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事业观,是指人们对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对待工作的根本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素质、干事创业的需要。正确的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正确的事业观必须要有科学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
要尊重客观规律,顺应群众愿望,不仅考虑群众的当前利益,而且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就是要做到:对党充满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责任,忠心当公仆,真心行公道,尽心务公事。
对党充满忠诚:是一种党性、是一种信念、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品质、还是一种行为,是党性,品质,表率的统一,是信念坚定的集中表现,是判断一名领导干部事业观的重要标志。对人民充满感情:就是要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缺了这一点,工作肯定难做,事业必将受损失。
对人民群众充满深厚的感情,不仅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党的先进性要求,也是进一步转变作风的需要。对事业充满责任: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关键作用,肩负着重要责任。
领导干部有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二、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坚持想干事、能干成事是硬道理的理念 想干事是前提,想干事,就是要不懈追求,奋发有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乐于吃苦、只争朝夕、敬业奉献,做到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干事业。
要想干事,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指勇往直前的韧性和韧劲,是能够感召人、带动人的人格魅力,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关键在于坚定信念和信心,加强修养、净化心灵,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需要激发,精神是斗志,斗志必须激发、必须干群同心、上下同欲,必须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抓环境建设的根本,就要建设一个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环境,关心、支持、保护敢抓敢管、真干实事的干部,建立健全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使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扑在发展上。干成事是关键。
干成事就是要把有能力干成的事干成。政绩不会凭空而来,空谈出不了政绩,坐等出不了政绩,唯有实干并且干好才能出政绩。
干成事就是要坚决破除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干成事,就是干实事,最宝贵的精神是实干的精神,最重要的行动是实干的行动。
干成事,就是要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让蓝图变成现实,所创造的业绩,能给群众带来实际利益,能经受住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光明磊落、公道正派、清正廉洁。
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全身心投入事业,以事业为重 全身心投入事业,就是一切以事业为重,以事业为重是一种付出、一种奉献,甚至可能是一种牺牲,但这些工作都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全身心投入就是领导干部要对事业充满激情,坚忍不拔、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激情,是获得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美好人生的强大动力。
全身心投入到发展富民上,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对群众要充满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一心一意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以事业为重。
做到不看重“冷”“热”岗,不夹带小主意,不经营小摊子,一定要从全局上认识自己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培养持续的岗位使命感、光荣感,既干之,即安之,务之,专之,以出色的作为发挥职能。四、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有对待工作的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要有勇于负责的态度对待事业和工作。
对事业充满责任是一种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姿态,是一个**人对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必备素质,也是一个领导干部党性,品质,表率的外在表现,是事业观的综合体现。一是要知责。
领导干部,应该对党和人民负有重要责任。从公民到党的领导干部,不只是身份的变化,更是责任加重,职务越高责任越大,地位越重要责任也就越大。
做到“守土有责”,尽职尽责,极端负责。二是恪尽职责。
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要以高昂的状态,创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寝食不安、夜以继日的的精神,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立足本职岗位,尽心尽责,扑下身子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敢于负责。
抱着对党、对人民、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要把对上责任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强化责任心,落实责任制,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强烈事业心、高度责任感,在岗位上、责任中体现事业观,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2.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事业观:《易坤》曰:“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疏》曰:“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这是词源对事业这一词汇来源的阐述,并解释为人的成就。事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所谓事业观是指对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对工作的根本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2、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坚持想干事、能干成事是硬道理的理念。
3、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全身心投入事业,以事业为重。
4、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必须有对待工作的责任感。
3. 如何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针对领导干部队伍现状,向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深刻领会、自觉践行这一要求,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处于理念向现实转换的中间环节。紧紧抓住这个环节,才能切实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机制、举措,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自觉行动。
这是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是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内在源泉,能不断激发领导干部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为科学发展作贡献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
这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之策。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直接决定着干部队伍的政治形象、思想作风和精神面貌。只有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正确,才能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以自身的正气促进队伍的正气,促进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
事业观是先导,工作观是基础,政绩观是保障
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对事业、工作、政绩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事业观是工作观和政绩观的先导,引领着工作的方向和政绩的导向。事业观的核心,在于明了“何为事业,为谁干事”。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永葆**人的政治本色。
工作观是事业观和政绩观的基础,离开了正确的工作观,事业、政绩就流于空谈。工作观的核心,在于明了“何为工作,如何工作”。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就是要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为民的工作态度、亲民的工作作风、靠民的工作方法,在为群众谋利益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政绩观是事业观和工作观的保障,决定着事业和工作的兴衰成败。政绩观的核心,在于明了“何为政绩,政绩何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促进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中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在促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提高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必须在促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提高。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引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世界,不断增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思考,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将追求个人价值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将党的主张、人民需求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谋私利,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要抓住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为判断事业、工作、政绩得失成败的根本尺度,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政绩考评机制。
要积极应对、善于处置复杂环境和各种困难的挑战。当前,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改革发展的攻坚期,也是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特殊时期,特殊考验,必须发扬特殊精神、作出特殊努力。面对困难挑战,要“操心”,要“着急”,要勤“想招”,要快“出手”。要把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变为应对挑战的信心、勇气和智慧,抢抓机遇,在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迎世博中逆势飞扬,在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大任务中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4. 如何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的几点思考
书记在中国**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懂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涵义、弄通自己的思想。只有思想上的清醒坚定才能化作实践的高度自觉。对于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涵义,由于角度的不同和水平的差异,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 简历中的职业观怎么写
职业观就是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如对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的认识,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
抓住这些来写就对了!
个人简历中工作经验怎么写?
1、工作年限
工作年限一定要写,这是企业判定一个应聘者是否具备岗位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也可以写上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实习经验,这也说明求职者的态度。
2、工作时间段
工作时间段,即在一家公司工作的开始与结束时间,企业一般对频繁跳槽的求职者不太认可,因此,工作时间段如果在2年以上,会受到重视,3-5年是在一家企业的最佳工作时间。在一家企业连续工作超过5年,跳槽后,适应新公司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3、工作单位
一定要写全称,无论你所在的企业多么知名,写全称也是必要的,如果可以要附上企业的简单介绍,企业最好能在网上查到,这样会增加简历的可信度。
4、担任职务
在企业担任的职务可写最后的一个职务,也可分别填写担任的不同职务,以便企业了解你的职业发展轨迹,这通常有利于企业对你的认识与了解。
6. 简历中的职业观怎么写,具体点的,举例子写一下
1. 首先,从定位点出发来写。
2. 要阐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从理想和信念出发,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及达成方式要有明确的规划。简要叙述自己的计划。
3. 从实际出发,对当今的就业形式以及职场现状做出正确的分析。
4. 写明对于职业价值观与金钱、爱好、特长等关系的处理方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纷繁复杂的社会诱惑,能够明确自己的信念,和面对各种抉择的取舍。
5. 从自身出发,各个方面来描述自己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和态度。
6. 最后总结时再次陈述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畅想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