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楷书毛笔字落款写楷书可以吗,最近刚刚写了一幅欧体楷书竖版作品,
落款——也称款识,题款,它最初是为啦实用而生,起着平衡,衬托作用,内容可以是正文的出处,馈赠的对象,作者的姓名,籍贯,创作地点。
时间以及创作时的感受等。分单款与双款之别,双款则有上下款,上款一般写正文的出处或受书人的姓名(一般只写书名不书姓)下款写作者姓名,籍贯,或年月等;单款则只有下款,没有上款,但也可以书写上款的内容。
书法作品以正文为主,落款的字应小于正文字,切忌主次不分或喧宾夺主,为了求得整幅作品的笔调和谐统一,正文写好后最好不要再换另一支笔来落款。落款字体可以和正文字体相一致,如正楷或行楷,款字就用楷书,行书。
但为了追求变化,也可以改换其它字体,如正文是甲骨文,金文之类的古文字。 款字则用正楷,总之款字要写得轻松,潇洒一点,又要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落款的位置当,将会影响到通篇布局,作者在书写正文之前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当然也要随势应变,如果正文末行空白多,款字少款字可以直接写在下边,空白少,款字多,也可以另起一行来写,但要注意比正文略低一点,使之高低叁差,切忌与正文并头,也不要与正文齐脚,款字可以或多或少,甚至不落款。
除此之外还要钤印。——即盖章,它在书法中起着和落款同样重要的作用。
在书法作品中常见的有三类印章,即起首印,压脚印,名号印。1。
起首印——印在作品右上角正文起首处,故曰:“起首印”常见的长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 不宜用方形。
印的内容主要是室名,籍贯,纪年或字数不多的格言,不宜用姓名。2。
压角印——印在作品右下角,内容较广。多为作者喜欢的成语,名言,肖像,等所以又称闲章。
3。名号印——印在作品下款作者的署名下面或左侧。
印的内容主要是姓名,字号,籍贯等。以上仅是一般规律。
仅供参考。
2. 都说把字写好先写毛笔字
(一)毛笔执笔方法 1.执笔方式,以「双钩法为最普遍」。
o 推-拇指由笔管内侧向外推。 o 压-食指由笔管外侧向内压。
o 钩-中指由笔管外侧向里钩。 o 挡-无名指指甲由笔管内侧向外挡。
o 托-小指抵着无名指,而衬托之。 2. 执笔以指实掌虚为原则。
外实如莲花半开,内虚可容蛋。 3. 笔管以正直为原则。
严格来说,应是锋正,而非管正。 4. 执笔不可过指节,一过指节,即板滞不能自 如。
5. 用力要适度,过紧过松皆不宜。 (二) 写字姿势 1. 身手头足均正,平衡为要。
使心运臂、运腕、经指及于毫端成为一体,灵活自然为上。 2. 心态要轻松、自然、舒适,才能持久,精神要 专注。
3. 右手执笔,略偏右,勿超出肩宽。左手手掌心 向下平放,按住纸;并有安定平衡的作用。
4. 笔管略向右内倾无妨,但不可过于偏斜;致运 笔时,易成偏锋。 5. 执笔高低,握笔方式,或站或,坐书体或草或楷,态度都不尽然相同,但原则 上是稳定灵活的。
执笔高,运行方便灵活,利于表现流畅;执笔低,利于表现 沉稳雄强。字大宜站,字小宜坐。
6. 写小字用枕腕法(2寸以下),写中字用提腕法(3寸4寸),写大字(4寸 以上)或行草用悬腕法。 (三) 基本笔划之介绍(八种) 1. 点 点又称「侧」,乃笔划之母也。
下笔峻落,侧于一方 ,势足而收笔。 2. 横 横划又称「勒」。
勒笔劲涩,亡其流滑。逆笔藏锋,两头势起,不可顺锋平过。
3. 竖 竖划又称「努」。锋逆上,向下力行,不得僵直。
回锋收笔呈露珠状,此即垂露竖;出锋收笔呈针尖状,此即悬针竖。 4. 撇 长撇又称「掠」。
笔涩意畅,力到出锋处,不可半途撇出;否则无力瘦弱,或犯飘荡不稳之病。 5. 短撇又称「啄」。
落笔快而峻利、行笔迅疾,不可滞。如之啄物,锐而且速。
5.捺 捺划又称「磔」。逆锋轻落笔,行笔迟涩,尽力开展,势足而捺,重在含蓄。
6.挑 挑划又称「策」。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笔末。
7.钩 钩划,贵紧而圆。行笔速则失势,迟则缓怯。
驻锋而后钩出,钩未断不可作飘势。 8.厥 厥划又称「趯」。
趯须蹲锋于努划中,得势而出,出则暗收。 (四)运笔方法 运笔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说:“书法之秒,全在运笔。”由此可见运笔的重要性。
运笔是执笔和运腕的实施,是完成点画时毛笔笔锋起止运动的规律。“点画均有起行收,因为有往必有收。
首端粗重逆侧起,端头尖细顺露锋。行笔中锋须逆走,画身饱满两边匀。
画末粗重回锋收,画尾尖细顺露锋。” 我们掌握了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后,就需要运用各种运笔方法来参照字帖训练基本笔划,接着就是临帖熟悉书体和字的间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