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花的作文 以物励志的
一朋友临别时,送我一盆花。那一串串粉红的花呀,好似一篇篇美妙的童话,持久、深沉。我喜欢它,就像喜欢他近年来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的一些韵味浓厚,寓意深邃而隽永的小诗一样,情趣四溢,咀嚼无穷。然而使人惆怅的是,我竟忘了它的花名,只记得别时他隐约地说:“这花很不出名,像我们一样。”
早晨,当太阳把缤纷的思绪撒给酣睡了一夜的大地时,我家阳台上这盆抒情的花呀,瞬时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是那么开心,那样惬意,饱含情感,满怀希望,接受太阳的馈赠。此时,它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呀,披着瑰丽的晨纱,沐浴在霞光里,正对着朝阳友好的问候和微笑。
一次,从朋友的来信中,才知道它的名字叫太阳花。为什么要叫太阳花呢,是因为它向往太阳吗?我终于对它仔细观察起来:当暖烘烘的阳光洒落在它的身上时,花瓣脉络的每根神经都在拼命舒展,把积聚许久的力量一放无遗,是那么潇洒,那么豪放,那么干脆!那张开的粉色花瓣,水晶晶的如璀璨的星星凝聚在一起,散发出清淡的馨香。那忍俊不禁的模样,多么令人爱恋和痴迷啊!倘若你要见过此花,一定会被它倾倒的,想必会想到除夕狂欢之夜的礼花,又像诗人如泉喷涌的绝句,毫无忸忸怩怩之情,更无吞吞吐吐之状。
当夕阳提着它彩色的光线下山的时候,我可爱的太阳花呀,便慌恐地收拢起它的叶翅。像一幅有趣的风景,展示着生命的意向,表现出一种美妙的情绪。难怪邻居的孩子说:“太阳花呀太阳花,早晨开放如小伞,黄昏萎缩似蝴蝶,阴天雨天不乐呵。”
眼前这小小的太阳花,仿佛化作了送花人的笑脸,从少年起他就喜欢诗歌、图画,更不用说喜爱养花了。
最近,又在省报上看到了赠花人的名字和作品,他不也是一朵初放的无名的小太阳花吗?
有趣的是,昨夜做了个梦,梦就是安徒生童话的内容,说丑小鸭果真变成美丽的小天鹅了。
我深信:无名的太阳花,有一天终会加入名花的行列的。
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
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着一“ 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
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 “无重数”。
“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
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这首词意境深远。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 ‘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
(《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唯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
尤其是结句,近人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
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3.写一写兰花的特点 ,要用排比的写法
我不懂兰,也不善养兰,虽任十年兰协名誉会长,谈起兰来也只能是套话连篇,例行公事。近来偶养几盆,精心料理,细心观察,潜心品味,静心思考,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兰花不仅以高雅、圣洁、纯净、漂亮、美丽著称于世,而且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在万花之中有其神似生命之身,独具特色的风格与品格。
兰出深山而不忘深山,入城市而不恋城市,富不忘本,穷不忘源,品格可谓高尚。兰花系兰科花卉,源于深山之中,荆刺丛里,或林木阴不,或陡坡平地,或乱石之间,只要土壤条件、空气、温度、热量适中,只要透气疏松,均能生长。带着大自然的灵气进入城市,或高楼大厦阳台之上,或保温保水的大棚之中,或通风透光的遮阴同下,但深山之中的生活习惯,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腐质土、枯树叶、掺与少许酸性红壤,再加以适量的火马石、焦炭仁,使其保持透气疏松的生长环境、水分、阳光、空气适度便可生存。若人为改变其深山生活条件、环境,轻则不长、不发芽、不开花,重则以死抗争。兰花从大城市移植到乡村、农舍,只要遵循其生长规律,对于每一个人都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兰对于养花之人奉献甚多,索取甚少,兰花常年叶绿如翠,开花清香迷人,观之令人心旷神怡,闻之令人陶醉。兰花为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心态、情绪,默默无闻,奉献于人。特别是观察花芽和花蕾的生长变化过程,更是别具一番风味.使人享之不尽,受之不绝。兰花对于人索取的甚少,只要遵循其生长规律,适度浇水.适时杀虫、施肥,换土即可。人人只知牛吃的是草,而奉献的是奶,殊不知兰喝的是水,吐出的是迷人的清香。
兰植根于腐而自身不腐。多少年来,人们只知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殊不知兰花植根于腐而自身不腐。栽培兰花的配料多为腐质。诸如刺梨树叶,腐烂树皮,经过风吹日晒,演变成腐质土。而兰花正需要这种环境。根植腐质之中,自身则叶芽茂盛,根系发达,花香迷人,与荷花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兰,好花不颠狂,次花不自卑。在浩如烟海的兰花各类品种之中,凡好花均是株不惊人,叶不出众,使人有高深莫测,深藏不露之感。常人难以识别兰花的好与次,主要体现在花的形色香味上。好的兰花桥而难养,且发芽不多,有的几年育不出一苗,而次的兰花则不因次而自暴自弃,多数株型漂亮,发芽甚多,容易成活,长势良好,容易栽培。好花与次花并非一成不变,受光、热、气候、土壤之影响,大自然这个神秘的造物主就会使兰产生异变。叶纹、株型、花型色香味均会变化。有的好花会变成次花,次花也会变成好花。
兰有傲骨而无傲气。竹有叶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兰花之所以名列百花之冠,除其不仅有花而且有叶,更重要的是兰花有傲骨而无傲气的风格。人们只知梅花青松傲霜雪,殊不知兰花香自苦寒来。秋风萧瑟、天寒地冻、万物休眠、叶黄飘落,把秋冬信息、寒冷送到人间。而兰花依然绽放,笑傲霜雪,清香迷人。万物皆知秋冬冷,兰花怒放好风光。兰不仅在秋冬开花,且能在秋冬发芽生长,保持翠绿欲滴、亭亭玉立的本色。给人以享受,给人以清新,给人以启迪。
兰生命力强.且喜透气,厌封闭。喜通风,厌沉闷。喜微光,厌暴晒。喜温、喜湿,厌浇水过量。兰系肉质根,耐旱、适应性广,生命力强,特别喜通风、透气,一旦封闭不透气,浇水过量烂根,高温暴晒,绝难成活生长。
兰花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效益,栽种兰花旨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净化灵魂,陶冶情操,调节心态,调节情绪。那种养花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天方夜谭似的炒兰,作价骗人任意毁坏兰花资源等行为是与兰花的风格背道而驰的。故养兰人,好兰者应以兰花的风格为自己的风格,方能真正养好兰花,达到养兰,爱兰的目的。
我爱兰花,更爱兰花高雅、圣洁、纯净、漂亮、美丽的品质。我爱兰花,爱她喜恶清晰,爱憎分明,抱根知本,无私奉献的风格。
4.学习《丁香结》的写作方法写篇花的作文300字
静翠湖的湖水绿得像碧玉,平得像一面镜子.水面倒映着四周的青山,翠柳,还有蓝天白云.偶 尔有一条小鱼游到睡眠上来,仿佛也要欣赏这里的美景.
池塘里的荷花千姿百态,美丽极了.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正含苞欲放,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在微风中展示着自己的抚媚,卖弄着自己的风姿.
街心公园有几个由冬青树,麦冬草围成的花坛.坛内有四季长青的雪松,龙柏,有迎春怒放的碧桃,牡丹,有夏日争艳的月季,石榴,还有八月飘香的桂花和寒冬傲雪的腊梅.各种花木参差错落,使花园总是那么色彩明艳,生机勃勃.
夜晚,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洁白的月光洒向大地,仿佛给大地洒上了一层银粉.一阵清风吹来,池塘泛起层层波纹,柳枝轻轻地随风拂动……夏天的夜色是多么宁静,多么美丽啊!
简评:本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作文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抓住了各个景物不同的特点,以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夏季的景色写得如诗如画.在写景的同时,又注重了抒情.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