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所得税补税自查报告我俚是10年交的所得税少了点去年事务所已
***公司企业所得税补税自查报告 **国家税务局: 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对本企业2010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进行了自查,基本情况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 所得税 净利润 经自查发现,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业务招待费 元,不能税前扣除,需要调增;差旅费 元,不合符报销规定,需要调增。
通过调整计算,2010年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元,应补企业所得税 元。 ****公司(章) ****年**月**日 。
2. 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管理
招待费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一些接待费用。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支出严重超支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违规现象,尽管各级都三令五申,要压缩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接待应酬,但招待费超支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据笔者近期对有关镇、街道办事处办财政财务检查发现,全都存在程度不同地招待费超支现象,部分单位超标严重,年超支少则10多万元,有的甚至高达数十万元。
这与国家提倡的建设节约型政府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的管理,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严重超支问题已势在必然。
一、当前招待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财政监督检查实践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招待费支出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超支。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业务招待费标准,仍是财政部1998年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
其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检查发现,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招待费占公务费比例在10%-25%,一些单位经费虽然极其紧张,但据实列支的业务招待费却远远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
(二)报销手续不严,发票附件不全。很多单位在招待费报销时只有经手人和主管领导签字,许多大笔的招待费仅以一张和几张大额发票报销,无任何相关附件说明。
何时招待?招待谁?为何事由?由谁陪同?一概不知,支出事由不明确。报支的时间没有具体的限制,有的发票隔几个月才报销,有的在饭店签单,到年底才统一结算报账。
由于各单位对公用业务费开支的监督不严,造成许多不合理的开支蒙混过关。(三)巧立名目,隐匿招待费开支数额。
一些单位为了“控制”招待费开支比例,不在节俭上下功夫,反而在账务上做手脚,刻意掩盖业务招待费超支的事实,将业务招待费以其他形式进行报销。如有的将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以会议费名义报销甚至转到下属单位去报销;有的将业务招待费以购买办公用品的形式“巧妙”报销;有的将本单位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拿到职工食堂处理,有的还将业务招待费在单位出租房租金收入中直接坐支。
(四)违规结算,大额现金支付。一些招待费支出明显超过现金支付限额,却仍用现金支付,不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易产生以单位的招待费套取现金为私人服务或者起超标准发放奖金补贴等违纪违规行为。二、招待费超支的原因分析分析招待费超支的背后原因,有诸多因素,既有政策、体制、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因素,更有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制约不到位等主观因素存在。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现行“2%”的比例过低,已不适应现行市场物价水平。行政事业单位目前执行的业务招待费标准仍是财政部下达的《关于印发的通知》(财预字[1998]159号)文件中的规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间、部门间的交往逐渐增多,仍执行十几年前的2%的比例过低,标准显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单位在业务招待时,失去了合理有效制度约束,从而也变成了超支的理由。
超一万是超,超十万也是超,所以接待人或单位领导就以个人的喜好来确定接待的档次和规模,最终使业务招待费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招待费比率“一刀切”。
由于各部门之间业务性质不同,业务招待费的开支差别也较大。一些单位由于接待任务多、会议费开支、招待费开支较大,而另一些单位由于接待任务少,招待费开支也较少。
(二)专项招待费用增加。近几年来,行政事业单位承担地方发展和专项评比、检查的招待费用增多,一些单位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而引起招待费用超支。
(三)没有有效的手段和监督机制。在公务接待方面,目前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办法。
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已经十多年了,对现实的业务招待费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 在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招待费支出缺乏刚性约束,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超支招待费留下了隐患。
同时,对业务招待费没有形成有效的事前监督机制和事后追究机制,有些单位的问题即便在监督检查中被发现,也常常是单位的“特殊情况”而被网开一面,来个“下不为例”草草收场,从而造成招待费超支现象的屡查屡犯和屡禁不止。(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和技术的落后。
现金支付、先开支后报账的财务制度,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漏洞,致使单位业务招待费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以单位的招待费套取现金为私人服务或者超标准发放奖金补贴等,以及我们在财务报销环节中常见的凑发票报销,多开、虚开报销发票现象,就是钻这一制度漏洞的违纪违规为。
而电子消费不发达、发票联网核查等技术手段落后,也减少了在发票上做假的风险,方便了多开、虚开发票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