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短评怎么写
文学短评的写作 一、文学短评的定义:文学短文属于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指对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高中学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写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文学短评也有人称它为鉴赏短文。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例文:“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什么?又是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的一连串的发问,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
真心言语,坚韧意志展现。“我是个聋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从贝多芬发自内心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生活。这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语言美在蕴含了精神美。“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
“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听我心里的音乐!”运用了比喻呼告来显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细微变化,生理有缺陷但创造了美好人生。 全篇通过贝多芬个人的述说,塑造了孤独、顽强、热爱音乐的巨人。
点评:文章以一句高度概括性的话“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作为开头,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三个小段分别从“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真心言语,坚韧意志的展现”、“语言美在蕴含了精神美”三个方面分析巨人的语言,并引用原文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有叙述,有分析,有评价,符合文学评论的文体要求。当然文章个别地方评价欠准确,如“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中的“孤独厌世”就有失偏颇。
示例二: “巨人”的述说 ——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何为的《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成功的塑造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物性格特征,让一个栩栩如生立体的人物性格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正是通过贝多芬的语言来塑造他甘心孤独,以“永恒”为伴,一生不懈地谱写音乐和对世人不能了解的坦然的形象。
他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看似诙谐幽默,实则蕴含着对不被世人了解的感伤,感情深沉而悲凉。“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可想而知,贝多芬对自己丧失了听觉时的无助,让其更人性化的一面感动着我们,伟大的人也有其平凡无助的时候,感情真挚动人,“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贝多芬对世人的向往,希望他们能了解他真实的好灵魂,这样发自内心的呼唤无不使人动容。
总之,本文的语言描写鲜明、亮丽,深化了人物形象,点明了主旨。
2. 文学评论
评论模式--- 开头: 1.梗概复述。
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
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
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
*分为二个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
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慨。
3. 文学作品短评
我选《致橡树》吧。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她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4. 【关于文学作品的推荐稿怎么写】
文学作品的推荐稿怎么写?个人以为,其实应该即是对该部(篇)文学作品的文学短评,推荐参考以下内容:一、文学短评的定义:文学短文属于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指对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高中学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写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文学短评也有人称它为鉴赏短文.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二、写作角度与内容: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5. 新闻短评怎么写
既然是短评,那么就要突出一个“短”字。
几个字、一句话、一小段,只要能达到一针见血即可。
怎样写呢?抓住新闻五要素,然后在五要素中遴选出你最想评说的那一条提出论点,一语中的。既然叫“短评”,那也就不用展开论述了。
举例说明:
为进一步提高“大巡防”工作效能,勒流街道投入70多万元资金购置了2辆移动警务室:中巴车大小,内配360℃高清摄像头和警务用品。(据1月17日《珠江商报》)
点评: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勒流街道投入70多万元购置2辆移动警务室,想来也是为了提升治安,只不过,这70多万元放在年尾花,实在有些蹊跷,具体效果如何,还得看今后表现。
哪有公共自行车可借,哪儿可还车,只要手机装个软件,就能随时查询顺德公共自行车网点分布。网友@xdenly正准备开发这款APP应用,通过微博呼吁网友提供自行车网点的照片,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据1月15日《珠江商报》)
点评:网友@ xdenly乃中科大毕业,学的是信息管理和法学,IT行业工作9年,业余爱好是写A PP,他在微博上的这一宣告,引起了众多顺德网友拍照上传,科技与生活碰撞产生的火花,装饰了寻常,谁说工科男就不文艺?
顺德962路公交线从勒流东风村开往勒流信合大厦,全程2.3公里、8个站,被网友调侃为佛山最短公交线、最浪费公共资源。记者昨体验:90分钟内,公交车往返4趟,乘客仅8个,其中2趟是空车来回行驶。顺德社工部专家称,该公交线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据1月15日《珠江时报》)
点评: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8个站点也好,2趟空乘也罢,对于分布乡间四野的乡邻来说,公交是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顶勒流公交。
注:举例内容引自南都。
6. 小小说短评怎么写
没有小小说的文章就直接这么问??我还真不知道一下子怎么回答了
说个大概流程吧
你先要理解小小说它要告诉读者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然后用一两句精辟的话说明这个道理,可以简单只用几个字,别多,否则就给人一种累赘的感觉了。然后用一句过渡语引入三四句小小说的概括,同样切忌【字多】。然后你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评论。单举出一句话来,分析它想表现的东西,例如人物性格啊,环境变化啊,事态严重性啊之类的。【注意动词,比较容易表达人物的性格与心情】然后比较上下文,可是分析出文章的严密性、上下连续紧密等特点。【主要是比较文章结构和一些句子写作用法】
小小说短评嘛,字数也不用太多,二三百字吧,我说的这些东西足够你写个二三百字了。对了,最好用一些分析的专业术语,会凸显出你的文采好,分析力道强的
7. 一篇7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乍读这两首诗,觉得都是清淡优雅,描写了质朴恬淡的图景细细品味,才略感这其中微妙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一首唐代典型的五言绝句前三联的景物描写可以说是泼墨如水,惜墨如金,字字珠玑一幅山水画卷,平淡而又真实,细腻而又美好而尾联才让人恍然大悟,那一个“愁”字,道出了作者对友人说不出的思念,这才体味出那幅美丽景色后面隐藏的愁绪 而《寻隐者不遇》可以说是与其相反全诗似乎平淡到不能再平淡,仅仅以作者与药童之间的简短对话就成一诗,但也似乎是平淡中才见深沉尤其是尾联中的那一个“深”字,更是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 第一首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桃源风光泉水淙淙,犬吠隐隐 桃花带露,浓艳耀目有声有色,静中显动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许诗人所见并不如这般美好,但开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篇充满盎然生机的景色的确是引人入胜颔联却与首联相对,幽秘的林间小道,走到深处方见小鹿,溪水潺潺,午间时分却不见钟声刚刚是色彩斑斓的图画,而现在却是一幅静谧深邃的画卷动与静的对比,让人着迷颈联“分”与“挂”两个动词,将竹与瀑布写得极具动态美“青”和“碧”描绘出些许淡淡的愁思,为下文做铺垫颈联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 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尾联直接抒情,表现出思友情怀 这首诗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多变的意境 而《寻隐者不遇》就截然相反仅凭短短几句对话是无法体会其中深意的但是我们凭借自己天马行空的联想,就能够了解作者的意思“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我们可以想象,那一个童子正靠在松树上酣睡,作者大话水浒道士加点上山迷失路途,无意扰醒药童,只是迫不得已当她客客气气问出问题时,那童子也定是眉头紧锁,毫不耐烦,一句“采药去了”就勉强打发那时感情定是大受打击本是来探望友人,只是友人不在,这是只有失望而归可是他依旧不灰心,追问下去童子言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尚有一丝希望,此时诗人灰了的心又充满了希望,然而只是“云深不知处”又让他跌落谷底也许诗人远眺山中,只见云山雾绕,水汽蒸腾,不知友人身在何处那灰蒙蒙的云雾就正如诗人此时怅惘的心情 满怀期待,虔诚发问,灰心丧气,重燃希望,心灰意冷这首诗的价值不在于他本身所叙述的事件,而是那动人的弦外之音创造的意境 两首诗都各有特色一是以乐景写哀情,描绘出多种不同的意境,最后自然的表达出感情第二首则是描绘了一种朦胧的意金庸世界里的道士境,画面外的一切都要靠读者去揣摩理解。
寻访皆不遇,手法迥不同 评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与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寻》与《访》都是唐代有名的寻隐者不遇诗,肚缶软达了对隐者的羡慕、向往之情,寻隐者不遇后的失望、愁苦之情。但在表现手法上大异:贾诗是绝句,工于叙述,简明扼要,看似平淡无奇,但虚实相映,言辞流丽,耐人寻味,风格清雅,富有哲理,绘出隐者的风姿神韵,可谓无佳句而成佳篇。
李诗是律诗,擅长描写,以寓意、对比等手法看见长,全诗以“访”贯串,按时间线索写出寻访历程,而情感变化融于其中,映衬出隐者淡泊高洁,佳句层出。 贾诗写一位采药济世而云游不定、超尘飘逸的隐士。
“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讯这一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松下”二字一字千金,乃神来之笔。
“言师采药去”表面上看是回答客人主人的去向,其实是写隐者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博大!三四句问中含问,使人感到言之不尽。“平淡”中不难看出贾岛帮求看见朋友的心情之求救迫和对朋友的感情之深厚。
三番问答层层深入,情感绵起伏。 贾诗有两种布局在交织。
一是隐者,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充分呈现了隐者的风神。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表现布局,它由惆怅而期冀,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
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宦途并不自得,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帮求向往的人生境界。
《访》运用了寓意、对比等写作手法,描述了戴天山大明寺的周边景色,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拜候道士不遇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斑斓生活境界。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前四句是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所闻所看见。诗人沿着小溪而行,沿路撩澜旁桃花盛开,花瓣上挂满露珠。
小溪流水淙淙,与狗吠之声,响成一片,形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乐章。诗人从早走到中午时分,尚且没有听看见道士敲钟的声音,只看见树丛的深处,不时有麋鹿出没。
这两句的妙处,暗示道士不在道院,为最后两句设下伏笔。以上四句.把道士远离人间闹市的那种清新清幽的环境,逼真地摹写出来。
前两句写狗吠声声,溪水淙淙,桃花含露,是诗人早上的所看见听闻。“树深时看见鹿,溪午不闻钟”两句,是写中午时分的耳闻目睹。
时间不同,地点各。
8. 什么是文艺短评
1、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文学评论的标准:**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学评论的两个标准即: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政治标准是为了解决文学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艺术标准则是为了解决文学如何服务好的问题。这两个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一直坚持的文学艺术工作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