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的"字用行书怎么写
“的”字用行书如上图。
的dí,dì,de:
1. [ dí ]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2. [ dì ]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众矢之~。目~(要达到的目标、境地)。
3. [ de ] 1.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美丽~。2.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3.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衣服。4.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5.副词尾,同“地2”。
的
〈助〉
4.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5.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6. 〈代〉pron.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7.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8.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9.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10.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11.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12.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3.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14. 同“得”,后面带补语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5. 同“地”(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6. 另见dí;dì
的
〈名〉
17.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18.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19. ∶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20. 另见de,dí
的
〈副〉
21. 确实;实在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23. 必定;一定。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24. 另见de;dì
2. “行”字的行书写法怎么写
以上是“行”的行书写法。
【行书】汉字的一种字体,形体和笔势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知识拓展:
“行”有2种读音:
[ xíng ]
1.走:日~千里|步~。引 出外时用的:~装|~箧(qiè).[行李](-li)出外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一行]一组(指同行(xíng)的人)。
2.流通,传递:~销|通~全国|发~报刊、书籍。
3.流动性的:~商|~营。
4.进行:另~通知|即~查处。
5.实做,办:~礼|举~|实~。
6.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
7.姓。
[ háng ]
1.行列,排:单~|双~|雁飞成~。
2.行业:同~|外~。[行家]精通某种事务的人。
3.某些营业性机构:银~|车~|电料~。
4.兄弟、姊妹长幼的次第:排~|您~几?我~三。
5.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几~字|两~树。
3. 怎样写好钢笔行书啊
访“张呈练字”哈尔滨负责人周鑫 速成钢笔行书的新途径 黑龙江新闻网讯 笔者手记:“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这已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就钢笔字而言,行书(俗称连笔字)是大众工作、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一种字体,但由于在我国中、小学现行的汉字书写教育中,除小学学了部分基础的楷书之外,根本没有行书这门教育。
对行书基础教育的空白是导致写不好字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当今社会中,各种信息化办公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传统书面办公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对书面字迹的好坏几乎不做要求。
因此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成了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字如其人、字如其面。
“字”体现人的文化修养,活跃人的思维,调节人的心情。如何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采访了“张呈练字”哈尔滨负责人周老师,与我们分享行书艺术速成的新途径。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 规范书写意义重大 “字是门面,更是修养”。汉字的书写,尤其是绵延了几千年历史文化长河的行书书法更令中国人骄傲。
“柳体”、“颜体”等学派的书法一度成为中国的墨宝。就是近代以庞中华硬笔书法为代表的书法作品,也曾引发过临摹热。
现代人最应具有的书写艺术品格应是一种非常自信的书法,这种书法才是具有精神深度的书法,才是每一个敢于直面自己的心灵和灵魂寻求的人应该享受的书法!中国人永远都要写好本民族的汉字,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们的责任!而且,在注重个人行销的今天,许多人都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英语、汽车驾驶等技能,那么最基本的汉字书写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上海广州等地用人单位,都开展“看笔迹识良才”的用人标准。
可以说:写得一手好字已然成为未来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 行书艺术备受青睐 传统习字步履维艰 楷书易认,规范,但是速度太慢,而且一快就乱。
草书速度快,但不易认,规范性不强。而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书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不仅规范,易认,而且书写速度快,非常实用。
因此,现代人对行书书写颇为推崇。同样写得一手好的行书字能为广大朋友们的“门面”、“修养”增色不少。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沿袭着临摹习字的方法,其法虽优秀,但因字量之大、好用时间之多、书道之难、用功之深,而令很多人试而却步,望而生畏,只能望“字”兴叹。甚至有些人习字一两年仍不见起色。
这也是致使全民实用性钢笔行书书写水平普遍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规习字重字不重法 速成习字重法不重字 现代的习字方法应强调“学法不学字”。
以《张呈钢笔行书速成法》为例,这种习字法是一种相对简单易学、速见成效的汉字练字方法,学法不学字这一原理打破了以往古老的描红、临摹的练字模式,将复杂、繁琐、浩如烟海的汉字进行了一次革命,使其外在结构、内涵书道趋于简单化、明朗化、凡是学过此法的人在理论上对汉字本身都可以达到一个较深的认识程度。变被动摹仿为主动思维概念的形成,时间短、见效快,适合各层次的国民,即使还有少数个别字写不顺手,但差在哪里,怎么写好,自己都知道,这就给进一步的练习指明了道路。
系统的将这个方法学习下来仅需十四天时间,符合现代人的快餐化理念。将传统艺术理念的学习方法现代化,符号化。
以“短、平、快”的习字理念满足现代字体美感需求。可以使许多原来写不好字的人一改字貌,书写水平大幅度提高。
发生惊人的变化,同时它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地把汉字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16个符号组拼所有汉字,使人们摆脱了苦苦描摹偏旁、部首的苦恼,两个公式、1/3对比解决所有汉字框架结构排列的难题,使练字量减少到只占全部汉字的0.3%。仅用二个公式,十六符号,九个规律就可以组拼出所有行书汉字。
可以在短短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内成就一笔漂亮的行书汉字。以往通过描红、临摹习字需要几年都不一定能达到的效果,现在只用30个小时的学习即可,自一九八九年产生推广至今,各地成人、学生受益已逾百万,其令人难以置信的速成效果,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如果说做任何事情都有其简洁的途径与方法,那么学法不学字无疑就是汉字书写中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简便易懂的练字理念。
4. 谁的行书(行楷)字帖好用,适合老一辈的人练
老年人颈部、腕部、腰部会有不便,更要保养,适合练毛笔字,一方面可以练字,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
老年人行书字帖可以选用赵体、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大气一点都可以,但建议练更早的隶书、魏碑;
练习时最好采用站姿,腰杆挺直,手握毛笔上端一点向前悬空伸出,调整呼吸,凝神静气,对着字帖临摹,用力控制好笔姿,手眼协调一笔一画,不要写得太快,字要写得大,刚开始笔抖写歪都不要紧,慢慢会好的。注意腰部挺直,时间稍长腰也不酸。老年人练字同在练气,尽量不要练小楷,坐着练容易劳神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