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法隶书 汉字“我”怎么写
隶书汉字“我”的写法如下图:
拼音:wǒ
部首:戈
笔画:7
五笔:TRNT
笔顺读写: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
四角号码:23550
释义:
1.(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2.自称;自己。
3.自己的 。
4.表示亲密的 。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忘我[wàng wǒ]
为了国家、集体的利益而忘掉自己。形容公而忘私:~地劳动。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心情逐着林海的波涛起伏,舒畅辽阔得将要进入忘我的境界。”
2.我们[wǒ men]
人称代词。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
巴金 《随想录·关于丽尼同志》:“我立在甲板上,身子靠着栏杆,摇着手,低声说:‘ 台湾 ,美丽的土地,我们的!’”
3.我家[wǒ jiā]
称自己。
《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计氏 说道:‘我家脸丑脚大,称不起和一伙汉子打围,躲在家中,安我过日子的分罢了。’”
4.大我[dà wǒ]
指集体(跟“小我”相对):牺牲小我的利益,服从~的利益。
孙中山 《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个人社会,本大我小我之不同,其理可互相发明,而未可以是非之也。”
5.故我[gù wǒ]
旧日的我:依然~。
郁达夫 《别戴某》诗:“但愿他年再见时,我非故我汝非汝。”
2.道田隶书怎么写
道田隶书书写技法是:1、平画:隶书的平画与篆书的横画稍有不同,它除了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以外,还有"蚕头雁尾"的波发之笔(亦称横捺)。
其书写要领是: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之势。②顺势右行。
③尽量铺毫,极力波发,提空回收,形成"雁尾"之势。2、直画:直画与篆书写法基本相同。
然篆书多圆势,而隶书方圆并用。3、挑画:就是折笔。
挑有二法,主要在收笔处,一为出锋,二为回锋。出锋稍短之挑,即为竖钩。
此二法为:①出锋。第一,起笔回锋成反扭之势。
第二,顺势而下。第三,尽力铺毫左行而推笔。
第四,将锋拎中,反扭上挑出锋,提空收笔。②回锋。
此种挑法的第一,二,三步同出锋挑法,第四步是提空收笔改为回锋收笔即可。4、捺画:捺与平画的波,写法略同。
主要方法是: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反扭之势。②顺势下行。
③尽量铺毫,极力波发,提空回收。
3.赵字有几种写法
从时间角度说:有古汉字和简体字两种,从形式说有大篆、小篆、行、草、隶书的区别。
从汉字翻译成英文,国内翻译成拼音zhao,从英文的原发音赵就会变成“chao”。汉字简化时“赵”字的"斜插"本是根据草书书法“肖”取形简化来的,也是简化字中失去汉字形成重“表意”的败笔之一。
赵字其实具有三部分“火、止、肖”组成。形容“快”。
古时舜(尧)帝巡游在徐州东部遭遇贼寇围截,急派最高将军(法定必是随君辇舆手)搬兵解围,将军快骑飞车在月升敌军进犯之前把潼关驻军接来打散乱贼,随被国军赐姓(赵),意为:一瓢水阻火即止。而简化字后,赵无意中变为:走则杀无赦。
------玩笑了之。可见文化。
4.曾的隶书怎么写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zhe)之美。
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 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
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 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
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
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
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
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露等各种变化。
还有字距宽。 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