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victoria767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上文章描述的主要意思。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1要素串连法(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部分合并法(串段意、意思相近的合并)3句子摘录法(摘录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用通顺的话连接起来)一要素串连法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如:3爬天都峰时间:假日里地点:天都峰人物:老爷爷、爸爸和我起因:天都峰高而险,我们要爬上天都峰经过: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结果:我们战胜困难爬上天都峰。主要内容: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天都峰又高又险,我们偶遇一位老爷爷,他和我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最终战胜困难,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时间人物宋庆龄和他的爸爸做了什么父亲要带庆龄去伯伯家结果怎么样因为讲诚信,小小年纪的宋庆龄选择信守承诺去小珍家。《我不能失信》一个星期天《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和他的父亲以及老师列宁和小摄影师玩耍时发现大石不断学习研究,解头,产生疑问。开了奥秘,有了很询问老师和爸爸大的成就。都没有得到答案。列宁百忙中安排小摄影师为自己照相。小摄影师忘记带胶卷回去取,列宁仍记挂着他。《小摄影师》《灰雀》有一年冬天列宁和小男孩小男孩捉了灰雀,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列宁没有批评,用自己的爱心感动了小男孩。小
2.我会梳理课文内容怎么写
要根据文章的文体特征进行归纳.如果是记叙文,什么人,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概括的要点,一般是那个人做了什么事,开始如何,中间经历了什么,结果如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或观点态度.
如果是议论文,从观点入手,总结出论证的方法和论据即可.
如果是说明文,从说明对象入手,分析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方面,说明顺序是什么,就能梳理清楚了.
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规律,就会容易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不知能不能帮助你
3.文章的主要内容怎么概括
根据不同的文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段意综合法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概括出它的主要意思,把各个部分的意思综合组织,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了。一般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认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写什么。
(2)细读文章,弄懂每个自然段、每个词句的意思。
(3)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4)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共有五个结构段,第一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第二段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讲五壮士准备转移,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第五段讲五壮士英勇跳下悬崖。这样全文主要内容就可简要连接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绝路,英勇歼敌,最后壮烈牺牲了。
本方法注意事项:
1、能够正确地给文章分段和概括段意。
2、综合组织各段的意思,不等于各段意思简单相加。要适当使用过渡句或关联词语,使相加的句子通顺。删去重复或次要的内容,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二、摘句归纳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得准,需要反复比较分析,分清内容的主次,准确地抓住主要内容,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容易归纳了。
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全段话都是围绕某一句话的意思写的,那么这句话就是重点(中心)句。如果全文都是围绕文中某段话的意思写的,那么这段话就是重点(中心)段。文章中的重点句、重点段就是全文主要内容的提示,一定要留心。
有的文章只有一个重点句或重点段,而有的文章则有好几个。在第二种情况下,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把几个重点句或重点段的意思加以综合整理,概括出主要内容。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就有两个重点句,一句在文章前面:“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另一句在文章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在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需要把这两句话综合起来:“小兴安岭不仅一年四季都美丽诱人,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三、文题扩展法
有许多文章的题目就已经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这就可以根据课题扩展,使它的内容更加具体、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来了。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的步骤:
(1)通读全文。
(2)以题目为中心,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内容。
(3)将相关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4)将概括后的意思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举例:《飞夺泸定桥》,可以先根据题目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谁飞夺?”,“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怎样飞夺?”、“结果怎样?”,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洁的语言串联起来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与敌人抢时间,胜利地夺下了天险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
本方法注意事项:
1、文题扩展法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文章。例如,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题目本身往往就是主要内容的核心部分,我们抓住题目的补充说明,就是文章的大意了。
2、在文章中寻找需要补充的相关内容时,要紧扣题目。以人名命名的文章,主要寻找“做了什么事”;以物命名的文章,主要看“怎么样”;以地点或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主要找“发生了什么事”。
四、串联要素法
凡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这几个要素,就不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联出来了。
例如:《草地夜行》,分析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具体是:时间(夜);地点(草地);人物(老红军战士和小红军战士);事件(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走出草地);结果(老红军陷进泥潭牺牲了)。抓住这些记叙要素,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概括为:文章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一天夜里,一位老红军为帮助一个小红军赶上队伍而陷进泥潭,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
本方法注意事项:
1、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很详细,只需平实地、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
2、串联要素并不是把这几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进行综合整理。即先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顺序连接起来,再加上一些结构性的词语,最后读一读是否通顺。
4.课文提纲怎么写
一、提纲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题目。
2、中心思想。
3、内容要点及写作顺序(段落、条理)。
4、详写、略写的提示.
列提纲可以使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突出。
二、提纲书写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扩展资料
书写提纲注意事项:
1、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课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
2、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课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
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
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3、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提纲
5.什么是课文内容理解
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主题教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一般方法是: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句一句认真的读,读懂每个词,每句话,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止这一种方法,比如,还可以就一篇课文提出几个问题,把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连起来,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另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将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
如: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写瑞恩为了帮助非洲的人挖一口井,努力攒钱,后来在人们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愿望。2. 综合归纳法。
如写事的文章。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桥》一文:时间是下着大雨的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老支书,事件是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下着大雨的黎明,在木桥前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的事。 3.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向指导员请战;(3)**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议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尝花生,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如《草船借箭》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在什么情况下借箭的?②他们是怎么借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
教你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语文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平时的阅读还是在语文考试中,学会理解词语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要读懂一篇文章,有时不理解的词语会成为我们阅读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理解那些词语的意思;语文考试的阅读练习中,也经常会出现解释词语的题目。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呢?对于我们正在打语文基础的小学生来说,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解的词语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理解词语的能力。1\ 顾名思义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通过解释组成一个词语的每个字的意思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其实,“顾名思义”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顾”就是看的意思,“名”指名字、名称,“思”的意思是思考、想,“义”可解释为意义、意思。
连起来想一想,“顾名思义”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看到名称就能想到它的意思。这样的词语是很多的,比如: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合作、悲愤等。
2\理解关键字在用“顾名思义”这种方法解释词语的时候,有时,因为词语中的某个字我们不理解,因此就没法准确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这时,我们就要想办法理解关键字的意思。比如“狐假虎威”这个词语,如果不准确理解“假”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能准确解释。
那么,“假”这个关键字我们该怎样来理解呢?我们最好能请教一下字典这个老师。字典中关于“假”的意思有好多个: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反;借用,利用;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那么我们该选择哪一个义项呢?想想那个寓言故事,我们就会觉得应该理解为“借用、利用”。
“假”字理解了,再用顾名思义的方法,狐假虎威的意思就理解了。3\找近义词优秀的作者为了使文章的语言活泼而富有文采,某个意思往往不用常见的词语来表达,而选用一个比较书面化的词语。
解释这类词语,我们可以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例如,有一篇介绍未来海洋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其中的“低廉”怎样理解呢?我们就可以。
6.内容,怎么概括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曾在班内做过一项调查:你认为概括课文大意容易吗?64位学生中5位学生选择“容易”,20位学生选择“一般”,39位学生选择“困难”.究其原因,学生总结起来有3点: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了.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小学生概括能力薄弱绝非我们班的个案现象,很多次外出听课.我发现其他学生在概括课文大意时.也同样常见“罗列文章内容”、“不分主次”等现象.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五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人教版第10册),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改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人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人教版第11册),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人教版第9册)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变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浙教版第9册),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人教版第七册),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练. 五、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舍身炸暗堡》(浙教版第9册),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了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