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啊
附:小文《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 ——(方舟8岁时作)
一次,我和妈妈去她的一个同学家里,我看见那位阿姨挺了个大肚子,便问妈妈:“阿姨的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妈妈说:“阿姨肚子里是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我想:他(她)们出来倒容易,但是怎么进去的呢?而且那么大的妹妹或者弟弟怎么可能进到肚子里的呢?
妈妈左看看,右瞧瞧,悄悄地说:“孩子原来不是这么大,而是一个小种子。”那“种子”是从哪儿来的?妈妈说:“当然是爸爸撒的呀。”我当时真以为是爸爸拿着撮箕一样的东西往妈妈肚脐眼里撒呢。妈妈哈哈大笑,接着忍住笑,神经兮兮地对我说:“这件事你还是不知道为好。”我求爷爷,告奶奶地苦苦哀求:“告诉我吧,告诉我吧!”妈妈说:“回家再说吧,不要在大街上吵。”
回到家,我追着问妈妈:“爸爸的种子是怎么到你肚子里去的呀?是不是你一口把它吞下去的呀?”妈妈又大笑起来,说:“不是的,你想一想,吃到肚子里的东西会怎样呢?”我说:“消化了呗,有的就拉出来了。”她又问我:“除了嘴巴以外,还有哪个通道可以进入我们的身体呀?”我想了想说:“还有屁股呀!”妈妈说:“是这样的,小便和大便的通道中间还有一个通道,叫着**,‘种子’就是从这里进入妈妈的身体的。你现在还用不着,所以就没有注意到。”
妈妈说:“你想不想知道爸爸的‘种子’是从哪里来的呀?”那还用说,当然是商店里买的呗。妈妈又大笑起来,说:“不是的,你以为‘种子’是什么样的?”我说:“跟米差不多。”妈妈又笑,说:“不是,其实爸爸身体里排出来的,叫**,里面有千千万万个精子,像小虫子一样,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我想,那爸爸的**是怎样进入妈妈体内的?我还是不知道。妈妈又说:“这件事你还是不知道为好吧。”我说:“是不是像蝴蝶一样躬着腰,尾巴对着尾巴?”我用手做着蝴蝶的动作,一上一下地扇着。我这句话又逗得妈妈合不拢嘴。最后,她终于张开金口了。她说:“差不多是这样的呀。”我想了想说:“咦,好恶心人呀!”
现在我知道了,精子进入妈妈的体内就变成孩子了。妈妈又说不对,她说:“千千万万个小精子到了妈妈肚子里还要赛跑,看谁先占领一个目的地,叫‘卵子’,再经过十个月才慢慢变成孩子。”妈妈说,“你跑得最快,得了个冠军,所以你就变成了一个又漂亮,又聪明的孩子。”啊,我真是太高兴了。那其他的精子呢?妈妈说:“都死光了,又排出体外了。”我说:“那么多的精子都被冲到下水道里,那下水道里不全都是孩子吗?”妈妈说:“胡说八道,那怎么可能呢?”
那么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呢?其实我知道是从肚子里出来的,医生在妈妈肚子上划一刀,我看电视上都是那么演的。可是妈妈的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她说:“那是不顺利的的生法,顺利的话应当是从**里生出来的。”
最后妈妈说:“你要不要知道爸爸制造‘种子’的器官呀?”她拿出笔来要给我画。我赶紧摆摆手不让她画。我说:“有一次,一个流浪的男孩坐在板车上,专门把**露出来让过路的人看,我无意中看了一眼,倒还有感想,感想是:好恶心呀!”
这时,我好象详详细细`完完全全地知道了孩子是怎么来的了,——原来怎么麻烦呀。
2. 宝宝是怎么来的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在体重的正常范围内(2.5公斤~5.0公斤),出生时越重的婴儿将来越聪明,至少到青年前期是这样。纽约市的科学家对3500名儿童进行了研究,研究者用传统的方法测量了儿童的智力,并对这些儿童的兄弟姐妹也进行了测量,以便把出生时体重与营养等其他因素区分开来。研究发现,儿童在七岁时的智力与出生时的体重直接相关:出生时体重较重的儿童在智力测验中得分较高。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较重的婴儿出生前的大脑发育在关键期获得的营养较多的缘故。研究还发现,男孩出生时的体重与未来的智力发展方面的关联要比女孩大。
英国的一项大型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研究人员对出生于1946年3月某周内的3900名婴儿进行了为期40多年的跟踪研究,以期发现出生体重与日后智力发展的关系。研究人员在这些婴儿长到8岁、11岁、15岁、26岁和43岁时对他们进行了智力测试,结果显示出生体重确实影响日后的智力发展。两者之间是相关的年龄是8岁。8岁时在阅读理解、单词发音、词汇和非言语推理的综合测试中,出生时体重较重的儿童比较轻的平均得分高44%。这一差异一直保持到26岁。但当他们11岁时,其差距降低到30%。到43岁时,已经很难测出出生体重对他们智力的影响了,这可能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最终超过了出生体重的影响。这是首次对婴儿出生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与其智力关系的研究。此前的研究都是集中在低体重儿(2.5公斤以下),结论是他们将来的智力发展很可能不健全
3. 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一、成长的信号
孩子们的提问,不仅仅是好奇心的体现,更是他们不断成长的信号。我们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应避免使用“路边捡回来的”等话语来敷衍孩子。因为成人一旦作出一个错误解释,就不得不用更多的错误解释去应对孩子。而这样的误导会对儿童理解科学概念产生不利影响。
二、我是这样来的
布奇奇思妙想里,给家长的话里说道:当孩子对自己从哪里来产生兴趣时,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态度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既能解答孩子的疑问,又能沟通亲子间的感情。
这期的布奇不但教会我的孩子,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人类最基本的感觉外.还教会了几乎所有宝宝都会问妈妈的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原来我是爸爸身体里的一颗小种子,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把我放进了肚子里,我就这样一点一点长大,要在妈妈肚子里呆九个月才被妈妈生下来,这世上每个小宝宝都是这样来的!
儿子看到这里,突然抱了抱我,说,妈妈,原来我是这样来的呀,妈妈真辛苦!儿子把我感动的眼泪在眼里打转。临睡前,小子一屁股坐到我的大肚子上,两手抓住我的衣领,嘴里喊着:骑马马!我来回晃他,每每掉到床上,他总是乐得嘎嘎地笑。我问他,宝宝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他就翻开我的衣服试图伸小脑袋进去。。还指着我肚皮那一道伤口说,妈妈这里痛痛了。
从故事书里,就解决了为人父母难以启齿的问题。性是人的天性,到了该懂的时候自然会懂,就像会走路是人的天性,只需要时间来成全一样。孩子终究有一天会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但到了那个时候,她就理解了大人为什么要那样说;同时,我也相信,到这个时候,她就已经有了是非观,完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了。
正确的两性观绝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是一个人整个价值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孩子只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他一定会同时有健康的两性观。
4. 当孩子问我“我是如何来的
还记得儿子刚上二年级,有一天他兴冲冲回家,拿出学校刚发的自然课本,翻到最后面指给我看:“妈妈,你知道小孩是怎么生的吗?”当时真是有点儿蒙,没想到刚刚上学的小豆包居然开始学人类的发育史了。
看到儿子小脸儿上满是“你知道吗?我可知道。”的严肃神情,我赶紧放下手中的报纸,装作不明白的样子向儿子求教。
儿子一边翻着课本,一边像讲课一样告诉我,“小孩在妈妈肚子里时叫胎儿,胚胎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儿子将书中的图片指给我看,“圆圆的是卵子,有小尾巴的是精子,这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开始还有尾巴呢,后来就没了”(儿子念卵子和精子的时候“子”字都是轻音)原来书中的知识到此为止,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儿子小时候我曾经给儿子指着肚子上的一道刀疤,告诉儿子他是医生用手术刀把妈妈肚皮切开,取出他来的。随着儿子长大,我虽然已经意识到孩子会更深一步问到“他是如何来的”这个问题,可是我觉得怎么也得等到儿子十岁左右,等他再长大些给他讲。
没想到这个问题居然会以这种方式摆到我面前。 这时儿子看着我,等着承受我夸奖赞美的语言的狂轰乱炸,倒是让我感觉很是尴尬。
我知道,是时候给儿子上好这人生的第一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