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系统概要设计怎么写
软件文档中概要设计也称“总体设计”,是开发人员在明确用户需求(要什么)后对系统的一个总体考虑(明确系统目标、设计原则,初步考虑数据库设计和功能设计),国家关于这方面有相关标准(概要设计说明书(GB8567-88))。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按下列提纲撰写内容:1.引言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1.2背景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列出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
]2.总体设计2.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包括]2.1.1系统功能2.1.2系统性能2.1.2.1精度2.1.2.2时间特性要求2.1.2.3可靠性2.1.2.4灵活性2.1.3输入输出要求2.1.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2.1.5故障处理要求2.1.6其他专门要求2.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的规定。
]2.2.1设备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
]2.2.2支持软件 [列出支持软件,包括要用到的操作系统、编译(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件等。]2.2.3接口 [说明该系统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协议等]2.2.4控制 [说明控制该系统的运行的方法和控制信号,并说明这些控制信号的来源。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2.4结构 [给出系统结构总体框图(包括软件、硬件结构框图),说明本系统的各模块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模块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模块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2.5功能需求与系统模块的关系 [本条用一张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模块的分配关系。]2.6人工处理过程 [说明在本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
]2.7尚未解决的问题 [说明在概要设计过程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3.接口设计3.1用户接口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相应的回答信息。
] [说明提供给用户操作的硬件控制面板的定义。]3.2外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
]3.3内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4.运行设计4.1运行模块组合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块的支持软件。
]4.2运行控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4.3运行时间 [说明每种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不涉及软件设计可不包含]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软件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软件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系、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各个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6.1出错信息 [用一览表的方式说明每种可能的出错或故障情况出现时,系统输出信息的形式、含意及处理方法。
]6.2补救措施 [说明故障出现后可能采取的变通措施。]6.3系统维护设计 [说明为了系统维护的方便而在程序内部设计中作出的安排,包括在程序中专门安排用于系统的检查与维护的检测点和专用模块。
] 概要设计是一个设计师根据用户交互过程和用户需求来形成交互框架和视觉框架的过程,其结果往往以反映交互控件布置、界面元素分组以及界面整体板式的页面框架图的形式来呈现。这是一个在用户研究和设计之间架起桥梁,使用户研究和设计无缝结合,将对用户目标与需求转换成具体界面设计解决方案的重要阶段。
[1] 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需求分析得到的系统扩展用例图转换为软件结构和数据结构。设计软件结构的具体任务是:将一个复杂系统按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建立模块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确定模块间的接口及人机界面等。
数据结构设计包括数据特征的描述、确定数据的结构特性、以及数据库的设计。显然,概要设计建立的是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与计算机无关。
(1)层次图。层次图用来描绘软件的层次结构。
一个矩形框代表一个模块,方框间的连线表示调用关系。如图,最顶层的方框代表正文加工系统的主控模块,它调用下层模块,完成正文加工的全部功能。
第二层的每个模块完成正文加工的一个主要功能。(2)HIPO图。
HIPO图是IBM公司发明的“层次图加输入/处理/输出图”。层次图加上编号称为H图。
在层次图的基础上,除最顶层的方框之外,其余每个方框都加了编号。层次图中每一个方框都有一个对应的IPO图(表示模块的处理过程)。
每张IPO图应增加的编号与其表示的(对应的)层次图编号一致。IPO图是输入/加工/输出图的简称。
(3)结构图。结构图是Yordon提出的进行软件结构设计的工具,结构图和层次图类似,一个方框代表一个模块。
2. 系统有哪些特性呢
系统的特性 系统具有如下的特性: 整体性: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不是简单的集合在一起,而是有机的组成一个整体,每个元素都要服从整体,追求整体最优。
这就是所谓全局观点。 层次性:系统是有层次的。
系统的每个元素仍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例如社会经济系统下属工业系统、农业系统、交通系统等,而工业系统又可以分为机械工业系统、冶金工业系统。 。
还可以继续分下去。 相关性:系统内各个元素(或各个子系统)是有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目的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目的或目标。 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中。
在系统中,称有意义的元素为实体(Entity),表示实体特征的称为属性(Attribute),实体在特定时间的运动叫做活动(Activity),描述系统在任何时间的必要变量叫状态变量或简称状态(State),表示状态变化的出现称事件(Events)。 2。
2。2系统与环境 一个系统之外一切与其相关联的事物构成的集合,称为系统的环境。
系统从环境中产生,又在环境中运行、延续和演化。系统只有涌现出特定的整体性,才能适应环境。
3. 系统类型
Windows 开发商 Microsoft Windows98/me Windows2000/XP Windows Server2003 Windows Vista Windows98/me是基于MS-DOS的混合的16/32位操作系统正慢慢的退出PC舞台了,2000/XP以及Server2003都是基于WindowsNT的32位操作系统,XP/Server2003已经有64位版本了。
Vista是微软最新开发的版本预计在2006年推出。主要支持Intel,AMD,后来增加了对PowerPC,MIPS的支持。
微软的操作系统基本上统治了个人PC市场,大概占了90%的市场份额。 UNIX-like AIX 开发商 IBM AIX是Advanced Interactive eXecutive的简称,它是IBM 公司的UNIX操作系统,整个系统的设计从网络、主机硬件系统,到操作系统完全遵守开放系统的原则. RS/6000 采用IBM 的UNIX操作系统-AIX作为其操作系统.这是一个目前操作系统界最成功,应用领域最广,最开放的第二代的UNIX系统。
它特别适合于做关键数据处理(CRITICAL). 支持PowerPC POWER处理器. 目前的版本是AIX 5L 5.3, 支持64棵处理器,2TB内存,16TB JFS2文件系统,16TB JFS2文件. HP-UX 开发商 HP 惠普公司在1996年随着推出64位PA-8000处理器,开始了64位技术的实施计划,它形成了工业界运算最快的商业和工程技术应用服务器的基础。为了与先进的硬件配套,惠普公司已经逐步地把64位功能放入惠普公司在工业界领先的UNIX操作系统HP-UX。
HP-UX 10.10和10.20分别具有非常大的文件系统和文件。 HP-UX 11.00也有32位版本,使得基于32位PA-7X00系统也可以得到HP-UX 11.00的新功能和特色;基于PA-8X00的K系列和T系列系统的客户要在HP-UX的32位或64位版本之间做出选择。
惠普公司单机系统性能在工业界领先(39,469TPMS)的V系列系统,只可以运行64位的HP-UX 11.00。 主要运行于HP公司的PA-系列处理器以及Intel的安腾系列处理器上. 最新的版本HP-UX 11i v2. 可以管理128棵处理器,1TB内存,32TB文件系统,最大2TB的文件。
IRIX 开发商 SGI SGI公司最早是专门生产图形显示终端的, OpenGL标准便是由SGI提出来的.公司开发的这个操作系统是主要运行在基于MIPS处理器的图形工作站上,1992年SGI收购了MIPS, 1998年MIPS又脱离了SGI成立MIPS技术公司.2003年SGI推出了基于Linux的Altix系列操作系统. Mac OS X 开发商 Apple Apple公司的Macintosh机上的操作系统, 苹果机主要用于图形领域,在图形处理领域占有很大市场份额。Mac OS是首个在商用领域成功的图形用户界操作系统。
Mac OS9及以前的版本都在搭在苹果机上销售的。它不支持其它设备,每当有新的设备时都要通过添加扩展来支持设备。
新的Mac OS X结合BSDUnix、NeXTStep和Mac OS 9的元素。采用Unix风格的内存管理和抢占式多任务处理,它的最底层建基于BSDUnix的内核,实行的是部分开放源代码。
现行的最新的系统版本是Mac OS X v10.4.2。 只能运行在PowerPC G3以上处理器的苹果机上,苹果公司正在跟Intel合作,表示以后苹果机会采用x86处理器。
Solaris 开发商 SUN 最早也是基于BSD Unix开发的,那时就直接叫Sun OS,从Sun OS5以后就以Solaris的名字面市,从Solaris10开始它也是免费开源的软件了,开始主要是为SPARC和x86写的,后来经过一些改动也可以支持一大批的处理器.Solaris10开始支持64位处理器. FreeBSD 开发者 Nate Williams,Rod Grimes,Jordan Hubbard. Bill Jolitz的 386BSD发展形成3个分支FreeBSD,NetBSD,OpenBSD了,这些都是免费的开源操作系统。第一张FreeBSD光盘是在1993年12月发布的。
FreeBSD 是一个在个人电脑上执行的作业系统,主要支持x86处理器,其他跟 Intel 相容的 CPU 如 AMD 跟 Cyrix也被支持。 FreeBSD 能提供你许多昂贵工作站才有的先进功能,这些特色包括: 抢占式多任务处理. 完整的 TCP/IP 网路功能 包含 SLIP, PPP, NFS 跟 NIS。
内存保护(Memory protection) 能确保一个使用者不能打扰其他人。而一个应用程式也不能影响其他的程式。
标准的 X 视窗系统 (X Window, X11R6) 提供良好的图形用户接口(GUI)以便在一般的 VGA 显示卡以及萤幕上使用, 并且提供完整的原始程式码。 能直接执行在其他作业系统 (如 SCO, BSDI, NetBSD, Linux 跟 386BSD)上编译的 (Binary) 程式。
数以千计 可以直接执行(ready-to-run) 的应用程式, 可以在 FreeBSD ports 及 packages 中找到。 免去你上网路到处找软体的苦境。
需要时才置换的虚拟记忆体(Demand paged virtual memory 以及合理的虚拟记忆体及档案缓冲区之缓冲功能(merged VM/buffer cache) NetBSD 开发者 NetBSD小组 NetBSD是一种完全免费的类UNIX操作系统,它是一个重于夸平台应用的 BSD分支,它支持50多种硬件平台,具有高度可移植性和硬件平台兼容性.它可以运行在从64位alpha服务器到手持设备的多种硬件平台上. NetBSD的清晰设计以及它的众多高级特性使得它不论作为产品还是研究环境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而且它对用户在资源上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其上的应用程序很多都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 OpenBSD 开发者 由NetBSD的前核心成员Theo de Raddt领导。
4. 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特性
WindowsXP中文全称为视窗操作系统体验版。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款视窗操作系统。它发行于2001年10月25日,原来的名称是Whistler。
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版本,家庭版(Home)和专业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消费对象是家庭用户,专业版则在家庭版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为面向商业的设计的网络认证、双处理器等特性。且家庭版只支持1个处理器,专业版则支持2个。字母XP表示英文单词的“体验”(experience)。
WindowsXP是基于Windows2000代码的产品,同时拥有一个新的用户图形界面(叫做月神Luna),它包括了一些细微的修改,其中一些看起来是从Linux的桌面环境(desktopenvironmen)诸如KDE中获得的灵感。带有用户图形的登陆界面就是一个例子。此外,WindowsXP还引入了一个“基于人物”的用户界面,使得工具条可以访问任务的具体细节。
它包括了简化了的Windows2000的用户安全特性,并整合了防火墙,以用来确保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微软的安全问题。
WindowsXP的最低系统要求:计算机使用时钟频率为300MHz或更高的处理器;至少需要233MHz(单个或双处理器系统);使用IntelPentium/Celeron系列、AMDK6/Athlon/Duron系列或兼容的处理器,使用128MBRAM或更高(最低支持64M,可能会影响性能和某些功能),1.5GB可用硬盘空间,SuperVGA(800x600)或分辨率更高的视频适配器和监视器,CD-ROM或DVD驱动器,键盘和Microsoft鼠标或兼容的指针设备。
WindowsXP,或视窗XP是微软公司的一款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XP于2001年8月24日正式发布(RTM,ReleasetoManufacturing)。它的零售版于2001年10月25日上市。WindowsXP的外部版本是2002,内部版本是5.1(即WindowsNT5.1),正式版的Build是5.1.2600。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版本:专业版(WindowsXPProfessional)和家庭版(WindowsXPHomeEdition),后来于2005年又发行了媒体中心版(MediaCenterEdition)和平板电脑版(TabletPCEditon)等。
WindowsXPHomeEdition家庭版是面向家庭用户的版本。由于是面向家庭用户,因此家庭版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缩水,主要表现:
1、没有组策略功能
2、只支持1个CPU和1个显示器(专业版支持2个CPU和9个显示器)
3、没有远程桌面功能
4、没有EFS文件加密功能
5、没有IIS服务
6、没有访问控制
7、不支持多语言功能
8、不能归为域
9、没有连接Netware服务器的功能
5. 结合系统的特性举例说明制造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通俗点解释就是,一个图片在照相机拍摄、电脑上显示、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效果总会不一致,相信你应该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为了使得在所有设备上图片尽可能一致不出现差别,国际上一些厂商联合制定了这么一个标准,使用ICC也就是你说的色彩描述文件来对它进行规范,我的理解它的实质就是把单个设备的表现效果都换算成标准配置在一个文件里,打一个比方吧:假定用数字表现颜色,我们给颜色设一个标准显示状态,叫A,某个颜色在A状态下为1,用B打印机打印出来颜色就变了,成了1.5,C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则是0.7;现在电脑连着C显示器和B打印机,要打印怎么办?我们分别给B和C配一个文件,把它们的各种颜色跟A的换算关系都写在里面,打印时用这个文件换算过去,先把C显示器上的颜色换算成标准颜色也就是A的颜色,再把标准颜色换算成打印机B,就可以保证最后打印出来的颜色跟显示器上的一样了。以后我们再用显示器D、打印机E……只要都给它们各自配一个文件,里面写上跟A的换算关系,这样无论用哪几台设备搭配,最终效果都能保持一致。
这个A,就相当于ICC标准。当然,同一打印机由于耗材的不同,打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一个打印机还要与不同种类的耗材分别搭配不同的配置文件,才能保证最后效果的一致……下面是网上搜来的资料:——关于计算机的ICC 前两天一位朋友说他拍了许多照片想处理一下打出来。
不过在看网上关于处理、打印照片的简单教程的时候总是会看到一个叫“ICC文件”的东西,又是校正又是设置的,貌似很高深的样子。于是就想问一下,ICC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ICC是一群人,确切的说是一个组织,是1993年由包括Adobe、Apple、Kodak、Microsoft在内的数十家公司发起并成立的,全称是国际色彩联盟(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简称ICC。
该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各个设备、软件之间形成统一的色彩标准,即ICC标准。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输入设备(如数码相机)、显示设备(如显示器)、输出设备(如打印机)能够自始至终地保证色彩被准确重现。
ICC借助于一个独立的色彩空间,即设备色彩特征描述文件连接空间/参考空间(Profile Connection Space,缩写PCS)作为色彩空间转换的中间色彩空间,通过彩色设备色彩空间(RGB或CMYK)和PCS空间之间的联系,为该设备建立设备特征描述文件(Profile),从而实现了对色彩的开放性管理,使得色彩传递不依赖于彩色设备。PCS空间是通过XYZ空间或LAB空间来定义的。
ICC标准总共规定了7种特征描述文件Profile,其中包括:3种基本设备的特征描述文件Profile,即输入设备Profile文件、显示设备Profile文件和输出设备Profile文件;4个附加的特征描述文件Profile,即设备链接Profile、色彩空间转换Profile、抽象Profile和被命名色Profile。 是不是听起来很复杂?其实换一种说法就会很简单。
假如我们把图像当做一道菜,那么显示设备就相当于一个厨师的味觉,输出设备相当于一个食客的味觉。或许厨师和食客都觉得自己的味觉很正常,但是你能保证厨师和食客对味道的感觉就肯定一样么?当然不能。
那么为了避免出错,我们把厨师和食客的味觉全部舍弃掉,直接按照标准的食谱制作,按照盐xx克、油xx毫升、辣椒xx个之类的标准制作。最后得到的菜不管厨师和食客感觉如何,最起码,一道菜被真实还原了。
ICC文件,就相当于一个食谱的标准项目和单位;而ICC文件的调校,就相当于把食谱中各个项目和单位统一,放盐的时候不能说“少许”,而是要说“xx克”。当然,这是Frank自己的理解,也许有些牵强了:)。
——百度百科是因为用翻译软件翻的,所以不知所云,搜集整理又重新翻译了一下:ICC色彩管理印刷工作流程中涉及到许多图像设备,如数码相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打样机、印刷机和显示器等,但是每一种设备都有不同的色彩表现能力。例如,在一个数值为R=128,G=128,B=128 的像素点,应该产生一个完全的中性灰色调,但是在一些设备上,这个灰看起来偏暖,也就是发红,或者在另外一些设备上,这个灰看起来偏冷,也就是发蓝。
设备的这些固有特性使一幅图像从一个设备传到到另一个设备上的时候,图像色彩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预见性都很难保证。国际色彩联盟(ICC)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 1993 年由苹果电脑和其它7家公司创立了ICC,现在ICC有超过70家设备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成员,包括 SONY,HP,Creo,Adobe 和 Quark 等。其作用就是创建色彩管理的标准和核心文件的标准格式。
所努力开发的核心就是 ICC Profile(ICC 色彩特性文件)和色彩管理模块(CMM)。这两者保证了色彩在不同应用程序,不同电脑平台,不同图像设备之间传递的一致性。
——什么是ICC色彩描述文件 我们知道,一个数码图片在其内部数据不改变的情况下,在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上,会因不同的色彩还原方式不同而得到不同表现结果。这也使得影像重现变成一个难题:如何让扫描的影像数据再次输出之后得到的图像与原稿一模一样?如何让同一个图片文件在不同打印机或印刷设备上印刷出来的效果一致?如何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