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笃庐青绿的繁体篆书怎么写
笃庐青绿 小篆和大篆写法。
2.经亨颐的教育主张
经亨颐认为学校不是“贩卖知识之商店”,“求学为何?学为人而已”,所以当以陶冶人格为主。
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法上,提倡“自动、自由、自治、自律”,提出“训育之第一要义,须将教师本位之原状,改为学生本位”,成立学生自治机构。
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尚之品性”,反对那些“因循敷衍,全无理想,以教育为生计之方便,以学校为栖身之传舍”的庸碍之辈。此外还力主活跃学术空气,丰富课余生活,注意多方面培养和陶冶学生人格。
篆刻艺术经亨颐少年时代即喜爱篆刻,取法汉印,参以《三公山碑》《开母石阙》意趣,所作端庄清雅。画从八大山人,书宗《爨宝子碑》,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均自成一家。
经亨颐一生高风亮节,晚年退居上海颐和路,颜其居日“春霜草堂”。约同知己何香凝、陈树人等创立“寒之友集社”,借此研讨诗书画印,提倡民族正气,抒发爱国热情。
经亨颐对于篆刻颇为自负,曾说“吾治印第一,画第二,书与诗文又其次也。”潘天寿早年学习书法篆刻,多受经氏指导。
著有《大松堂集爨联》《颐渊印集》《颐渊书画集》《颐渊诗集》《经亨颐作品选》等。从篆刻家的类型上看,经亨颐当属学者型印人。
他在民国时期是一位忧国忧民、成就卓著的教育家,他的主要业绩也体现在教育事业上,书画篆刻创作是他公务之余的“闲事”。经亨颐的篆刻作品,如果单论数量与形式,也许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若从艺术风貌和创作技巧而论,经氏与那些同时代的印坛名家相比可以说并不逊色。
经氏的传世作品大多为自用印,这些精美的作品包括姓名、别号、鉴藏、斋跋及少量的词句印。由于是自用印,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刻印时是多么用。
多么投入,无论是篆法、章法还是刀法,作者都力避陈规旧范,希冀刻出新的意境来。经亨颐的篆刻作品植根于秦汉,温和雅静,蕴含着派厚的书卷气。
经氏的朱文印尽管线条有粗细之别,然而在篆法上却十分强调结构的神态变化。例如细朱文印“仰山楼”和“山边一楼” (见八六页)中的“楼”字,在“木”部与“女”部两处都作了不同的处理,前面的“木”部取方势,“女”部收敛;后面的“木”部取圆势,“女”部舒展。
粗朱文印“松蟀楼”与“培寒楼” (见九一页)中的两个“楼”字也有变化。前面的“木”部两侧笔画平直以刚取胜,后面的“木”部两侧内撅以柔取胜。
两个字的“娄”部上端,一个从繁,一个取简,这些颇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往往最能体察出作者的匠心所在。经亨颐朱文印还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即善于运用借边和连边的手法改善、丰富印章的布局。
朱文印中借边与连边技法,是篆刻家们对古代玺印深入观察研究的结果,也是印章创作中的常用技法之一。经氏在运用借边、连边技法时,或单独运用,或两者兼用,至于借边与连边的幅度大小,皆因印而异。
如“山间居”、“五十学画”、“北海一庐”、“春霜草堂”等印均有三四处以上的笔画运用了连边技法。尤其是“北海一庐”印(见八八页)最具特色。
该印中的“一”与“庐”笔画数量悬殊很大,“庐”字的众多平直笔画又易与印边造成重复和雷同,作者将“庐”字的“广”部与“皿”部沿边笔画作借边处理,其余三字的笔画一律连边,这样既可解决“庐”字的平直笔画过多易与印边产生重复和雷同的矛盾,又使其余三字有了依托,全印的布局获得了平衡。为了使仿汉作品篆法生动灵活,章法新颖,经亨颐有时还巧妙地将某些大篆的部首偏旁和古玺布局形式糅人印中。
例如朱文印“经子渊”的“经”字、“颐渊”的“颐”字,白文印“牛梦六十年”的“牛”字、“老渊”的“老”字,原来都是大篆的写法,但经过作者的融会变化、精心篆写,整个印面立时显得古朴自然。在作品的布局上,经氏也时常吸收古玺的某些特点,以打破汉印固有的布局样式。
如“苦牛”和“颐尊者”见九○页)二印,作者将印文均作两行排列,前者左长右短,呈错落之势:后者左短右长,“者”字居上,下有留红,印面的疏密对比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最后再谈一下经亨颐的边款艺术。
边款是篆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评介经亨颐的篆刻艺术,不能不论及他那令人赞叹的边款创作技艺。
近年来,我曾阅过七、八种现代学者印人的篆刻集(印谱、印存),就边款水平而论,尚末发现有人能超得过经亨颐。这些印谱、印存,或全无边款,或有少量边款但质量实在令人难以卒读。
边款与印面的创作永平相距甚远是这些学者印人的通病。经亨颐的边款与其印面一样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以《爨宝子碑》行楷和小篆作款,奇崛古奥,别具风采。
例如朱文印“享颐藏书”款云: “丙辰五月石禅四十初度,买书栽木,长乐永年。” (见八九页)此作印面四字端严朴实,配以十八字的阳文小篆长款,印面与边款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又如白文印“晚节清风”两面款: “颐渊画印。此石得于秦淮河小肆,十九年颐记。”
(见八四页)此印两面款皆用《爨宝子》碑意行楷刊刻,所不同的是一面横书,一面数行直书,布局错落有致,拙趣盎然。此款充分体现出经氏浓厚的书法功底和高超约布局技巧。
作为学者的经亨颐,由于未享大年。
3.古代字体有哪些
1.甲骨文 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2.金文 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始了文字规范的措施,即所谓的「书同文」。
秦规范文字是以秦文字为基础的,秦以后的汉字的演变也是在经秦规范过的秦小篆以及秦篆的日常书写形式的古隶的基础上发展的。秦「书同文」之后,六国文字被淘汰了,秦文字成了真正的主流。
因此,秦系文字是上承西周古文、下启汉魏隶书,乃至楷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变化可以看作是汉字按自己内部结构规律演化的一部分。
也因此,就文字学而言,秦系的西土文字的研究较之六国文字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汉字的直系血亲,而六国文字则是旁系分支,虽然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吸收。3.大篆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
石鼓文最古的拓本为世所知者,是浙江省宁波的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 石鼓文的字体,大致介於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
可知确是秦始皇以前之物,应当是属于籀书的系统。相对小篆而言,可称为大篆,是大篆文字的代表作。
其字体类小篆而较繁复,似宗周彝器而较端整,堪称为典重严整。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一中称石鼓文为:“金细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
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可谓赞赏之至。
石鼓文向为艺林所宝,但北宋以后,帖学大兴,少人临之,直至清代中叶以后,考古尊碑之风复炽,石鼓文字,尤为书家推重。吴大,能得其典重严整韵致。
吴昌硕则发其遒古为雄拔之气。两人书法,皆雄视当代 为后世所重。
4.小篆 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
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小篆产生年代虽然不早,数量却很大,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是古文字通向近代文字的桥梁。
小篆的风格 秦代时的小篆风貌,可由现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权量铭文等遗物中得见之。小篆的笔划较细 ,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在激荡着战国诸子奔肆思想和飘散着魏晋儒士藻雪风骨的翰墨中,简书无疑是其高古、朴茂的代表。
5.简书 什麽是简书?简单说,简书就是写在“简”上的文字。战国至魏晋时代有种书法,是写在形状狭而长的竹、木书写材料上的。
竹制的称简;木制的称牍,或札,二者统称为“简”。简书一般用汉隶或汉隶的变体书写;又由于简书盛行于秦汉和魏晋时期,因此,简书也称汉简。
李商隐《筹笔驿》有“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的句子。可见简书高古不群、神圣凛然,是一种不轻易使用和很讲究的古老书写形式。
前人说,简书是征役时,临行告诫的文书;又说,简书是国家有急难,用以求救的文书。其实,前人的这两种解释都不大准确,他们说的都是简书的用途,及书写内容上的区别,与书写形式无关。
实际,所谓简书,就是书法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只是比较古老罢了。 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有清先生以擅简书著称当今书坛。
他的简书,如同他的人品、性格,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敦实,又有现代文化的开张、爽快;既有秦钟汉鼎的凝重、磅礴,又有诗经楚辞的飘逸、灵动。欣赏他的简书,真得能读出“缩将百尺苍鳞鬣,石破涛飞纸上来”(郭风惠《题秦仲文画松》)的隽永韵味。
6.隶书 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关于隶书的定义,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
〈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