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兹的繁体字怎么写
兹”的繁体字如图
简体部首: 丷 ,部外笔画: 7 ,总笔画: 9
释义
◎ 这,这个,此:~日。~行(百xíng)。
◎ 现在:~聘请某先生为本校教员。
◎ 年:今~。来~。
◎ 古同“滋”,增益;多度。
◎ 古代称草席。
◎ 〔龟(qiū)~〕见“龟”。
组词
长兹 zhǎng zī
古兵器。长柄锄。
龙兹 lóng zī
珠玉名。
龟兹 qiū cí
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县一知带
赫兹道 hè zī
[释义]
德国物理学家(1857—1894)。
造句
1、伟大的自由市场思想传导者之一赫兹亨利曾说,真知灼见须经过每一代人的反刍。
2、赫兹伯格的理论,描叙了影响人们工作动机和满意度的两个因素版.
3、类型传送和接收:在传输声音和150赫兹压服口风.
4、经过很多次培训后,在被要求区分1000赫兹标准音与某较低音之间的差别时他们毫无进步。
5、同时通过传统赫兹接触理论和试验对其进行验证,间接证明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合理权性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2. 兹字怎么组词
一、兹的组词:
赫兹、鸠兹、弇兹、兹兹、于兹、来兹、今兹、负兹、龙兹、兹泉、兹白、翕兹、长兹、兹其、才兹、徂兹、兹飞、自兹、兹夷、从兹、兹非、龟兹、兹有、兹基、波兹南、毕兹卡、龟兹伎、嗟兹乎、大玉兹
二、兹的释义:
1、现在:于~已有三载。~订于9月1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开学典礼。
2、年:今~。来~。
三、兹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兹,艹木多益。从艹,兹省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兹,草木大量增生。字形采用“艹”作边旁,采用省略了草头的“兹”作声旁。
三、相关组词:
1、才兹[cái zī]
方言。方才。
2、弇兹[yǎn zī]
传说中神名。
3、徂兹[cú zī]
今兹,现在。徂,通“且”。
4、兹泉[zī quán]
泉名。相传为 姜太公 遇 周文王 时的钓鱼处。
5、兹夷[zī yí]
一种巨形山龟。
3. 回字繁体字怎么写
回字繁体字如下图:
读音:huí
释义:
1.曲折环绕:~旋。巡~。迂~。~形针。峰~路转。
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家。~乡。送~原处。
3.掉转:~头。~过身来。
4.答复;回报:~信。~敬。
5.回禀。
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了。
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听过两~。那是另一~事。
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抄本《红楼梦》。
9.回族:~民。
10.姓。
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原处。
注音:ㄏㄨㄟˊ
首部:囗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五笔86&98:LKD
仓颉:WR
郑码:JDJ
笔顺编号:252511
四角号码:60600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回收 回忆 回答 回家 回去 返回 回声 回来 回升 回头 来回 回车 回顾 回味
出处:
1.回,转也。——《说文》
2.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3.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4.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5.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6.虎鼓瑟兮鸾回车。——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山回路转不见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廊腰缦回。——唐·杜枚《阿房宫赋》
9.峰回路转。——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反义词:来
4. 武字繁体字怎么写
wǔ
详细释义
〈形〉
1.(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
1.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2.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3.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4.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5.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6.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7.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8.姓
〈动〉
1.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
1.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组词:习武、威武、武断、英武、用武、武库、武夫、武场、武官、玄武、动武、武林、武师 、武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