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句怎么写

1.对偶的句子怎么写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 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例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1、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2.关于对仗句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对仗亦称“对偶”或“俪词”。

即是将相似或相反之意思,用相同之字数和笔法以构成华美之词句。如“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在近体诗中,律诗要求对仗的两联是颔联和颈联,绝句没有对仗要求。

对仗的一般规则 一是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我国文法上之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其中名词、代名词为实字类,其他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等为虚字类。

我们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二是词意相对或相似或相关,相对如“悲”对“喜”、“善”对“恶”、“新”对“旧”等,相似如“天长”对“地久”、“父慈”对“子孝”等,相关如“江风”对“海雾”、“狂风”对“骤雨”、“珊瑚”对“玳瑁”等。

三是组成形式一样,如单字词与单字词相对,双字词与双字词相对,三字词与三字词相对等,例如“柳絮打残连夜雨,桃花吹散五更风”中,大致上,柳絮与桃花相对,打与吹相对,连夜雨与五更风相对。大家注意一下:1,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是数目2,颜色自成一类3,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等字,以上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4,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5,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二,对仗的种类:后人于对偶之名目,愈析愈详,愈分愈细,日人遍照金刚于其【文镜秘府论】一书中,掇集唐人不同之对仗名目,共分二十九种之多。

而近人张正体先生于【诗学】一书则分对仗为“平头对、合璧对、垂珠对、拱璧对、隔句对、联璧对、互成对、实字对、虚字对、流水对、双声对、叠韵对、交股对、浑括对、假借对、同类对、巧变对、无情对、问答对、双声叠韵对”等二十种。但简要说来,主要是四种:1、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

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

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

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2、宽对 宽对是相对于工对来说的,它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

在工对来说,词性方面,应当是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天文,颜色对颜色,如果是宽对,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或者更宽一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就是宽对,不象工对那么讲究。如果再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

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都是这种情形。3,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

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或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借“杨”为“羊”,以对出句之“鸡”字。

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对“白”,就是这种情况。4,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

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葛立方【韵语阳秋】云:“梅圣俞五字律诗,于对联中,十字做一意处甚多。

如【碧澜亭】诗云:‘危楼喧晚鼓,惊鹭起寒汀’……诗家谓之‘十字格’”。所以流水对也叫十字格。

三,对仗的位置 (一)在正格中,是中两联必须对仗,在这种规则的基础上,又有四种情形。1,中二联对仗,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情形,多数近体律诗都是这样。

2,四联全对, 如《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作者: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 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 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 不是宸游玩物华。

3,首联、颔联、颈联对仗 如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3.什么是对仗句

对仗句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对仗句要求:

一、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

1.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2.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3.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

例:《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词语对仗的要求是:

1.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

2.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3.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

4.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

5.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三、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

4.什么是对仗句

对仗又称对偶。

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所以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

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楚辞》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九歌.湘君》)。

散文中也常有对偶,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

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

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冬景》) 对仗出句多为仄声,五绝首句不入韵的多于七绝,所以五绝首联对仗的多于七绝。

也有首句入韵、首联对仗的绝句。例如: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娥眉几许长? (皇甫冉《婕妤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七绝首句入韵的多于五绝,这种首联对仗形式七绝多于五绝。 绝句也有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的。

例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漫兴》) 绝句也有首尾两联全对仗的。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前人绝句绝大多数首尾两联都不对仗,首联对仗者偶尔见之,尾联对仗者较少,两联全对仗者更少。

但是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成其为律诗。它的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

前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对仗的,也有尾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都对仗的,这悉凭作者自便,并无定规。但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律诗的常规,也称为正例。

例如: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首句入韵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句入韵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的。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登襄阳城》) 首句入韵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

5.对仗句有哪些

对仗又称对偶 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

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

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冬景》) 对仗出句多为仄声,五绝首句不入韵的多于七绝,所以五绝首联对仗的多于七绝。也有首句入韵、首联对仗的绝句。

例如: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娥眉几许长? (皇甫冉《婕妤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七绝首句入韵的多于五绝,这种首联对仗形式七绝多于五绝。

绝句也有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的。例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漫兴》) 绝句也有首尾两联全对仗的。

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前人绝句绝大多数首尾两联都不对仗,首联对仗者偶尔见之,尾联对仗者较少,两联全对仗者更少。但是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成其为律诗。

它的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前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对仗的,也有尾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都对仗的,这悉凭作者自便,并无定规。

但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律诗的常规,也称为正例。例如: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首句入韵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句入韵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的。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登襄阳城》) 首句入韵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首句入韵者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泪》) 前三联对仗者,首句不入韵的,五律多于七律;首句入韵的,七律多于五律。

律诗首联不用对仗,颔联、颈联、尾联用对仗。这种形式的律诗罕见,因为一般尾联是全诗的结束语,用散行比较容易画龙点睛,用对仗较受束缚,故诗人不喜用尾联对仗。

杜甫诗中时有这种形式,后人模仿者较少。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杜甫《悲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泗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6.写对仗的句子

对仗又称对偶。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7.什么是对仗句

对仗句即对偶句。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

“对”字在此做动词,意谓著将两两一对的东西放在一起。“仗”字则来自古代仪式往往由两人一组来举行,有“仪仗”的“仗”意。对仗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所构成的修辞。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相对,充分利用声调。

拓展资料

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比如: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

2、满招损,谦受益。(反对--意义相反,互相映照。《尚书·大禹谟》)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串对--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等关系。(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8.什么是对仗句

对仗又称对偶。

因为古代仪仗,像现在戏剧舞台上跑龙套似的,都是左右两两相对的,所以叫对仗。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讲究对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宫殿、陵寝,小至平民百姓门户、摆设,仕女束装,都讲究个左右对称。文学上也不例外,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所以早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出现对偶句。

例如《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楚辞》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九歌.湘君》)。

散文中也常有对偶,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晋魏以后对偶影响扩张,将以前骈散交错的文章,发展为通篇骈四俪六的骈体文。

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诗歌中对偶从不工整到逐渐工整,从随意使用到逐渐规范化。初唐以后,格律定型时期,对偶就成为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偶一般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词语必须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格律诗中的对仗较古诗和散文中的对仗工整而严格。

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同一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字不能相同。 例如: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都是名词对名词;"合"对"开",动词对动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商隐《无题》) "春蚕"对"蜡炬",名词仂语对名词仂语;"到死"对"成灰",动宾词对动宾词;"丝"对"泪",名词对名词;"方尽"对"始干",动词仂语对动词仂语。 绝句、律诗、排律的对仗各有规则。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是否用对仗,凭作者自便。前人绝句多数不用对仗,例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绝句有的首联对仗,尾联不对仗。例如: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注:对仗句以楷体字显示,下同)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冬景》) 对仗出句多为仄声,五绝首句不入韵的多于七绝,所以五绝首联对仗的多于七绝。

也有首句入韵、首联对仗的绝句。例如: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娥眉几许长? (皇甫冉《婕妤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七绝首句入韵的多于五绝,这种首联对仗形式七绝多于五绝。 绝句也有首联不对仗,尾联对仗的。

例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漫兴》) 绝句也有首尾两联全对仗的。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前人绝句绝大多数首尾两联都不对仗,首联对仗者偶尔见之,尾联对仗者较少,两联全对仗者更少。

但是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不成其为律诗。它的首尾两联可对仗可不对仗。

前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对仗的,也有尾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都对仗的,这悉凭作者自便,并无定规。但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是律诗的常规,也称为正例。

例如: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首句入韵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句入韵者。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的。

五律 首句不入韵者。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杜审言《登襄阳城》) 首句入韵者。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七律 首句不入韵者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福祸回还车转毂,荣枯反复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

对仗句怎么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对仗句怎么写

知识

双方拟定试用日期怎么写

阅读(1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双方拟定试用日期怎么写,内容包括试用期一年证明里试用时间怎么写,试用期转正申请表中的拟订转正日期怎么填,试用期一年证明里试用时间怎么写。该证明不管怎么写,都是无效的: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19条的规定,试用期最长不

知识

通草书怎么写

阅读(2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通草书怎么写,内容包括书法家张峻草书通字怎么写,草书怎么写才好看啊,志字草书怎么写。这个方法一共有3种,我说给你听听根据经验,觉得你可以先从隶书开始,因为隶书比较好上手。现在你先行书是没有办法迅速提高建议你先练隶书,

知识

房屋退租函怎么写

阅读(12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房屋退租函怎么写,内容包括公司在办退房时,发现合同不见了,可是房东说需要一份退租函,请问,退租申请书该怎么写,免责退租的函件。甲方将位于xx路xx号院xx号楼xx单元xxx室租给乙方使用,双方协商同意订立条款如下:1.本租约为乙

知识

道歉信开头怎么写

阅读(20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道歉信开头怎么写,内容包括给女友的道歉信开头如何写比较好,道歉信怎么写,高中英语作文道歉信的开头和结尾怎么写。检查 大人: 多日不见,一切可好?近来工作繁忙,疏于联系,不知你是否对我有所不满。 做男人累啊!又要努力赚钱养家

知识

6的分成减法怎么写

阅读(5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6的分成减法怎么写,内容包括根据6的分成写出所有加减法的算式,6的组成题,看图计算中写组成是6可以分成33,写2个算式怎么写搜,3的分成减法怎么写。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相同数位(个位和个位;十位和十位;百位和百位……),然后用

知识

控制繁体字怎么写

阅读(18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控制繁体字怎么写,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的繁体字怎么写,繁体字怎么写,繁体字怎么写。怎么打繁体字?方法一 微软拼音输入法支持大字符集的简体和繁体汉字输入。只需直接用鼠标单击输入法状态条中简/繁切换按钮,即可将系统切换成繁

知识

渴了的英文怎么写

阅读(6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渴了的英文怎么写,内容包括”渴了”的英语单词怎么写,渴的英文怎么写,渴用英语怎么写。1. thirsty 近义词或词组to be thirsty | thirst | thirstiness | dipsesis 例句与

知识

欣篆体怎么写

阅读(20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欣篆体怎么写,内容包括小篆的欣怎么写,欣龄两字篆体怎么写,欣用金文,小篆,隶书怎么写。小篆的欣的写法如下:二、释义:喜悦:欢~。~喜。~慰。~逢佳节。2、姓。三、欣的部首:欠四、汉字结构:左右结构五、造字法:形声;从欠、斤

知识

乌的小篆字体怎么写

阅读(57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乌的小篆字体怎么写,内容包括鸟、乌这两个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是怎么写的搜狗,小篆字体怎么写,篆书中乌鸦的乌怎么写呢。如下图:甲骨文

知识

周计划怎么写酒店

阅读(15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周计划怎么写酒店,内容包括酒店销售周计划怎么写,餐饮员工周计划怎么写,酒店客房部领班怎样写周计划。老大 客房一周完成 1000000万行吗?每个正规酒店销售经理的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都有每个正规酒店自己的模式和格式的

知识

砍的笔画怎么写

阅读(1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砍的笔画怎么写,内容包括砍的笔画顺序怎么写,砍的笔顺怎么写的,砍的笔画顺序怎么写。汉字 砍 读音 kǎn 部首 石 笔画数 9 笔画

知识

呼啦圈拼音怎么写

阅读(20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呼啦圈拼音怎么写,内容包括转呼啦圈的拼音怎么写,摇呼啦圈繁体字怎么写,摇呼啦圈繁体字怎么写。呼啦圈大家肯定都玩过,可是你们会变着玩花样吗?看!这个达人就行。 一阵掌声中,她登场了。只见她拿起一个呼啦圈,转在了手上,随着她

知识

秋天的味道怎么写

阅读(19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秋天的味道怎么写,内容包括《秋天的味道》童诗怎么写,秋天的味道作文,描写秋天的味道的句子。秋天,保留了更多的深度和温暖,它如柑橘般散发精华的气氛和味道。秋天的味道是美味诱人的,有甜、有酸、又飘着香。秋天甜味最浓在果

知识

酒店员工评估怎么写

阅读(21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酒店员工评估怎么写,内容包括酒店员工自我评估怎么写,如何写酒店员工评估,酒店员工绩效评估怎么写。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love1987421 酒店员工自我评价员工自我评价本人拥有较强的意志力,不懈的学

知识

对仗单怎么写

阅读(15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对仗单怎么写,内容包括淘宝对账单怎么写,对账单怎么写,应收单位对仗,如果双方互不欠款,对账单该如何写。往来款项对账单(对账联) **单位: 你单位XX年XX月XX日到我厂购甲产品XXX件已付货款XX元,尚有XX货款未付,请核对后将回联单

知识

对仗不工整是啥意思

阅读(341)

对仗不工整是说明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没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相互映衬,没有使语句也更有韵味,词语的表现力得到加强。定义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

知识

春联最讲究对仗对仗是什么意思

阅读(164)

春联对仗:即上下联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上联最后一个字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平音;这样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对仗:是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

知识

对《登高》中的对仗作出分析

阅读(623)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

知识

有没有对仗不协调的春联

阅读(184)

1.春艳百花开满地;时祥万事喜盈门。2.花明柳媚春光好;大江南北庆丰收。3.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4.窗花一屋春;对联满院红。5.一派春风扫残云;万朵梅花迎阳春。6.新叶都自阳春生;壮志尽随善政来。7.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e: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