总体情况。
事实上,测试用例的编写一般是在需求设计说明书定下来之后才真正的开始的。因为测试用例的内容要以需求设计说明书为依据,设计说明书上没体现的功能,不需要在测试用例中体现。
编写测试用例(这里指功能测试用例的编写),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模板。每个公司都有适合自己公司用例编写的模板,各有各的特点。
测试用例的格式包括,测试用例摘要、测试用例需求编号(一个需求设计说明书可以分好几个用例编写)、编写用例的日期、编写人员、编写日期、前置条件、准备数据等等。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自己测试用例设计的思路,对测试用例的格式作相应的改变。
下面以一个登陆窗口为例,说说我设计登陆界面的思路和方法。我把这个测试用例分为三层结构,表单测试、逻辑判断、业务流程。
第一层,表单测试为最底层(最基础的)。这部分的测试用例是对登陆窗口这个界面的输入框、按钮功能、界面等最基本功能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2636336测试。
一般来说登陆用户名和登陆用户密码是输入框的形式体现,那么,我们需要的是针对这两个输入框进行功能的测试。这时,我们只要考虑这个输入框的功能,而不需要考虑业务方面的内容。
这样,我们考虑就是这个输入框的长度限制是多少?能否输入特殊字符?能否输入全角字符?当然,登陆窗口还有其他按钮,例如登陆按钮、退出按钮、界面设计等,这一层的测试用例只对他们最简单的功能的测试。我觉得这一层的测试用例对新开发项目很重要,也必须执行,因为这些是最基本的功能保证,当项目进入维护阶段后,如果没有修改就不需要执行这部分的测试了或者说把这层的用例优先级置为最低,时间不充足的情况就不用去执行。
第二层,逻辑判断层。根据需求的设计,各功能之间的简单逻辑联系。
以登陆窗口为例,账号登录,账号和密码必须对应才能登录,否则登录失败。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要求设计这一层测试用例。
例如,账号和密码不一致时;账号为空时;密码为空时;账号密码对应时等等情况。输入这些情况时,程序是作怎么样的逻辑控制的?控制是否正确?是否有相应的提示信息?我觉得,这一层的用例时最常规的一层,平时使用这个软件用经常碰到的一些情况,在常规测试或修改这部分的功能之后,这一部分的测试用例也必须执行。
第三层,业务流程层。这部分不关心软件的本身的基本功能,而是关心这个软件的业务有没有实现,不同的需求就有不同的业务需求。
以登陆窗口为例,就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可能用户要求停用的账号能够登录系统(可能要求登录后不允许进行其他操作),也可能用户直接要求停用的用户账号不准登录系统。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就有不同的业务流程。
这样这层的测试用例,我们就只要考虑业务需求,仍然以登录窗口为例,我们就只要考虑删除的用户能否登录?停用的用户能否登录?超级用户是如何登录的?普通用户是何种方式登录的?简单的说,这层的用例只描述业务流程,不关心具体这个业务是怎么实现的,执行这部分用例时,不要考虑哪个输入框控制了多少长度,能否输入空格等其他功能,因为这部分的测试需要基于上面两层的测试用例都已经测试通过了,所以在项目维护阶段或者说时间很紧迫的阶段,我们只需要执行这部分的用例,保证业务能够通畅的完成。其实个人觉得在执行这部分用例时,对包含了对基本功能的测试,一些明显的问题应该能被发现,虽然严格来说测试覆盖率很低,但是基本能达到要求。
这三层的组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测试用例。这是我个人对测试用例设计的一个思路和方法。
真正设计这个测试用例的时候,可能会使用到黑盒测试用例的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猜测法(主要是个人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针对具体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分层测试用例的思路主要来自对自动测试实现的考虑。
因为我觉得,如果需要实现自动化测试就必须对测试用例进行细分,划分得越细就越有利于自动化的实现。以上三层的划分也并不是很全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例如可以增加对数据库的部分功能的数据校验的分析。
总之,测试用例写的细致、全面、步骤清晰,那么无论是用手工测试的方法还是用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实现,只要能完整的跑完整个测试用例,就达到了测试的目标了。
2. 如何写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是测试工作的核心,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任务之一。
测试用例(Test Case)目前没有经典的定义。比较通常的说法是:指对一项特定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并形成文档。
测试用例编写准备
1
从配置管理员处申请软件配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书》;
2
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书,详细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并且对软件所实现的功能已经准确理解,然后着手制订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制定的原则
1测试用例要包括欲测试的功能、应输入的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
2测试数据应该选用少量、高效的测试数据进行尽可能完备的测试。
用例覆盖
1正确性测试:输入用户实际数据以验证系统是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测试用 例中的测试点应首先保证要至少覆盖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功能,并且正常。
2容错性(健壮性)测试:程序能够接收正确数据输入并且产生正确(预期)的输出, 输入非法数据(非法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溢出数据等),程序应能给出提示 并进行相应处理。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对产品操作一点也不懂的客户,在进行任意操作。
3完整(安全)性测试:对未经授权的人使用软件系统或数据的企图,系统能够控制的程度,程序的数据处理能够保持外部信息(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
4接口间测试:测试各个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情况,数据输入输出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5压力测试:输入10条记录运行各个功能,输入30条记录运行,输入50条记录进行测试。
6性能:完成预定的功能,系统的运行时间(主要是针对数据库而言)。
7可理解(操作)性:理解和使用该系统的难易程度(界面友好性)。
8可移植性:在不同操作系统及硬件配置情况下的运行性。
测试方法
1边界值分析法:确定边界情况(刚好等于、稍小于和稍大于和刚刚大于等价类边界值),针对我们的系统在测试过程中主要输入一些合法数据/非法数据,主要在边界值附近选取。
2等价划分: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有效的和无效的)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
3错误推测:主要是根据测试经验和直觉,参照以往的软件系统出现错误之处。
测试用例的填写
1一个软件系统或项目共用一套完整的测试用例,整个系统测试过程测试完毕,将实际测试结果填写到测试用例中,操作步骤应尽可能的详细,测试结论是指最终的测试结果(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
3. 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
我做软件测试4年了,我说几点,供参考1.测试用例的作用就是方便回归测试以及不同人员的交叉测试,由于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所以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如果时间充足,需要尽可能多的让更多的人看到并修改这份测试用例,使用例的覆盖度达到最高,否则,用例是没有意义的2.用例需要及时维护和更新,根据需求和实际产品经常要更新用例。
3.编写的时候无非是 六个值原则 “正常值 异常值 “0”值 空值 默认值 边界值” ,把握好这六个值来设计用例。楼主说到的 功能间的内聚比较高的情况,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关联到其他功能的数据可以在操作过程中直接给出取值范围 比如 装备模块 盔甲需要40-60等级的战士才能穿 设计用例的时候直接写出范围就可以。
4. 怎么写好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测试执行的指导;是测试执行的实体,是测试方法、测试质量、测试覆盖率的重要依据和表现形式;是团队内部交流以及交叉测试的依据,便于测试工作的跟踪管理,包括测试执行的进度跟踪,测试质量的跟踪,以及测试人员的工作量的跟踪和考核;在测试执行工作开展前完成测试用例的编写,可以避免测试工作开展的盲目性;测试用例是说服用户相信产品质量的最佳依据,同时也可以提供给客户作为项目验收的依据。以上可以看出测试用例在整个测试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下编写了关于如何写好测试用例的一些个人建议:
1、要参与需求评审,评审需求的过程实际也是熟悉业务需求的过程。只有对业务比较熟悉了,才能更好的,更充分的设计出高质量的测试用例。
2、要多阅读文档,其中包括产品策划书、规格说明书、需求文档,接口文档等,我们可以收集一切相关的文档来帮助理解所要测试的产品需要完成的目标。
3、尽量多参加项目组内的会议。比如需求讨论、设计讨论、计划讨论等会议,这样在讨论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产品的理解。
4、要善于沟通,多和客户、开发、测试人员进行沟通。遇到不明确的问题、有疑问的需求,可以咨询项目负责人或者客户等。这样才能提前解决需求理解偏差等。
5、测试用例名称,也叫测试用例标题,一定要写得简洁、明了,需要用概括的语言描述该用例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使得测试人员第一眼看到测试用例名称就能够明白测试用例的目的。用例名称中一般要求不能存在假设性的语句,并且原则上每个用例的名称不能重复。
6、预置条件要明确,包括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测试场景。因为许多BUG只有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景下才可以重现。没有正确的前提条件,就无法进行后面的测试步骤或无法得到预期的结果。
7、测试步骤描述要简单、清晰,并且要清楚每一个步骤的描述,我们平常的鼠标和键盘的每一动作都代表一个操作步骤。比如:第一步,输入用户姓名;第二步,输入登录密码;第三步,用户点击登录。步骤写的明确时就利于提高用例的可操作性。
8、用例的预期结果要完整而且清晰,并且要将各个输出的结果写出来,包括:返回值的内容、数据库相关字段的记录、界面的响应结果、输出结果的规则符合度、日志的检查和对其它业务影响的检查。
9、测试用例级别要划分清楚,这样在测试执行时有主次之分。
11、评审用例很关键,因为经过测试用例的评审可以发现:用例设计的结构安排是否清晰、合理;是否覆盖所有的需求功能点;是否存在冗余的用例;是否具有很好的可执行性;是否存在对需求理解上的差异等。评审需要项目经理、需求分析人员、架构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参与,也需要客户方的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12、召开测试用例评审会议,在会议上大家可以提问互答,对模糊不清的地方可以进行讨论。这样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站在很多人的思维和思考方式下设计用例。
13、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设计用例,以用户的使用逻辑及操作习惯为出发点,从用户实际可能的操作场景考虑,一定要脱离系统提供功能。
14、测试用例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不要认为测试用例的设计是一个阶段,测试用例的设计也需要迭代,在软件开发的不同的阶段都要回来重新审视和完善测试用例。并且需要在测试执行时利用发散思维不断的构造和完善测试用例。
总的来说,写出好的测试用例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和完善,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工作中去总结。写出好的测试用例没有简单的公式或规定可以遵循。即使是多年以来在测试方面感兴趣的人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5. 这个测试用例怎么写
比较好的软件测试人员也只能写出一半的测试用例吧,这个应该可以写40多个吧,我先写写试试(大概思想就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输入含一个字母,两个字母,三个字母,一个负数,两个负数,三个负数)
1、1 3 5
2、1 5 3
3、5 1 3
4、0 1 2
5、1 0 2
6、2 1 0
7、a 0 1
8、0 a 1
9、1 0 a
10、-1 2 6
11、1 -1 5
12、5 3 -1
13、a b 0
14、a 0 b
15、0 a b
16、a b c
17、-1 -1 2
18、-1 2 -1
19、2 -1 -1
20、-1 -1 -1
先写一部分,写的肯定不全,你再好好想想吧
6. 如何设计一个完整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软件测试全部过程的核心,是测试执行环节的基本依据。
测试用例编写应该遵循的原则:1、测试用例要达到最大覆盖软件系统的功能点。测试工程师应该测试计划编写完成之后,在开发阶段编写测试用例,参考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软件功能点对每个功能点进行操作上的细化,尽可能趋向最大需求覆盖率。
2、测试用例对测试功能点、测试条件、测试步骤、输入值和预期结果应该有准确的定义。3、测试用例的设计应包括各种类型的测试用例。
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除了满足系统基本功能需求外,还应该考虑各种异常情况、边界情况和承受压力的能力等。4、测试用例的管理。
使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对测试用例进行管理。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应该具有较高的发现某个尚未发现的错误的可能性,而一个成功的测试案例能够发现某个尚未发现的错误,通常一个好的测试案例有以下特性:1、具有高的发现错误的概率2、没有冗余测试和冗余的步骤3、测试是“最佳类别”4、既不太简单也不太复杂5、案例是可重用和易于跟踪的.6、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功能需求测试用例不可能设计得天衣无缝,也不可能完全满足软件需求的覆盖率,测试执行过程里肯定会发现有些测试路径或数据在用例里没有体现,那么事后该将其补充到用例库里,以方便他人和后续版本的测试。
二、如何编写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信息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增删,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测试用例应该包含以下信息:1、产品相关信息(1)软件产品或项目的名称(2)软件产品或项目的版本(3)功能模块名(4)功能描述(5)测试平台这些信息建议可以在测试案例手工选择。2、基本记录信息(1)测试用例入库者(2)测试用例入库时间(3)测试用例更新者(4)测试用例更新时间这些信息建议可以由测试案例自动生成。
3、测试用例的属性(1)测试用例ID:测试用例的ID(由案例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方便跟踪管理)(2)测试用例名称:测试用例的名称(3)测试功能点:测试的功能检查点(4)测试目的:该测试功能点的测试目的(5)测试级别:主路径测试、烟雾测试、基本功能测试、详细功能测试。 下面对这几个测试级别进行说明:A、主路径测试:对照需求中重要模块和功能的最主要功能路径,主路径测试为设计探针模块,快速检查程序的可测试性(可测试性还包括安装测试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的测试案例B、烟雾测试:对照需求中所有模块的主要功能路径,主路径测试案例为烟雾测试案例的子集,烟雾测试为做回归测试的主要依据的测试案例。
C、基本功能测试:对照需求和总体设计中所有模块和功能的基本功能路径,基本功能测试为测试软件产品的非重要级别模块,书写完全的自动测试脚本的主要依据。D、详细功能测试:对照总体设计中所有模块和功能的功能路径,测试各个模块及功能各个层次,各种类型。
详细功能测试案例为对重点模块,易发生错误的模块的主要依据。(6)测试类型:功能测试、边界测试、异常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兼容测试、安全测试、恢复测试、安装测试、界面测试、启动/停止测试、文档测试、配置测试、可靠性测试、易用性测试、多语言测试。
(7)预置条件:对测试的特殊条件或配置进行说明(8)测试步骤:详细描述测试过程,案例的操作步骤建议少于15个。(9)预期结果:预期的测试结果三、测试用例设计过程对一个全新的产品来说,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产品需求文档和产品模块之间的关系。
然后需要从需求文档中书写与所有需求相对应的主路径测试案例和烟雾测试案例,这个时候也同时会包括一定的基本路径测试案例甚至是详细测试案例。在这个时候,因为对产品没有直接的使用感受,书写测试案例要考虑面广而不要太过精细。
继续阅读产品功能定义文档,将所有的功能定义直接对应写相关的测试案例,这个时候,最好能够对程序的本身有一定的接触,加深对程序的了解,以便写出更好,更全面的测试案例。最后,在实际测试中,还需要不断扩充,修改以前的测试案例,得到完整的基本功能测试案例和详细测试案例。
如果对于一个已有一定或大部分案例的产品来说,不管测试者是否本身熟悉这个产品,其主要的任务就是阅读,检查需求及相关的变更,然后对原有的案例进行理解,扩充和修改。这就是案例的重用/复用。
7. 如何写测试用例
这边有一些测试用例的一些原则:
1.系统页面必须与照设计文档一致.测试时须检查的地方有:各页面的列名,提示信息等文字描述是否存在错别字.列宽长度是否合适,能否完全显示输入信息.(注意:页面如出现有变量,则须对这些变更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2.测试基础信息录入,必填项必须测试数据录入范围,保证所有的信息能够有效的录入系统。可采用临界值测试法
3.测试与业务有关的功能,必须包证输入金额,日期格式正确,金额方向正确,。可采用先做业务,后做查询的方法验证
4.测试查询功能时必须保证录入查询条件即可查出相应的正确结果.
5.流程测试应保证流程流向能按设计的流程图走,如一个流程结束后才能出下个流程,这时应保证上个流程结束后才能出下个流程,而且上个流程的任务必须是结束状态.测试方法可以用列举法,把所有的情况列举出来后逐步测试.
6.对有可能引起纠纷的业务须重点测试,维护中心形象.(如:余额查询,个人明细查询结息等业务)
7.测试系统性能时应该制定性能测试计划,出具性能测试报告.
8. 单元测试用例该怎么写
写单元测试用例?好像有些理想化。
在实际工作中,能有个基本的详细设计文档就不错了,只要有了详细设计文档,就可以直接建立可执行的测试用例。先写个文字的单元测试用例,费时费力,还要维护,项目不会给那么多时间吧?从我们的客户反馈来看,实际工作中,很多项目是没有规范的详细设计的,这时最容易范的错误就是:测试人员阅读代码来了解代码功能,以便设计用例,结果,测试几乎没有效果。
所以,除非有规范的文档,否则单元测试要由开人员为主。如果连详细设计文档都没有,那依据什么来写文字版的单元测试用例?如果有,那就用不着写一个文字版的。
9. 自动化用例如何编写
通俗来讲,自动化用例分为功能用2113例(文字)和.代码用例(脚本)两个方面,先有功能用例在其转化为代码用例去执行;1??功能用例(文字):说明:通常执行自动化测试5261时,功能测试已执行完毕,而自动4102化测试本质上归属功能测试,所以自动化测试用例都是通过功能用例进行抽取和转化,只需要在功能用例模版上添加一列[是否自动化]即可;2??代码1653用例(脚本)说明:代码用例就是将转化来的功能用例使用编程语言(python\java)来实现功能用例的操作步骤、预期结果等,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相应的用版例执行框架比如python中的unittest\pytest或java语言中的junit\testng,具体详情可以到网络上找下黑马程序员自动化测试视频,之前在权他们官网上看过一阶段视频。
找不到去官网对话框问一下也能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