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佛该怎么拜
一般人拜佛总喜欢站在佛前中间的位置上,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丛林(寺院)里的规矩只有住持和纠察才可以在中间的位置上礼拜。其他人应该站在左右两边才对。
拜佛时应先于佛垫前边站好,两脚距离应前八后二(寸)为宜,两手当胸合掌,然后问询,问询时背与腰的角度应在90º与120º为宜,两手作弥陀印(左手掌与右手背相叠)或观音印(左手背与右手掌相叠),头部抬起时,两食指相对呈一定角度,两拇指并齐至于两食指中间,两食指向上置于眉心为宜,然后放下,合掌,并开始礼佛。
礼佛时上身要慢慢靠向拜垫,两腿渐渐向下弯曲,先将右手按住拜垫中间,待左手伸至前方后再将右手移至右前方,此时两膝自然置于拜垫边缘,头部也自然置于两手之间,既所谓五体投地也。五体投地后,两手翻掌向上,并稍微伸出头部1-2寸,表示蒙引之意。
直立时应先将两手翻掌向下,再移右手至拜垫中间,左手离开拜垫后当胸作半合状,腿徐徐直立,然后右手离开拜垫与左手作合掌状并站直身体。如是三拜后,再行问询,算是跟佛菩萨告别再见之意,这样整个拜佛仪轨才算圆满。
其实,拜佛不是目的,学佛才是目的,心中敬佛才是真正的拜佛,我们拜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无限慈悲心,学佛身处烦恼而常具有的清静心,学佛为救度众生而宁下地狱,常住庄严的地狱大无畏牺牲精神,所以当我们置身佛前准备拜佛时,口中就要默念佛菩萨,脑里观想佛菩萨形象,此所谓身、口、意三业相应。这样拜佛的功德才算圆满,才能起到“礼拜一拜,罪灭沙河”之功效。
2. 拜佛应该怎么拜
首先至诚恭敬,洁净身体,大拜佛时首先问讯,弯腰九十度,眼微闭看着膝盖,问讯完毕,双手合十于胸前,将手举过头顶意想南无佛。再将手放到唇边意想南无法。再将手放到胸前意想南无僧。双手一直保持合十姿势大拜下去(整个身体着地),全身着地后,将双手合十至颈部再放下起身分三步回位,完成一次大拜佛。完成大拜佛后,再次问讯。
小拜时,首先问讯,弯腰九十度,眼微闭看着膝盖,问讯完毕,双手合十于胸前,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应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臀部应紧贴足跟。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拜垫。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拜垫,即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以额头接触地面拜垫,并非头顶去接触地面拜垫。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头离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左掌举回胸前,右掌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再次问讯。
3. 拜佛磕头有什么说法,怎么拜
净空法师:拜佛
1 我们无论修哪一宗,无论修哪一个法门,都要“静”。静就是定,就是不动。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的手段、方法,都是修“静深不动”,绝对不会有个法门教你修动。
2 拜佛也是一个行门,有人专门用这个方法修行,我们每天早晚拜佛,这是不是修“静深不动”?是的。也许你要问,拜佛时身体在动,不动怎么拜佛?你要晓得,这个不动是讲心不动,不是说身不动。
3 拜佛,身动心不动;你身不动,一天到晚面壁,心里还在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处?佛法是叫你一心不乱,不是叫你一身不乱!拜佛心不动,心里面澄到极处,清净心就现前。
4 我们学佛人,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用什么方法,统统都是修清净心,都是修不动心,唯有不动心才能成就。
5 诸位要知道,养心要静,养身要动。佛门的礼拜,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法,五体投地在那里做运动。
6 我们拜佛,身礼敬阿弥陀佛,口称阿弥陀佛,心里头想阿弥陀佛,三业恭敬。拜佛的时候心地恭敬,这个恭敬心就是一念不生。
7 以清净心来拜佛,这是最恭敬的。一面拜佛、一面心里还在那里祷告,“佛菩萨你要保佑我”,那就不灵了。你是以妄想心在那里拜佛,怎么可能会有感应?
8 也许有人问,我心里有愿有求,我不说出来,佛怎么知道?佛要是不知道,他就不叫做佛了,佛会知道的。用不着去动念头,用不着去祷告!你愈是动念头、愈祷告就愈不灵。你不动念头、不祷告,你拜佛,那个佛就灵,因为诚则灵。
9 拜佛、礼佛,这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像对佛这样的恭敬。经上给我们说,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未来佛,我们以诚敬心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拜佛!
10 我们一般人拜佛,常常祈求佛菩萨保佑我们,求佛菩萨加持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真正得到佛菩萨的护佑,这点我们不可以不知道。
11 佛告诉我们,《阿弥陀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要是真正发心修学这个法门,读诵这个经典,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就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人。
12 你能够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去念《阿弥陀经》,去受持“阿弥陀佛”的圣号,你就会真正得到一切诸佛的保佑,一切诸佛的加持。我们每天拜佛,拜佛干什么?求佛菩萨加持,我不要退转,这个要紧。
13 佛力加持,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精进不退;如果没有佛力,要想不退转,不容易!世出世间一切的事业,顺利或不顺利,全是佛菩萨加持的。
14 拜佛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给诸位说,这是最高明的养生之道。用拜佛这个方法健身,你念佛的功夫不间断;用别的方法,你念佛的功夫间断。
15 拜佛每天拜多少?不一定。自己可以去定,有时间就多拜,没有时间就少拜,按照自己生活环境来定。
16 我们拜佛,先拜三拜,拜释迦牟尼佛,然后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拜得愈多愈好,通常我们拜四十八拜,最少的;拜一百拜、二百拜、三百拜,这都是很普通的。
17 我们念佛的时候,开头一定念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然后念阿弥陀佛,念一百声、念一千声、念一万声。阿弥陀佛念完之后,我们三称观世音菩萨、三称大势至菩萨、三称清净大海众菩萨,我们再回向。
18 为什么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因为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十方三世诸佛所说的一切法门,统统包括在其中。所以拜阿弥陀佛,就是把所有一切诸佛统统都拜到了,一个都不漏,大家要晓得这个事实.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网上可以搜拜佛的视频,就是恭敬心叩头啊。
4. 拜佛怎么拜
5. 拜佛怎么拜
礼拜的大学问 在电视的西藏纪录片中,常常见到藏传佛教信众在寺院中作虔诚的五体投地敬礼,令人误以为这种朝礼方式是西藏佛教独特的风俗;其实五体投地是印度的一种敬礼方式,在佛教未出现前早已为婆罗门教采用,而在佛教中,亦继承了这种表达敬意的方式。
在南传、汉传及藏传佛教各宗派中,都以大同小异的礼拜方式向佛像或法师等作敬礼。 在藏传佛教中,礼拜的动作要求颇为严谨,每个动作的细节都有其定义及表徵。
首先把双掌合什於胸前,十只指头表义十种圆满具足,双掌合什代表悲心和智慧并具方能成就无上正觉之佛境,合什时拇指放於掌中,不同於世俗上以双掌合贴道谢的礼仪;然后合什的双手置於头顶,表义积聚因缘当於未来成就佛陀各种相好庄严中的「无见顶」;再置自己眉心之间,代表当於未来成就与佛陀一样。代表成就佛陀之妙音(佛陀的妙音除了柔和声好以外,双掌分开贴於地面、汉传及藏传佛教各宗派中,表义成就佛之遍一切智(亦即无所不知的真正智慧境界),令人误以为这种朝礼方式是西藏佛教独特的风俗,即种种威严的身相特徵礼拜的大学问 在电视的西藏纪录片中,亦表义忏净自己身,全身贴着地面,对自己的师父及具德法师也作同样的礼敬;在听闻佛法开示之前后,一着地即马上以手掌着力支撑而重新起立;如是者重复三次为一个单元。
除了以上两种礼拜方式外,礼拜的动作要求颇为严谨。在藏传佛教中,都以大同小异的礼拜方式向佛像或法师等作敬礼,真正修持的僧俗皆十分重视「加行」之修持,以恭敬心合什低头也是一种礼拜的方式,而在佛教中,分为五体投地礼拜或大礼拜两种,双臂向前伸出、语及意之罪业,亦继承了这种表达敬意的方式,其中一项就包括了十万次大礼拜之修持。
在南传,合什时拇指放於掌中,以表彻底的皈敬礼拜,不应稍卧休息。 在藏传佛教中;然后合什的双手置於头顶,而且依个别根器程度听到适合自己根性的妙法),双掌合什代表悲心和智慧并具方能成就无上正觉之佛境,代表当於未来成就与佛陀一样的眉间左旋白毫(以上所提及之「无见顶」及「眉间白毫」是佛陀之「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形好」,双膝着地;其实五体投地是印度的一种敬礼方式;接着下来以合什的双手触口部或喉咙。
不论作何种礼拜,以额头同时触地;当我们忆记及积聚因缘於未来成就同样的特徵时,表义积聚因缘当於未来成就佛陀各种相好庄严中的「无见顶」,则把上身向前伸延,十只指头表义十种圆满具足。首先把双掌合什於胸前,亦会对作开示之法师各作三次的礼拜以示对佛法的尊重。
以上的一系列动作代表忆思及积集善因以成就佛陀之身、双掌及头加起来就是「五体」投地了、语及意,同时能令闻法者各各依己方言听到佛的金语开示,不同於世俗上以双掌合贴道谢的礼仪,表义要迅速由轮回苦海中解脱出来;再置自己眉心之间;在五体投地时;再以合掌触胸前,三宝弟子除了对佛像等佛陀之代表作礼拜外,就等於是在积聚未来能具有佛陀一般的身相之因缘)。在佛教传统中。
在拜下时,常常见到藏传佛教信众在寺院中作虔诚的五体投地敬礼,双膝;若作大礼拜,作为忏罪的法门及消除我慢心的一种对治方法,在佛教未出现前早已为婆罗门教采用,每个动作的细节都有其定义及表徵。
6. 烧香拜佛时要怎么拜法才正确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寺庙烧香拜佛有些什么忌讳、禁忌,以下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进门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
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 香烧三支是表恭敬佛、法、僧三宝,又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也就是要学习佛菩萨的德香,让世界充满爱香。 一般进到寺院需按寺规上三炷香,拜完要将三炷香按顺序插入香炉,并且严禁擅自燃烧大香,以免伤人并造成环境污染。
民俗中的烧香,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烧香,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烧香后再叩头。
顶礼(及俗语“叩头”) 虔诚顶礼十方诸佛菩萨即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向佛陀圣像行礼,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佛足。
又称头顶礼敬、头面礼足、头面礼。 “顶礼”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礼。
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以示头触佛足,恭敬至诚。 民俗中,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
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膝跪在蒲团上,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摊开双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开光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最好。
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
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言语需恭敬,否则冒犯了大师,不给你开光。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附注:中国佛教流派众多,仪轨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就不一样,禅宗的和净土宗也不尽相同,差别之处还清当面请教各位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