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骨文1~10数字怎么写
甲骨文1-10的数字是怎么写的,我们可以一起了解一下1-10的甲骨文及其演变过程。
1、一。《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有名句:“有美一人兮,清扬婉兮。”
这里的“一”是个数词,表示最小的正整数。它的字形用一横画表示,一横表示一根算筹。
“一”的字形演变如下图:也有“或者”的意思,例如《左传·昭公元年》:“疆场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 2、二、三、四。知道“一”的演变过程后,二三四就不用赘述了,我们把它们仨放一起看。
一加一得到“二”,“二”的甲骨文是两条等长的短横线,本义就是数字“二”。如《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它的演变过程如下图:引申为“两样”“不同”“不专一”“不忠诚”等义。“三”就是三根等长的算筹,看图:表示数词“三”,《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也可以表示“多次”,如“三过其门而不入”……“四”就是四根横排的算筹,它的本义是“呬”,意思是“喘气”。
我们来看一下“四”的演变过程:从它的金文看很像鼻子在出气。后来假借指数词,如李密《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五。首先必须先来看一下“五”的甲骨文极其演变过程了: 4、六。
“六”的古字形像一间屋子,也就是“庐,”本义是“屋舍”。六的古音读作lu(第四声),与“庐”的古音相近,因而假借为数词。
5、七。“七”的甲骨文以及字形演变过程如下图: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它是在表示“一”的一横上加一竖,表示切断。
这是一个会意字,本义就是“切”。这一横一竖跟“十”非常相似,所以小篆在竖画下面留了个弯弯的小尾巴。
假借为数词。 6、八。
“八”的古字形就像一个被一刀切开的西瓜背对背的样子它的本义是“分”,《说文解字》:“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后来“分”的义项分走了,同音假借为数字“八”。
比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7、九。
“九”的甲骨文就很挥洒自如了,形状象人的胳膊肘弯曲的样子。“九”的本义是“肘”。
后来本义消失,假借表示数词。比如北宋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8、十。“十”的演变过程如下图:甲骨文中用一竖表示“十”,与表示“一”的一横相呼应。
金文在竖的中间加上圆点,篆文干脆写成了一横一竖。“十”是个表示完备的数字,可引申为“完备”和“十全十美”,是个指事字。
《说文解字》:“十,数之具也”。具,就是完备的意思。
2. 甲骨文1~10数字怎么写
甲骨文中的数字如下: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扩展资料:记载内容主要有四项:1、经过加工和刮磨的龟甲和兽骨,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
卜官在它们的边缘部位刻写上记述这些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的记事文字,称"记事刻辞";2、卜官在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巢槽,使骨质的正面裂出"卜"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叫作"卜兆",是据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的依据。在时代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写出占卜进行顺序的数字,这种数字也叫"兆序";3、甲骨文的主体部分是卜辞,即占卜活动结束后记录占卜活动进行情况与结果的刻辞。
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写在反面的;4、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3. 甲骨文里数字7怎么写
你这是阿拉伯数字啊?
看这两个网址吧
http://www.internationalscientific.org/CharacterASP/CharacterEtymology.aspx?characterInput=%E4%B8%83
http://www.internationalscientific.org/CharacterASP/CharacterEtymology.aspx?characterInput=7
4. 中国古代数字怎么写
我国的数字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5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数字的写法较为简单;第二种是用算筹表示数目。
1、甲骨文上的数字
“甲骨文上的数字”,顾名思义,就是刻在乌龟甲或牛骨上的数字。在殷商之前,我国人民把文字写在乌龟甲和牛骨上。当时的数字写法较为简单。
如下图所示:第一行是1~10的数字;第二行的数字分别为100、1000、10000。
2、算筹数字
算筹计数分为纵式和横式两种方法,如下图:
用算筹计数时:个位、百位、万位都用纵式;十位、千位都用横式;高位在左,低位在右;遇零空位。
遇到数字0时,就用一个空位表示。后来,编写上书时,就约定俗成以符号○代表数字0,这恰好与今天阿拉伯数字0的形态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