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各举十个例子(急、)只要列出各
1)“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隶变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恼、莫非、莫测、莫逆、莫若等词.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2)“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只盆的形状(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隶变以后,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3) "射”字.在篆书演变为楷书时就走了样,“射”字右边的“矢”变成了“寸”,本来“射”会意一个人拿着一支弓矢,意思就是要把弓矢“射”出去(弓矢肯定不能像刀剑等武器一样近距离攻击目标).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 〔仆~〕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 〔无~〕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叠罗汉式会意字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素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炎”;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破体会意字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 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虽然有相声解释说,这是妇女推翻五座大山得到解放的意思,但这文字游戏,不是字源分析.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中才能看出.这个“?”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 ”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 再比方说,东西南北的“东”字的字源,也只能从繁体字中才能分析出来. 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习惯于写繁体字的人常因简化字不易看出字源来非难汉字简化,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即使现在还使用繁体字,有多少人能分析出它们的字源呢! 会意字是合体字,会意的方法比象形、指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会意突破了象形和指事的某些局限.可是它本身的局限性也很大.首先,它所表示的意义是含混、不确定、不准确的.例如:“莫”是日在草中,表示“日暮”,怎么就不可以理解为“日出东方”?“休”表示“人在树旁休息”,怎么就不可理解为“人在树旁劳动”?第二,代词和虚词没法合意,很多抽象意义也没法会意.例如:代词“我”、副词“很”,怎么会意?“。
2. 节字小篆是什么样的
节的小篆是如图:一、释义[jié]1、〈名〉形声。
从竹,即声。本义:竹节)同本义。
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旄(竹节上所缀牦牛尾饰物);节粉(竹节旁附着的白色粉末);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依次,陆续;或程序,规程)2、骨节,节骨眼,关键如:节解(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四肢骨节予以支解);节病(弊病。
破绽);节拊(按摩骨节);节族(犹关节。节为关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3、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如:节下(节日期间);节导(仪仗队或在前开路的随从,警卫);节仪(节日礼物,节日赠送钱财的雅称);节朔(节日和朔日)4、气节;节操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节介(志节操守);节概(志节气概)5、节令,节气如:节序(时节的次第);节物(应时节的风物景色);节和(节令和顺);节分(季节的分际)6、节度如:节宣(一种养生的方法。
指身体的劳逸要有一定的节度,才能使体内郁气顺畅地宣泄)7、礼节,有礼貌的行为如:节文(礼节;仪式);节法(礼节与法度)8、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节帅(古代节度使的略称);节楼(节度使驻节办公的楼);节镇(即节度使);节印(符节和印信)9、节拍,节奏如:节会(音乐的段落节奏);节调(节拍和音调);节变(指乐曲的节奏变化)10、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章第一节;节旨(文章的段落大意);节本(节录的本子)11、乐器名。
拍板一类的乐器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12、〈动〉减省如:节啬(吝啬);节限(节约限制);节养(自奉俭省);节缩(节俭紧缩);节简(节俭简朴)13、节制;管束如:节性(节制性情);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14、调节15、〈量〉用于分段的事物。
如:两节车厢;三节课〈形〉高峻的样子[ jiē ]〔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二、说文解字文言版《说文解字》:节,竹约也。从竹,即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节,竹结。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即”作声旁。
三、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于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扩展资料字形演变(如图)组词:春节、过节、礼节、季节、调节、节省、节奏、气节、节制、情节、仪节、节俭、节育、筋节一、礼节[lǐ jié] 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二、调节[tiáo jié] 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水能~动物的体温。经过水库的~,航运条件大为改善。
三、气节[qì jié]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民族~。革命~。
四、节子[jiē zi] 木材上的疤痕,是树木的分枝砍去后在干枝上留下的疤。五、节骨眼[jiē gu yǎn] 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眼看就要停工待料了,就在这~上,赶运的原料来了。
做工作要抓住~儿,别乱抓一气。
3. 会意字有哪些
二字重复:从(跟随)、比(两人紧挨着)、竝(bing4 两人并排站立)、友(二手相叠,友善相助义)、珏(jue2
两串玉)、朋(两串贝)、林、犹(二犬相咬)、戋(jian1
两戈交接,攻伐义)、丝(两捆丝)、棘(酸枣树)、枣(枣,高大乔木)、炎、赫(火红色)、祘(数、计算)、哥、爻(组成八卦的长短横道)、圭(用作凭信的玉,上圆下方)
三字重复:森、焱(yan4 火盛)、磊(众石)、众、聂(驸耳私小语也)、轰(形容车多的声音)、芔(hui4 卉)、晶、品、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