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字草书怎么写
“如[rú]”字的草书如上图所示。
5261释义1.依照顺从:~愿。~意。
~法炮制。2.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
~是。~同。
~故。~初。
游人~织。3.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
自叹弗~。4.到,往:~厕。
5.假若,假设:~果。~若。
假~。6.奈,怎4102么:~何。
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与,和:“公~大夫入”。8.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表示举1653例:例~。
11.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月〕农历二月的别称内。
13.姓。组词及解释1.如果:假如,假使。
2.诸如:举例用语,表示下面的例子不止一个。3.裕如:形容从容不费力。
4.强如:胜过。5.如数:〈副〉按照规定的或原来的数目。
6.阙如:空缺;缺然;欠缺。造句1.国外对交易习惯的研究较多,然而我国对其研究相对阙如。
2.他对珍藏的**文物如数家珍。3.在竞选期间更多诸如此类的坏消息会出现。
4.事情虽然千头万绪,但他却措置裕如。5.听智慧人的容责备,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
6.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
2.草书光字怎么写
“光”字草书写法:1、第一种:书家——李邕,出自——乐府诗。
李邕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
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
2、第二种:书家——米芾,出自——中秋诗帖。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
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3、第三种:书家——赵孟頫,出自——真草千字文。赵孟頫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光”字行书写法:1、第一种:书家——蔡襄,出自——自书诗卷。蔡襄的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轼、欧阳修。
蔡襄与苏轼、黄庭坚和米芾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2、第二种:书家——黄庭坚,作品——自书松风阁诗卷。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受苏轼书风的影响。
其行帮手札墨迹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3、第三种:书家——王羲之,出自——怀仁集圣教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3.如何欣赏草书
这有一文:如何欣赏草书 一、在轻重缓急的笔法中欣赏和谐美 笔法是书法的基本要素,是用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创造的,中国毛笔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写出千变万化的、富于质感的点线,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书法世界,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一是互相对应、和谐统一的笔法,构成草书的基础美。草书将相互对立、各不相同的用笔方法揉合在一起,以充分地表现出和谐统一的效果,这是草书美的基础。
其中,提按是最基本的笔法,按是笔毫下压,力注毫端,给人以沉着稳重之感。提则将笔上提,笔轻轻摩擦于纸,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提”与“按”在运笔中交互使用,方能形成妙趣。草书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中锋取其浑劲,侧锋取其妙美,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耀精神。
这种笔锋的结合运用,形成了矛盾的统一。草书用笔圆转,内含筋骨,折笔要方圆交替自然,忌臃肿。
转折笔法以圆笔为主,显飞动流杨,通过暗按、驻留等手法,掺以方意,使转折抑扬顿挫,方圆兼备,可以使作品变化无穷。二是开朗流畅、疾徐交替的运笔,形成草书的动态美。
行笔流畅自然是草书的最基本要求,行笔的速度决定线条的节奏感。草书的疾是指笔势较速如脱缰骏马,气势宏大,但要求疾而不滑。
“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
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2)。
草书的徐是将迅疾的行笔之势舒缓下来,在运笔中体会行笔细致微妙的动作,运用疏密横斜之态,体现草书在动态中的美感。笔力凝重时入木三分不滞痴,笔力轻细处贵能不轻忽飘浮。
该虚处且虚,该实处则实。实处大巧若拙,朴厚而含蓄,虚处若即若离,妙趣横生。
还应能擒能纵,能放能收。铺展时,线条圆健浑厚,敛束时,如柳条银丝,柔中有刚。
二、在对立统一的结体中欣赏平衡美 草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居动以治静”(3)。而草书“居动以治静”的因素很多,结体便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而草书的结体又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一是在不平衡中看到美。草书的美“不贵平正安稳”,而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寻求美。
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形成动态的整体,如对称、呼应等。结体时,不求四平八稳,只求开合均衡。
主笔表现力的方向,副笔表现个中小趣。表现力时追求刚健,表现趣时,追求韵味,在不平衡中追求美的感受。
二是在动态变化中体验美。动感是草书最显著的表现形式。
“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结字峻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4)草书讲动势,动之至极为险,草书的奇险,为结体之最高境界。
它要求结字俯仰得宜,左右相揖,顾盼有情,均衡有度。同时,设险又能破险,才能“化险为夷”。
所谓“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正是独具匠心的险与平的辩证统一,是草书中动感的表现形式。三是在疏密开合中感受美。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白手法,是谋篇布局的最高境界。这一手法,不仅可以造成字势的千姿百态,又可以构成章法上虚实相生的美妙节奏。
它采用夸张的方式,在疏处有萧散开放之感,如入宽广辽阔的草原,具有抒情豪爽之意,密处严谨紧凑,令人有端庄严肃之感,让人处事严谨。总之,密而不翳,疏而不凋,疏密适宜,才能是草书更加美。
三、在计白当黑的章法中欣赏整体美 计白当黑是章法的基本要求,它运用草书的点线、结字、行气等等完美统一的要求,给人以整体感受,或端庄肃穆,或纵横恣肆,或清逸俊雅,或茂密豪雄。草书的不同格调、不同风格,正是通过章法的多样性体现出来,给人以丰富多样的美的感受。
一是空间布局的呼应美。草书的章法须要有通篇的考虑,积字成行,积行成篇,追求字与字、行与行的错落变化,相互烘托映衬,犹如音乐之和声,复杂而又和谐,变化而又统一,形成相互顾盼、前后呼应的格局,这是草书美的特色之一。
一方面,要求变、求异、求动,在字与字、行与行上,要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前后呼应,左右映带。另一方面,参差多变又必须统一于通幅的贯气,即笔笔相生,字字相生,气脉相通,前呼后应。
总之,要参差而均衡,变化而统一,对比而调和,承上而启下,,左顾而右盼,曲中见直,达到笔笔有神、字字有韵、行行有气、布局奇稳、墨趣横生的效果。二是墨分五色的层次美。
“计白当黑,知白守黑”是调动黑与白一同来创造美,墨分五色,是调动墨色的不同层次来完成书法美的创造。特别在草书中,墨色运用得好,会为整幅作品增添许多妙趣。
“学者从有笔墨处求法度,从无笔墨处求神理;更从无笔墨处参法度,从有笔墨处参神理。”(5)墨有浓艳丰腴、淡逸清虚之别,干湿浓淡,笔墨交辉,变化多端,则更增添草书的节奏感,使其更富于墨趣。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出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6)欣赏草书是主客观相结合的过程,同样的作品,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