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长写给孩子的微家书50
例文
孩子在家做没有做?是为了完成任务做还是家长给钱给物奖励做?或者是孩子自愿乐意做?没把情况说清楚,又如何让人帮你写评语?诚实,不是只是我们教孩子,家长自身的言行同样是很重要的榜样。对孩子的评价,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孩子自愿乐意做孩子在家乐意做家务,体贴关心父母,孩子的行为很让家长欣慰,也深感孩子在老师的帮助教育下,懂得热爱劳动,关心父母。在此,感谢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也希望孩子能一如既往,至始至终。好的地方要写出来,不好的地方也不能写的很直接,最好是把小缺点写下来,让老师对孩子有个好印象
2. 给孩子微家书
给孩子的励志家书
xx好女儿:
爸妈首先祝你在学校身体健康!学习愉快!
初三的时光真如白驹过隙,转眼离中考就只有百日之短了,在学校召开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之际,我们回想你半年多来的刻苦努力和取得的巨大进步,总结你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用心给你写一封饱含鼓励和期待的家书,希望女儿能再接再励,一鼓作气实现自己的中考目标!
首先通过你的勤奋努力证明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你踏进一中始,我们就看到了你可喜的变化: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在时间上充分抓紧;写作业认真、效率提高;会主动复习和预习;能理智的取长补短,扬长补缺,努力提高了英语和历史、政治的成绩;最值得表扬的是学的越多越能虚心,能针对难题和新课和爸爸请教、探讨。这样的努力换来了成绩上的突飞猛进,从班级的41名前进到16名,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成了我们的骄傲,更增强了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一次考试一次飞跃当中,我们通过对比你们全班同学的各科成绩,发现你的潜力仍在,数理化年级排名均在前100名甚至前50名之内,其他科目反差较大,都排在200名之外,这就传递给你一个进步空间还很大的信息,因为在有限的百来日内别人提高数理化成绩的空间远远要比你提高副科的难度大得多,所以你要静下心来,做到对长科心中有数:即使考题再千变万化,也离不开你已熟练掌握的课本知识,只要在考前这段时间中逐章节逐知识点的踏实复习,不留死角就可以保证拿到满意的分数!对背诵的其它科目要拿出比平时更多的精力,进行理解性记忆,语文考试范围内的古诗文要保证不丢分;英语要抛开胆怯心理,越是不会的专项题越是要咬牙拿下,克服一个是一个,争取拉小和英语强手的差距;历史和政治要理解记忆,学会运用专业词句答题,有条理的答题,找到答题技巧。
现在迫在眉睫的是体育和实验考试,希望你能在这几天多跑步,用心找到实心球的要领、技巧,抓紧练习,争取在第一仗拿到漂亮的成绩,你后续的压力就会小一些,切记!
女儿,最后还是要说你最嫌啰嗦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身体!春天的季节一天之内温差很大,注意保暖,形象远没有健康重要!春季干燥,为了不上火不感冒一定要保证喝水,三餐注意不吃垃圾食品,保证营养和水分,只有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保证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爸妈总有千言万语,也叮嘱不完对你的生活和学习的惦念,欣慰的是我们的女儿越来越懂事,我们相信我们的女儿一定行!坚持就是胜利!让我们一起在这关键的百日之内鼓足干劲,冲刺一回!
爱你的爸爸妈妈
3. 作文微家书不超过300字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收到我的信,你们一定会感到意外吧,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把满怀的感激托付笔端,倾诉我的情思。我时常觉得自己如同阳光下可爱的精灵,在美丽的梧桐树下欢乐地奔跑,而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像一只神奇无比的手,推动着岁月轮回更替,我成长的青春与你们衰老的年龄形成反比!
爸爸呀,您还记得吗?去年的今天,您临时被叫去出差。很晚了,您还没回来,我怀着失望的心情尝了妈妈亲自做的长寿面,准备睡觉。“叮铃铃!”这么晚了,谁还打电话呀!我心里一边嘀咕一边拿起话筒:“喂”,“女儿,是爸爸!”我听到您的声音,旁边还掺杂着一些噪音,急忙问:“爸爸,您现在在哪儿?干什么呢?”“女儿,爸爸出差在外,祝你生日快乐!”我伴随着您的祝福进入甜蜜的梦乡。第二天醒来,发现床边有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上面插着一张贺卡,上面写着:“女儿,对不起,我没来得及给你过生日,这礼物算是我迟到的祝福吧。明年你生日,爸爸再送个最好的礼物!——爸爸。”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女儿呀,你爸爸昨天在外地完成工作后连夜回来买了礼物送给你,今天一大早又出去工作了。”爸爸啊,您是世上最好的爸爸!
妈妈,您还记得吗?十三年前的今天,您生下了我,那是我人生的开始。有人说,人类一生下来所能表达的最甜蜜的语言,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母亲”这个词,简单而又伟大。上幼儿园,您叮嘱我不哭不闹,听老师的话;过马路时,您告诉我要遵守交通秩序,不乱闯红绿灯……您是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对长辈孝顺体贴;您是一头勤劳的老黄牛,脚踏实地;您是一滴无私的雨露,慷慨奉献……纪伯伦的散文《母亲》中写着这样的一段话:“‘母亲’这个词,蕴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就好像种子隐藏在地心里一样。它在我们悲伤或欢乐的时刻,从我们的嘴中迸发出来,就好像芳香在晴空万里或细雨蒙蒙时从玫瑰花芯中散发出来一样。”是啊,妈妈,您是我枕靠的胸膛,祝福的手臂!
爸爸妈妈,是你们,教会了我关爱、体贴、孝顺、宽容,学会了感恩!
这薄薄的信纸又怎能承载我的千言万语?我只能默默地祈祷——
4. ,撰写微家书内容
50年代中期,傅敏在北京读大学,寒暑假回上海探亲的他便有机会读到父亲及哥哥的来信,当时他就意识到这些信决非普通的家信,而是作为艺术家的父亲对走上艺术之路的孩子这两代人关于艺术、关于人生的交流。
决定把这些信拿出来出版已经是20多年后的事了。1979年,傅敏赴英国探亲时即开始着手整理保存在哥哥那儿的信。
1980年回国后,为父亲开完平反追悼会后不久,时任三联书店负责人的范用先生来找他,表示有意出版这些信,范用说,他是从楼适夷先生那儿得知傅雷的这些信的。作为傅雷先生的挚友,楼适夷曾读过这些信,深知这些信的价值,他还叮嘱傅聪要好好保存这些信。
傅敏同意了范用先生的请求,当时的责任编辑秦人路至今还记得,素来仰慕傅雷先生的范用在拿到书信文稿时是怎样的大喜过望。 1981年,《傅雷家书》出了它的第一版,那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不及15万字,只有200多页,白色的封面上,是傅雷先生的侧影,下方是一支洁白的羽毛管笔。
这是由傅雷的好友、时任中央工艺美院的院长庞学勤设计的。 《傅雷家书》的出版受到了出人意料的欢迎,欣慰之余的傅敏不免有些遗憾:“本来,这本书应该更厚一些的,有一些信丢失了。
我父亲写给我哥哥的信,我母亲都曾抄下来、留作底稿,但‘**’抄家时,都被抄走了。”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85年。
那年,上海音乐学院退还给傅敏一大包东西,在这些东西里,傅敏惊喜地发现有父亲写给哥哥的信的底稿。说起这包东西的发现,还是个小小的意外:上海音乐学院办公楼的二楼有一间堆放杂物的小屋,“**”中的小字报、传单、简报将其塞得满满的,后来,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一包黑纸裹着的东西,打开黑纸,包里的信封上写着傅雷的名字。
材料交给了院领导,当时的院长贺绿汀同志一见,当即表示:“交给傅雷的家属。”这一大包东西就这样到了傅敏的手里。
在这些新发现的信的基础上,1988年《傅雷家书》出了它的第3版,添加了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有1959年以后傅雷先生写给傅聪的信,有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为书中英文所做的注释及她撰写的一篇文章,全书的字数已由15万字达到22万字。书的封面也由庞学勤先生重新设计了:蓝色的背景上一支洁白的羽毛管笔。
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1997年傅敏先生的一次英国之行,又使他有了意外的收获。当年,傅雷先生写给傅聪的老师、波兰钢琴家杰维茨基的十几封信,由杰维茨基的遗孀不久前交给了傅聪,傅聪此时交给了弟弟。
两位大师有关音乐的交流与探讨便成为《傅雷家书》新添的一部分。1998年,《傅雷家书》出了它的第5版,字数比以前又增加了,达到27万字。
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它总是不断地增加着新的内容,它每一次的再版,都意味着一次新生。书愈来愈厚了,这份厚重不仅在于它每一次的增订都包容进傅雷先生对于人生,对于艺术的新见解,对儿子、友人殷殷关怀的情意,还有家书出版十几年来,那么多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对这本书的厚爱。
临行前,傅敏先生向我透露了一则消息,也许不久,《傅雷家书》就会出版它的第6版,因为傅聪前妻的父亲梅纽因大师同傅雷先生的通信,不久前也交到了傅敏的手里,目前,这些信已交给金圣华女士翻译了。不懂法文的傅敏无法得知信的内容,但可推知,两位在音乐修养上都有极高造诣的大师所谈一定是非常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