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家教怎么写
说起家风、家训、家教,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就我家的情况,我分别来简单的说一下。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常说,“百事孝为先”。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姥姥姥爷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2. 您家的家教怎样写
谈家风.家训
“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道“家风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风?”这些问题,很多人就会傻眼了。我认为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一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这个坏名声会一下子在街坊邻居间传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没有人愿意和这家人交往,这时候再想改,就来不及了。可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只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却能让这家的子孙后代延续得更长,让他们走得更远!
家风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国家就是人民的家,这家风就更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纪守法,互帮互助,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是物资上的丰富。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它的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风气决定了它的衰与胜,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国富民强,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强国。
“家训.家风”这两字,给人一种严厉,肃穆的感觉。自打我孩提时代起,就未见过家里有成文的“家训与家风”。或许,在那个年代,“黄金棍里出好人”是大部分家庭里默认的“家风”之一,而我也参与过它的实践:或因顽皮,或因学习成绩不达标而挨过棍子的。这些经历,或许也算不上让我等成为“好人”的原因,至少让我等在孩提时代明白哪些行为可接受,而哪些行为是要挨板子的浅显道理。
时过境迁,“黄金棍里出好人”这一观念,应不是现今大多数家庭教育子女的不二法宝了。现时各式养儿育女学说,五花八门,各有门道,已较难定义出条大多数家庭都可实践的通用家规出来。
话说回来,我家虽无成文家训.家风,但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以下观念:
首先,孩子要健康
这要求孩子从食物中吸取充足均衡的营养,足够的运动以及充足的睡眠。这点,如果硬要套成家规的话,就是要求孩子不挑食,多运动,准时睡觉起床;
其次,要守规矩守信用
什么时候做功课学习,什么适合玩耍,在与父母约定好后,就一定要遵守(比如先功课后玩耍,一周里只能在周末玩不超过2小时电脑,等);应承了其它人(哪怕是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的事,一定要做到 ------ 守信很重要;
第三,要主动自信
遇困难不哭叫,去想办法,勇于尝试。观念是:试,就有50%的成功率;不试,成功几率为零。主动确立,自信就来了;
第四,愿赌服输
在日常的游戏/棋牌/竞技活动中,让孩子做到能享受赢也能承受输。引申到学校考试,只要求孩子发挥好水平就行,一般不要求分数;
第五,要勇敢 / 负责
(1) 做事不管对错,要勇于担当;
(2) 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虽不去欺凌“弱者”,但万万不可主动去当“弱者”的;
第六,要学会照顾好自己
要求自己整理书包/书桌,自己背书包,自己洗澡等,另外重要的是保护自身安全 ------ 不与陌生人交谈,过马路应观察左右路况,在人流多的环境中不慎与家长走丢了该保持呆在原地,等等;
第七,要尊敬师/长,大方待人
作为80后的家长,如何做到这点我们比较纠结,也是需要重点努力的。 这点与其说是要求孩子,不如更多是要求家长的 -------我们自己要孝顺父母,善待亲朋,给孩子作表率; 家长不能溺爱骄惯孩子,要想办法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 说到这,其实各点各条,都不只是单方面针对孩子的,也适用于作为家长的我们;
最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永不out ------- 这不是家风.家训,却又是推行的,助孩子成长的有效手段。
3. 简历上家教经历怎么写
家教简历可介绍自己的特长、授课方法、教学成果等。
家教简历书写示范:
家教是一个综合的角色,某一程度上,是家长与老师的结合体,老师可能在传授知识上很好,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33964家长可能对学生生活的照顾和关心做得很好,但是两者都存在1个和学生交流上的不足,不能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他们的良心用苦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也不能表达,所以造成1些问题。但是家教的话,个人认为知识传输,心态调整,交流方面会存在更大的优势,因为我们都是学生时代,年龄相符,不存在代沟问题。
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哪些方面薄弱,制定1套系统优化的方案,其次我会对1个知识点,一类题目型,在给学生讲解前,自己要熟透于心,运用易于理解的方式,做到1举反3的效果。再有就是,以我自己阳光活跃的特点达到1个积极引导的作用,全面促进身心健康。我对家教的期望就是,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学有所成,健康快乐学习、成长。
同时自己对以前的知识不断深化,从学生身上收获1份童真。2014年8月,深圳石岩5年级语数英补习。
1. 家教老师必须配合家长及学生的上课时间, 且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协助学生在课业上的学习。并且不得任意更改所约定之上课时间。
2. 家教老师必须配合中心、学生及家长,并就其建议来修正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家教教师:
1、有礼貌,如 向家长问好,不要在房间到处走动等
2、详细掌握孩子的的学习状况,以寻求学习解决方案。
一名优秀的家教教师在第一次同家长见面时通常会这样做“某某阿姨,让我首先来了解您孩子的学习状况,以有针对性的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3、清晰地向家长(孩子)阐述你的学习解决方案,让对方确信你能帮助他(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4、学会鼓励孩子,树立和增强他的信心。要学会发掘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并热烈地表达对他的赞许。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并不容易,你要学会经常转换角度来欣赏他人。
4. 怎样写作文《家教》
《家教》这一幅具有讽刺性意义的漫画,反映了当今社会的 一种激烈的竞争,说明了学生虽然在学校减了负,但在家中比 在学校更加辛苦。大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思 想,以至于每位家长都让孩子在课余时间,不停的上课,使得 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但是,家长们去不知道孩子的苦衷,他 们在学校已经很累了,回到家中家长还没有一声问候,孩子就 已经开始上课了。孩子们的身心已经非常劳累了,有的甚至到 了极限了,家长不但不给孩子休息,还更加安排更多的课程, 试想一下, 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哪里吃得消啊?
大人们都说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可是我们的童年真的很快 了吗?有时候双休日或放节假日后,一些老师会问我们:“假 期去那玩了?” 、“假期开心吗?”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 们只能苦笑:“在学习中度过的!”
在家长会上,有一位家长说过一句话:“没有痛苦的童年, 就没有辉煌的成年。”那么,我想问一下各位家长,你们的童 年又像我们这样成天上课吗?
我们希望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5. “我的家风家教”怎么写
例如:
1.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老爱幼、勤俭持家、明事知礼…….好的家风家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推动了中华民族不断向前,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2. 一个处在好的家风家教的人,会在其好风气的影响下得到好的发展.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很清楚的表达了身边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
3. 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我家的家风家教是比较棒的,虽然没有像“孟母三迁”那样的感人故事,更没有岳飞刺字“精忠报国”那样的伟大情怀,但是我家没有封建教条的限制,有的是那种有助于我发展的动力,有的是有助于我人生进步的指路明灯,有的是束缚我犯错的警告,传统意义上的家风家教为我提供了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是我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 我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父母亲总是叮嘱我几句:“老二,在学校一定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争吵打架,好好学习,带人要有礼貌.”!父母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之下,我没有和任何人发生过矛盾。
另外还有:
1.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家教,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优良的家风家教的形成,是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分不开的,它是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是细雨润物的洁净,更是情感人性得到理性和感性的升华。
2.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家教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3. 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优良的家风家教“正能量”得以传递,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6. 我的家教怎么写
说起家风、家训、家教,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
就我家的情况,我分别来简单的说一下。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
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常说,“百事孝为先”。
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姥姥姥爷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
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
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
都要等到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
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