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业计划或导向怎么写
以成果为导向制订项目计划 评判一份公益项目计划书是否规范,主要看它是否能清晰地回答这样五个问题:第一,项目要解决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即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第二,项目服务对象是谁,即项目是为谁做的;第三,项目要满足服务对象什么样的需求;第四,项目的目标是什么, 如何来衡量;第五,项目如何实施, 即如何做,做什么。
这五个问题及回应构成非常严谨的思维逻辑框架,5 个问题的顺序不能颠倒、要素不能缺少。如果能够用这样的思维逻辑去制订项目计划,不但能够把项目做得更加有效,而且可以帮助项目方养成一种提高有效性的思维习惯。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问题框架中的前4 个问题都与项目成果有关。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非营利组织是为成果而存在的。”
“项目产出模型”是美国联合劝募会提供的一份资料,其中有4 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投入、活动、产出、成果。投入是指投在项目中或由项目消耗的资源;活动是指为了履行使命,达到项目目标,对投入的使用情况;产出是指项目活动直接的产出;成果是指服务对象在参加了项目,或者接受了服务后获得的变化和受益。
美国联合劝募会提供这样一份资料,目的之一就是想告诉向其申请资金的非营利组织,要想得到资助,必须要有成果。如果项目计划书中只有活动和产出,而没有成果是得不到资助的。
但目前我国很多社会服务机构的项目计划书存在把活动当成项目、把产出当做成果的误区。成果一定是服务对象的受益和变化。
所以,活动不是成果,人数不是成果, 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也不是成果。满意度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并没有反映出服务对象的受益和变化。
关于成果有三点特别提示: 第一,项目成果是通过服务对象来体现的;第二,项目成果要用服务对象的变化和受益来反映;第三, 衡量项目成果必须有一个可以量化的评估指标。现在有些社会服务机构往往以自己的项目能够获奖或者被媒体报道作为成果。
把获奖和媒体报道作为项目成果也是一个误区。有一些获奖的项目实际上不是项目,而是活动,也没有产生什么成果。
做公益项目要真正专注于成果,专注于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使服务对象受益。做公益项目一定要有一种注重成果的心态。
在做项目以前,先不要考虑这个项目怎么做,做什么, 而是首先一定要想明白项目的成果到底是什么?只有知道了项目的成果是什么,才能做到在项目计划书里让资助方和购买方清楚地看到项目成果,其获得资助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美国女童子军营(世界最大的女童组织,该组织强调女性领导,培养女孩品德、树立女孩信心,还提供其他学习生活、工作技能的机会)前首席执行官、德鲁克基金会创始人弗朗西斯•赫塞尔本女士提出,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实现可衡量的成果的组织才能走向未来。
同样,一个社会服务机构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可衡量的成果,而且要持续取得可衡量的成果。这也是制订公益项目计划时必须高度重视和体现成果的原因所在。
正确确定项目目标和评估指标 厘清了什么是项目的成果,接下来,就要了解如何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评估指标。项目成果实际上指的是项目的目标,也就是做项目后到底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
在写项目计划书时,首先要根据项目的服务对象,确定若干个具体的目标。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目标,确定衡量这些具体目标是否能够达到的评估指标。
德鲁克提出:“任何组织的成果,都可以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标准来衡量,这两种标准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组织是如何改变别人的生活以及改变别人生活的程度,那么就有必要了解这两个指标”。
值得提醒的是,社会服务机构在制定目标、确定评估指标时,一定要注意,其中至少有一个须是定量的。如果项目计划书里只有定性的目标,而没有定量的目标,说明这个目标是需要调整和优化的。
一个好的项目目标有5 个特点,即须符合SM A RT 原则。第一,简单易懂。
项目目标必须简单明了,不要写得空洞抽象,要让人一看就能很清楚知道到底要什么样的结果。第二,结果可测。
目标是可以衡量的,可以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第三,力所能及。
这个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第四,符合利益。
项目确定的目标,要符合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第五,有时间限制。
项目是有期限的,项目目标要在项目周期内完成。评估指标是保证项目目标达成的重要措施。
制定项目评估指标有三种常用方法:结果认定法, 关注项目实施后的直接结果;知晓度调查法,关注服务对象参与项目,接受服务后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前后对比法,通过服务对象在参与项目、接受服务前后发生的变化来衡量项目目标的达成。实践中,需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评估指标。
每个项目至少要有一个衡量项目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估指标。科学合理确定项目目标和评估指标非常重要,关系到项目的有效性。
明确了项目要实现的目的和评估指标,在写项目计划书里最后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做什么时,就有方向、有针对性了。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的基本要求 项目计划书中一般对实施计划部分有这样一段描述,“什么叫实施计划?是为了满。
2. 什么是社区导向报告
现弄懂社区的含义,你的报告就好写了。
社区的概念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物,与行政村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
最具活力的社区是互联网最具知名度的综合性社区,拥有庞大核心用户群体,社区主题涵盖女性、娱乐、汽车、体育、文化、生活、社会、时事、历史、文学、情感、旅游、星座等各项领域。
狭义的讲社区导向,例如社区医疗导向、社区计生利益导向、学校德育的社区导向、社区环保导向等等。
社区导向报告,是就社区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导向实效写出有根有据的总结性材料。
写报告的具体要求:
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
5、对现状的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分几个部分把加以描述分析。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6、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7、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8、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参考文献则附在后面。(注释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注入格式附后)
3. 一本书上写的是,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还有的书写的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上面,教育目的的作用是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小学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和实习作业法.其中,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是小学常用的一种方法.谈话法又可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