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的拼音怎么读
读音是:[qù]
【笔划】:共5画
【部首】:厶部首
【结构】:上下结构
【笔顺】:横、竖、横、撇折、点
【字义】:
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组词及释义】:
1. 失去[shī qù]
【释义】原有的不再具有;没有取得或没有把握住
【造句】一场意外的车祸,使他失去了双腿。
2. 去世[qù shì]
【释义】成年人死去
【造句】按道理,家里有人去世了,是应该选吉日报丧的。
3. 回去[huí qu]
【释义】返回原处去;回家;回到原来的地方。
【造句】千万别回去,否则有危险。
4. 春去秋来[chūn qù qiū lái]
【释义】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造句】春去秋来,我俩分别已近一年。
5. 扬长而去[yáng cháng ér qù]
【释义】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造句】听到这个令他悲痛欲绝的消息,他掉臂不顾,扬长而去。
2.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3. 而字的汉语拼音怎么拼
“而”字的拼音是“ér” 。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来源:“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释义:1.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
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
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
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ér造句:1、一切都如奇迹一般,皎白的千层长瓣倏地一颤,继而又在目光迷眩中缓缓闭合。花开得虽然短暂,但是,在这一瞬间,它却能倾其所有的去执着于那短促的生命升华,这是何等的可贵!2、秋天,柳树的叶儿慢慢变黄,继而掉落,让人感到无限凄凉。
这时的风也变得恶了,是不是柳树姑娘和风姐姐吵架了呢?我不知道。但是,我见到,秋天到处是落叶缤纷,仿佛一场自然界的葬礼。
3、山中的小溪先是像根根银线,继而汇拢,似玉带盘旋在青翠谷之中。4、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
4. 走的拼音怎么写
走拼音:zǒu
基本信息:
部首:走,四角码:40801,仓颉:gyo
86五笔:fhu,98五笔:fhu,郑码:BO
统一码:8D70,总笔画数:7
基本字义:
1、行:走路。走步。
2、往来:走亲戚。
3、移动:走向(延伸的方向)。
4、往来运送:走信。走私。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奔走[bēn zǒu]
急走;跑:奔走相告。
2、退走[tuì zǒu]
向后退去;退却:见势不妙,赶紧退走。
3、走风[zǒu fēng]
泄露消息。
4、败走[bài zǒu]
作战失败而逃(往某地),也指在某地比赛或竞争失败。后面多跟地名。
5、走嘴[zǒu zuǐ]
说话不留神而泄露机密或发生错误:她说着说着就走了嘴了。
5. “来”的拼音怎么写
来”的拼音【lái】
1. 来的拼音【lái】 笔划 7 五笔【GOI】 部首 【木】
2. 来是指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3.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4.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5.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6. 做某个动作:胡来。
7.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9.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10.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1.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2.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3.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4. 姓。
出处:
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来,至也。——《尔雅》。
憧憧往来。——《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唐·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