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一篇大学生访谈录(记录身边的故事)要快急
一、访问提纲
研究现象: 研究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创业路程上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心态。
研究目的: 主要研究大学生的创业路程和主要经历,在现实社会中是否能够经受各种磨练,能否保持正确的生活观,正确的对待生活和未来。
研究对象: 在校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二、访谈过程
访谈人物 在校大四学生
从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访谈地点 网上
访谈日期 2010-5-16
访谈过程
(在以下访谈中,z代表李师姐,w代表采访者)
W:您认为成功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Z:自信,最重要就系学识点样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开始。
W:您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Z:积极向上,乐观,我相信我是丑小鸭,就算没有天鹅的命运,我也生活得很开心,I believe……
W:当面对挫折时您是怎么做的?
Z:开头肯定会难过,不过我会细心剖析自己噶错误,然后重新开始。
W:你所从事的工作与您所学的专业是否一致呢?
Z:不是。
W:您对未来的工作还有什么长远的计划吗?
Z:暂时没有什么长远计划,现在还在学习当中,让自己的技能更加成熟。
W:您是如何看待机会的?
Z: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能力的人。所以在机会来临之前,要好好充足自己。同时也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可以晋升或者学习的机会,人非完人,不要因自己没能力等借口而放弃,你可以在这过程中慢慢地磨练自己,否则你会后悔。
W:您对我们这些在校的或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什么忠告,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Z:首先,我对在校学习的学生说,要多多反省自己,在大学期间学到了什么,这样的生活好吗?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以后有帮助嘛?假如觉得不好,就得狠下心来,好好去改变,做一些自己无怨无悔的事情,让自己以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时不会有所遗憾。
还有刚开始去找工作,不要计较工资的多少,反而要计较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刚踏出社会,最重要的是经验,当你自己可以做到别人没你不行时,你才有资本去得到更高的待遇,这时你离成功不远了!
W:感谢师姐的配合,祝您在未来的路上一帆风顺!
2. 走访一位高校大学生写一篇访谈日记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大。
她,不分白天黑夜,只顾埋头钻研难题,炽热的灯光烘热了她的脸庞。我采访了她,了解了她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
您能简单地给我介绍一下你的成长过程吗?没问题!从小,父亲就培养我对读书的兴趣,他经常给我买来适合我看的书籍,在父亲的培养下,书成了我最忠实的朋友,无论我在哪,我总会带着我的书,有 空时,便拿出书来读一读。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是啊,当我爱上读书之后,一天 不读书我便感到难过,书本上的知识已满足不了我的欲望,书就好像一瓶矿泉水,止住我对知识的渴望。现在许多学生一见到书本就头疼,感到很枯燥,您那时就没有这样的感受吗?那时的我非常爱读书,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享受,在我们读书的同时,也获取着知识。
3. 求访谈记录的格式
书面访谈:旁观者是诗人的最佳位置/张耳 周瓒旁 观 者 是 诗 人 的 最 佳 位 置——张耳回答周瓒的书面提问问:您自何时开始写作?您选择诗歌作为表达方式的最初动力来自哪些方面?答:开始写歌谣,学会韵律,平仄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
那时候,学校功课稀松,下课就忙着出墙报,写广播稿,其中有不少歌谣和打油诗,那时一个下午能写5-6首短诗,好玩得很。认认真真创作诗却是在很多年之后,1990年前后,在移居美国之后。
90年在纽约写诗的外部动力应当归功于纽约的中文诗刊《一行》和纽约中文报纸《侨报》,两位主编看了我的几篇很幼稚的习作,大加鼓励,从此上了贼船。内部动力很难讲,我想我很小就对语言的韵律、节奏和能量,直接的以及暗示性的能量着迷。
语言做为思想的结晶,为通往自我意识,他我意识架了一座时间性的抽象的桥。诗把这座桥固定住,成了我们思想的记录。
最初一定觉得自己聪明非凡,很有些思想的轨迹值得保存吧。与其他语言艺术相比,诗做这件事好象更好使。
问:移居美国对您的诗歌写作有何影响?您在美国一贯坚持母语写作,这一选择的出发点何在?从您对英语的掌握看,用英语写作应该不算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您有过用英语写作的经验吗?对您而言,这种经验的意义何在?答:美国,也许该说纽约,是我能够写作的温床。脱离了日常应用需要,汉语纯化为直接与身心发生关系的个性媒介,成了定义自身存在唯一把握。
在铺天盖地的他种语言环境中,写汉诗象在草地上铺一块红毯,划一块属于自己的地,可能暂时,可能臆想,在暂时臆想中为王。这是消极保护的一层。
积极的影响是去国之后的自由度,身心的和语言上的。没有社会和家庭的固定视角,人会觉得忽然再生的可能性。
诗说到底是身心自由的产物,是脱离定势思维的结果。移居造就了这个条件。
同时,他种语言的冲击、混交、侵入不由得让人对母语重新审视。审视就意味着距离,距离给人创作的自由。
移居者在主流社会的旁观位置也促进诗的创作,这一点,我在《纽约诗人》系列一开头就提起过。美国本土诗人也都安心地坐台下看戏,思索,写作。
旁观者是诗人的最佳位置,起码写诗时的心态该如此。与这里诗人熟悉过程中慢慢体会到这点,慢慢脱离国内诗人80年代的浮躁。
我的英文写作大都为挣钱养家,论文、报告、总结、提要之类。也写书评,艺术评论,不多的几篇。
与诗创作有关的当属英诗中译,比如ASHBERY,译诗迫使译者站在两不着边的位置,由此对比审视自己的语言工具。我不是很好的译者,没有耐心,也不勤劳,但翻译让我学到很有用的东西。
用第二语言创作很难,写诗尤其难。对语言的把握在母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你的诗与语言的关系很浮浅。
我和一些美国诗人合译过我的诗,我先做字面初译,再反复与诗人译者修改商讨,进一步体会到母语对我们思维途径的影响,和那种贴肉的亲密。当然实验可以实验,也许先写写英文小说?问:您久居美国,能否为我们介绍您所了解的当今美国诗坛的构成及诗歌写作现状?答:这是个大问题,南京大学张子清教授编写过一部《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概括美国现当代诗坛状况,从资料罗列方面看,或许值得一读。
另外有几部新近的诗选也选的不错,比如 Primary Trouble (Leonard Schwartz et al ed., Talisman House);American Poetry Since 1950(Eliot Weinberger ed., Marsilio Publishers);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American Poetry (Jay Parini e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The Moving Borders (Mary Margaret Sloan ed., Talisman House)。早一些的有 The New American Poetry(DonaldAllen ed.,University of Colifornia Press),The L=A=N=G=U=A=G=E Book (Bruce Andrews and Charles Berstein ed.,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泛泛地谈美国诗坛和泛泛谈中国诗坛一样意思不大。就上面列举的诗选选取的范围稍加几句,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
张教授的诗史包括面最广,学院派和试验派都在其中。所谓学院派,一般指延用传统写作方式,直抒情怀,表达自我体验和思想,诗好懂易读,很少对诗媒体或内在形式的意识。
许多大学写作班出品这样的诗人。The Columbia History 里包括不少这样的诗。
美国历代的桂冠诗人也大都归属此类。他们的作品一般由大学出版社出版,商业出版社也选几位有影响的出版。
试验派作品难懂难读,致力于对诗体诗学诗艺的探索,其中分派分团体打派仗,出版大都困难重重,由小出版社出印,不少由诗人自费。Schwartz, Weinberger, Allen的诗选属于此派,Andrews /Berstein 的语言派自成一体,出专门的语言诗选。
两大阵营总体分界清晰,但个别诗人特受青眯,被学院试验同时收入,比如阿什伯瑞。历史纵观,学院派也非一成不变,跟在试验派后面小心地吸收。
一些试验派诗人也在大学里教授创作,从而形成以试验诗人为核心的几所出试验派的学院。无论学院试验,诗是所谓高尚文化,与影视娱乐畅销小说的通俗文化相比,是极小圈子里的事件。
诗人之外读诗的人不多,其中从事其他媒体的艺术创作者占很大比例。诗刊,诗集,诗选,诗论,诗朗诵是诗。
4. 采访记录怎么写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
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5. 信息工程系信息大一新生访谈记录表怎么写
作为大一新生,这个要靠自己独立思考完成。
根据一些同学的提问,我归纳了一下。新生入学报到时主要要准备如下东西、要注意如下事项:1.相关证件。
包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证明(介绍信)、一寸登记照若干张(可以多带几张,以备它用),等等。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记。
另外,把父母、爷爷奶奶即各个近亲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业和职务搞清楚,填下来,到学校要填各种表格,有的表格需要这些信息。2.钱和卡。
上学要交学费和住宿费(分别为每年4500-500元与1000元左右),合计要6000左右(个别专业可能要高些,如艺术类专业)。因为新生出门较少,没有什么旅途安全经验,建议少带现金(但千把块钱还是要带的,以备一些不时之需)。
可以在家中先办一张信用卡或储值卡用于交学杂费等。有的学校会给你寄一张卡,让学生把钱存在其中,你可以用这张卡,也可以不用。
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办一张信用卡,把它关联到父母亲的储值卡(如工资卡),每月刷卡后直接从父母亲的卡中扣款,这样的好处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让父母亲知道你的消费情况,可以自己在老家办一张储值卡(让父母亲往里冲钱),然后办一张信用卡与之关联。
也可以到学校再办储值卡与信用卡,但这样你父母亲异地往你的储值卡打钱时要付手续费。3.一般情况下,各个学校都要配发一些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不是无偿给你的,都要你花钱购买。
学校发的物品质量都很次而且贵,建议学校发的东西如果可以不要就尽量不要,能自己买的就别买学校发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则可以在离开家时先配好,免得到学校后由于人生地不熟不好买。4.衣服被褥。
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带,除非学校距你家乡很近或者父母亲有机会出差来学校给你带东西。内衣和袜子至少要两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两套。
如果你现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学的城市的地理气象与生活环境是否相似,那么准备的东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带些那个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学的城市在南方,那么太厚的保暖内衣裤就可以不带了)。被褥也是这样,夏天去学校,可以带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后再买。
席子可以到学校根据床宽购买合适的,床单和枕头(枕套)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再买。5.洗漱生活用品。
要带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发水、梳子、手机(看家庭条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后就能使用。男生要带剃须刀、女生要带各种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
至于洗脸盆、晒衣架、拖鞋、雨伞、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灯之类的东西就不一定要带了,有的学校会发,就算不发自己买也不贵(这些生活用品到了学校买也很方便,而且到时候和舍友一起去买还能快速缩短距离)。条件可以时,可以带个照相机,为自己和同学照照相,也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很好方式。
6.学习用品。可以带几支水笔、本子、字典、词典(英汉汉英词典等,包括功能强大的电子词典)、书包(背包)。
如果学校没有不允许,你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带笔记本。但最好不要带,尤其是当你迷恋上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带笔记本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和同学的正常交往。
另外,还可以预备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药或创可贴之类,虽然不一定会用到它们,不过等需要的时候随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7.旅行箱。
如果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得钱花不了,不需要买太贵的,毕业后可以买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装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即可。
但不要过分大,免得不好携带,到学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长、50-60公分宽为佳。
8. 如果可以的话,带点家乡的特产,不是一定要去给老师,而是给舍友或班上同学吃,毕竟你有四年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10.如果坐火车的话,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享受学生票优惠。
11.一点小建议:大学学习勇攀高峰,加入社团量力而行,大学社会实践多多益善,尊敬老师有难必问,同学相处宽容大度,大学恋爱不鼓励也不反对。12.入学测试和体检。
有的大学在新生报到后一段时间内,要组织几门文化课的新生入学测试,对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有较大出入者要进行重点核查。如果你考试没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担心。
考试范围和难度不会超过高考,考得好坏无所谓。体检也很容易过,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学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体检时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紧的。
只要你高考时正常体检、正常考试,这两项都没有问题,现在可以放心玩!当然还有另一种入学考试,那是为各种分班做做准备的,比如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分到英语快班。13.新生军训。
大学新生要进行军训,军训一般只有两个星期。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组织学生进行军训,这是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行动,是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造就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重大举措。
参加军训可以增进同学友情,应该积极参加。如果身体条件不许可,应该尽早跟辅导员或班主任讲清楚,以免发。
6. 访谈笔录怎么写
访谈笔录的格式及例文
时间:7月15日上午
地点: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
被采访人物:周建民(2007年志愿者)
参加人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会社会实践小分队全体成员
访谈笔录
Q1.问:你是哪个学校,什么专业的呢?
答:嗯,我是浙工大信管专业的,我不是浙江的人,我家在宁夏银川呢,到这边来锻炼锻练吧。
Q2.问:你当初报名志愿者的原因是什么?
答:对自己的专业不太喜欢,正好有这么一个平台就希望来试试,锻炼一下。而且在我去实习期间也发现一些工作环境不太好,且那些单位工资也较低,与同事合作感觉不太和谐。这时我就感觉特别的迷茫。呵呵,还有,自己也是一个比较怕累和压力的人,所以也希望先到这里来锻炼一下再看。
Q3.问:对服务期满后的打算是什么呢?
答:基本上会回家去吧,现在比较想考公务员,到家乡去工作。
Q4.问:你当初报名志愿者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哪些阻力呢?
答:(较为含糊地)也没有太多阻力吧,家人嘛,以我的选择为主了,他们也没有太多意见,觉得锻炼一下也好。
Q5.问:来到这里感觉怎么样?与想像的有没有什么差别呢?
答:比想像中好,哈哈···觉得上级还是很重视的,其它的环境都还不错,就办公室差了点,呵。
Q6.问:对组织方之前的一些安排有什么看法?
答:其它都还好,特别是出征前的培训,很有意义,也确实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可能就出征仪式吧,我觉得应更多的以关注学生志愿者为主,“仪式”化的东西不要太多就好。
Q7.问:今天还有哪些安排啊?
答:中午我们有一个新老志愿者的聚餐,也是交流会吧,完了,老一批就走了,好像就柯城这边还有这个机会,其它地方志愿者很多都走了,我们还是蛮幸运的,呵呵。
7.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主要是写通过访谈而得到的经验、结论等。
可以采用分点论述的方法去写。正文通过对王先生的访谈,我学到很多。
以下这些是我的总结:(1)作为一名大学生,对未来工作的最好准备就是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因为不管以后从事怎样的职业和职位,专业知识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不可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有稳定长远的发展的。(2)学会做人的方法并多花一些心思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学会做人是我们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如今在校学习的我们,交际圈仅限于亲人、部分同学和少许的朋友等,非常狭窄,对自己今后生涯的顺利发展不是非常有利。
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就更加重视培养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并经营好维护好自己已有的人脉资源。(3)学好英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这门语言不得不说是比较重要的,而对我们的软件工程专业来说,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的牢固掌握,对我们找工作无疑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也是我们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间合作的必需条件。
(4)积极投身实践中去,去经历,去感受,去领会。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前人的经验中去获取;二是从自己的实践中去获取。
而最重要最可靠最有价值的还是自己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等,实践出真知。而且实践特别锻炼人,练你的技能,考验你的专业知识,练你的勇气等。
不论结果成功与否,所获得的体会和阅历是你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这就是实践的魅力所在!(5)摆正心态,对工作要严谨、认真、负责,乐观面对未来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
心态决定成败,细节铸就辉煌。我们去应聘工作岗位,是想施展自己的实力,更是想为所在公司创造利润和价值,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为公司的负担。
在人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公司都不会接受一个心高气傲、做事磨蹭、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员工。正如冠捷科技集团刘某所言:“其实那些从大学出来的毕业生更高傲,说的都很好听,叫他做一点事总是磨磨蹭蹭,而且还做不好。
我们对员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苛刻的要求,他们只要对自己有态度,对所在岗位认真负责,那他们做任何行业都是可以的,而且我们也是欢迎这样的员工的。”还有,中国的通信产业仍然是发展强劲的朝阳行业,仍然是一个生机勃勃而且更加合理健康发展的充满希望的行业。
所以,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抱怨和悲观的心态,应该尽量多地去接触行业最新的发展概况。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待毕业时,积极投身通信行业的发展大潮之中。
这也是我们作为未来的通信工程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努力方向和难得的机遇。
8. 研究性学习的访谈记录怎么写
采访记录简单来说就是记录采访的过程。从文体上来看,它属于活动记录的一种,比如调查记录、听课记录、学习记录等,在格式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其内容的基本构成有: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地点、对象、调查项目、实况记录、结果分析等。具体到新闻采访,要在文中标明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人、记录人、被采访人、职业以及采访过程,最后可以附上一段简短对采访内容的分析。对于初学者来将,采访过程的写作最好使用问答的形式,这样可以使采访记录显得脉络清晰。下面看例子:
采访记录
采访时间:2009年12月1日
采访地点:xxxx学校
采访对象:XXX 记 录:XXX
采访者:XXX (女) 职 业:三年级小学生
采访过程:
问:请问你们课余时间XXXXXXXXX?
答:事实上XXXXXXXXXXXXXXXXX。
总结: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们发现XXXXX。
注:记录人和职业可以不写
9. 访谈报告怎么写
访谈报告,内容就是对某个人物的采访整理出来的文章,这种文体的确有一定的格式,但不是统一固定不变的。比如说,要我写访谈报告的话,我就会按这样的步骤来写
第一步:写访谈主题。就是写一段总的内容概括,将这次访谈的目的与结果等内容整理成段。
第二步:写出固定的格式。访谈形式、访谈对象、访谈时间、访谈人、被采访者介绍等。
第三部:将你的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以对话的形式写出来。如果你真的有访谈的话,就该做好笔记,甚至是带上一支录音笔记录对话的内容以便后期整理加工。
如果你纯粹只是瞎掰掰(实际上没有进行采访),那你就一个人分饰两角,自己跟自己访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