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出好的旧体诗词
因为现代人已经无法像古代人那样天天接触诗词、还有古文等等,所以在作古诗词上面有不少的阻碍。古文字和现代字的运用以及含义略有些不同,毕竟现代字是从古文字进化而来的,更方便现在信息时代的运用和交流,但古文字却另有讲究的意境、平仄等等,我们觉得古代的很多句子读起来很顺口也很好听、有感觉,就是因为它字音、字意、字性、字类的组合运用,所以对于字的意思以及词性、词类要了解,要明白古代人比现代人更加讲究遣词造句,你想写的是古诗词,古诗词更加讲究平仄音、格律韵律的使用。
写诗最先要的就是感性的想象力,想象力和敏感的感受才是诗词艺术的加工厂,其二是中国人特有的意象思维,之所以古诗词很有意境,就是意象思维的功劳,而直接反应意境的还是字,要斟酌字的用法,这就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最好的诗词就是减一个字不行,多一个字也不行,改一个字就完全没有原来的感觉,比如你觉得减一两个字不影响整体,反而看起来更简练,就写五字绝,反之写七言等等。
还有就是要注意诗词的整体布局,开、承、转、合是整体的节奏,而每个字的音节就是每一句的节奏,有起有落,有合有散,节奏优美,读出来才顺口和悦耳,就像一首百听不厌的曲子一般。
多看古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看是没错的,再加上自己的琢磨,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用这样的字,如果改成别的字行不行。
还有就是多练,刚开始也许写的是词字的运用,后面就是思想的运用了,有动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这样写出的诗词才能感人,而没有这些思想和情感的话,就是一堆华丽辞藻堆砌的空中楼阁。所以,宁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要有情感的流露。但是情感是很感性的东西,中国人讲究恰到好处,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这只有靠你长时间的练习来把握。
总之就是多看、多写、多想,我在这里说的匆忙,有些不足之处还望谅解,既然你都写了两年的诗词了,这些你都应该知道,我就不费口舌了,如果还想精进,就下一些相关的书看吧。
2.如何写出好的旧体诗词
因为现代人已经无法像古代人那样天天接触诗词、还有古文等等,所以在作古诗词上面有不少的阻碍。
古文字和现代字的运用以及含义略有些不同,毕竟现代字是从古文字进化而来的,更方便现在信息时代的运用和交流,但古文字却另有讲究的意境、平仄等等,我们觉得古代的很多句子读起来很顺口也很好听、有感觉,就是因为它字音、字意、字性、字类的组合运用,所以对于字的意思以及词性、词类要了解,要明白古代人比现代人更加讲究遣词造句,你想写的是古诗词,古诗词更加讲究平仄音、格律韵律的使用。写诗最先要的就是感性的想象力,想象力和敏感的感受才是诗词艺术的加工厂,其二是中国人特有的意象思维,之所以古诗词很有意境,就是意象思维的功劳,而直接反应意境的还是字,要斟酌字的用法,这就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最好的诗词就是减一个字不行,多一个字也不行,改一个字就完全没有原来的感觉,比如你觉得减一两个字不影响整体,反而看起来更简练,就写五字绝,反之写七言等等。
还有就是要注意诗词的整体布局,开、承、转、合是整体的节奏,而每个字的音节就是每一句的节奏,有起有落,有合有散,节奏优美,读出来才顺口和悦耳,就像一首百听不厌的曲子一般。多看古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看看是没错的,再加上自己的琢磨,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用这样的字,如果改成别的字行不行。还有就是多练,刚开始也许写的是词字的运用,后面就是思想的运用了,有动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这样写出的诗词才能感人,而没有这些思想和情感的话,就是一堆华丽辞藻堆砌的空中楼阁。
所以,宁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要有情感的流露。但是情感是很感性的东西,中国人讲究恰到好处,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这只有靠你长时间的练习来把握。
总之就是多看、多写、多想,我在这里说的匆忙,有些不足之处还望谅解,既然你都写了两年的诗词了,这些你都应该知道,我就不费口舌了,如果还想精进,就下一些相关的书看吧。
3.现代诗人写的旧体诗包括哪些
《念你好几年》
乞巧节,弹指又七年
相逢几个秋,旧景似昨天
窗半掩月半圆,尘念增又减
清浅银河隔两岸,牛郎等织女盼
鹊鸟熙攘,又是一年鹊桥仙
盈盈泪眼,衷肠难诉无尽痴绵
清风扫明月,菊花黄又艳相思残
醉榻初醒,巧遇夜色将过半
谁偷看,鹊桥之间仙人正缠绵
欲差心思下黄泉,巧借孤魂入九天
恋恋风尘,支影楼台与谁共婵娟
烟波浆声,一听就是好几年
如花美眷,起杯落盏皆留恋
鸳鸯聚还散,苦果怎吞咽
本是双飞客,天南地北俱无眠
缘起缘灭,耳畔谁苦劝请退思念
逃离沉湎,不该轻敲每个念你的夜晚
爱恨双生花,剪不断皆随缘
4.什么是旧体诗
旧体诗格律
五绝
1、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成“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说明:五言绝句以仄起、首句不入韵为较常见。有括号者为可平可仄,下同。
七绝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七律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说明:七言诗以平起、首句入韵为较常见。
5.旧体诗包括()和()
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诗歌的分类:
以"五四"为界分为:旧体诗和新体诗两种。
旧体诗中,又以"唐"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而近体诗主要指律诗、绝句两种。还包括词、曲。
举例来说,《诗经》《古诗十九首》是古体诗。
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是近体诗。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炉中煤》是新诗。
另外,后人可以写前人体裁的诗,比如李白、杜甫也写古体诗,像《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陈毅《青松》就是首绝句。
**的诗也属于“旧瓶装新酒”,但不是古体诗,而是旧体诗(他的诗部分是词、部分是律诗、也有部分是绝句,所以是旧体诗)。
6.旧体诗和新体诗有什么区别,旧体诗有那些要求
一、区别1、概念不同 旧体诗的概念:在现代,旧体诗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与现代的新诗相区别,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新诗出现以前,自《诗经》以来的辞赋、古风、律绝、词曲等,与“古典诗歌”的意思相近。二是指新诗诞生后,现代人用古典诗歌形式创作的主要表现现代人生活和情感的诗歌作品。
50~60年代,各界人士也多有写作旧体诗词的。新体诗的概念: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朓。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
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新体诗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
新体诗的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2、特征不同 新体诗的特征: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和通俗易懂的诗风。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旧体诗的特征: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近体的分别。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但形式相同的有新思想的诗是新诗如:**《沁园春·长沙》。目前,旧体诗创作中,有一部分在格律上严格遵循古典诗歌原来的要求,有些则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
尽管新诗已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要形式,但旧体诗的创作没有中断,旧体诗创作者在探索以这种体式表现现实生活方面,做了不少尝试。3、风格不同 新体诗与旧体诗相比起来,新体诗更自由,运用了白话文,打破了格律的束缚,不押韵,不用标点。
二、旧体诗的要求 旧体诗的格律十分严谨,必须符合以下三个要素:إ1、诗的韵格:إ 韵是诗歌音乐美的基本条件,是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论古体诗、近体诗,都要求押韵,没有韵就不能成为诗,可以说这是诗区别于其它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إ 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更多的字,配置于诗的一定位置(每联的对句即双句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同声效应,声音回环之美。
押韵的目的,是利用韵增加诗的和谐和美感,使人读之顺口,听之悦耳,记之容易。2、诗的声律:旧体诗,特别是近体词,十分注重平仄的粘对,声韵的协调。
诗的格律主要就是平仄的格式和规律。3、诗的对仗 诗文词句的对偶,叫做对仗。
其基本特点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使之象古代的仪仗队,两两相对,故名对仗。إ 讲究对仗是律诗必须遵循的格律之一,是中国诗歌区别于西方诗歌的显著特征,它可以使句法转换而不雷同,避免了单调平板,增加了诗的韵味,富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إ 扩展资料:新体诗主要流派:湖畔派——因该流派诗人多聚集在西子湖畔而得名,是中国新诗最早的一个流派。爱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是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等。代表作品:冯雪峰《伊在》《卖花少女》,汪静之《蕙的风》,应修人《含苞》,潘漠华《离家》等。
新月派——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写作。代表诗人是徐志摩、方令儒、陈梦家、闻一多、林徽因等。
代表作品:徐志摩《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静夜》,朱湘《采莲曲》等。象征派——早期现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更具有独立的象征主义特征。
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蓬子等。代表作品:王独清《但丁墓旁》,李金发《弃妇》《我背负了……》《里昂的车中》,胡也频《旷野》,穆木天《落花》《烟雨中》等。
现代派——这一流派的诗歌成就较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深远。他们坚持“纯诗”的概念,主张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手法,重视诗的思维、情绪,但并不注重诗的音乐性和外在的格律形式。
代表诗人有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废名、徐迟、林庚、金克木、玲君、施蛰存、路易士等。代表作品:卞之琳《断章》,戴望舒《雨巷》,何其芳《预言》《花环》,废名《十二月十九夜》等。
七月派——这一流派的诗人大多经历过人生的重大起落沉浮,深陷政治冤狱几十年,新时期得以“鲜花重放”,是跨越了三个时代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牛汉、艾青、罗洛、曾卓、绿原、鲁藜、彭燕郊、邹荻帆、胡风等。
代表作品:牛汉《我的家》《半棵树》《华南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礁石》,邹荻帆《花与果实》《走向北方》,曾卓《栏杆与火》《悬崖边的树》,胡风《为祖国而歌》,绿原《惊蛰》,鲁藜《泥土》,彭燕郊《冬日》等。九叶派——顾名思义由九位诗人组成。
他们努力融合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追求诗歌的现实性、象征性和哲理性,注重诗人内心的感受。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郑。
7.求现在比较厉害的能写旧体诗的青少年诗人,有吗
2009年最牛的满分作文 就是古体诗写的 作者系高考学生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狝。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