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实验报告怎么写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怎么写
1. 实验目的: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实验原理:碘遇淀粉变蓝;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实验器材:长势良好的天竺葵一盆
实验步骤: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摘取一片叶子,用不透光的纸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并置于阳光下,1h后用碘对叶子处理后发现不遮光的部分变蓝,而遮光部分无明显变化,证明只有不遮光部分产生了淀粉
实验结论:光的确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2.实验目的:光和作用速度受光照强度影响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长势良好的植物
实验步骤:取两片大小相同的叶子,置于锥形瓶,一瓶放在阴凉处,一瓶放在光照下,连一个装满水并倒置于水缸的量筒,化学实验测收集气体的那个你会吧?
3不是与2一样的吗?
4.光合作用速度受温度影响
基本同2,改变温度
5.光合作用速度与二氧化碳浓度有关
基本同2,改变二氧化碳浓度
6.实验目的:测定光合作用速度
实验原理:植物叶片的主脉两侧对称部分叶面积基本相等,其形态和生理功能也基本一致.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叶柄或茎的韧皮部,保留木质部,以阻断叶片光合产物的外运,同时保证正常水分供应.然后,将对称叶片的一侧取下置于暗中,另一侧留在植株上保持光照,继续光合作用.一定时间后,测定光下和暗中叶片的干重差,即为光合作用的积累的干物质量.通过公式计算出光合速率.乘以系数后还可计算出C02的同化量.
实验器材:任选户外一种植物.剪刀. 4块湿纱布.带盖磁盘.30个小纸牌,去户外之前用铅笔编号(1~15;1~15).镊子.打孔器.铅笔.记号笔.12个称量瓶.烘箱.分析天平.干燥器. 5%三氯乙酸.
2.生物实验报告
题目1: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一种生物细胞 一:实验目的:1.制作临时装片 2.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 3.画出生物. 二:我需要的材料用具:生理盐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消毒牙签 三:我自己准备的材料:口腔上皮细胞 四:步骤:一.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试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把牙签上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观察的材料上, 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侵润标本的全部.。
3.机能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蛙离体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方法: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 洗干净实验动物 2) 双毁髓::找到枕骨大孔处 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3)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 4) 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5) 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 6) 标本检验。 2、连接实验装置: 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 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
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而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2、实验记录:开机后进入实验 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然后固 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4.本科医学生都做过哪些实验室实验
(一)生理实验:1、ABO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 2、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 3、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4、离体蛙心脏灌流 6、人体动脉血压测量 7、兔减压神经放电 8、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分析 9、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二)免疫实验:1、凝集反应(直接凝集反应)2、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三)生化实验 1、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2、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葡萄糖氧化酶(GOD-POD法)测定血糖 4、血清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5、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6、改良赖氏法测定血清ALT活性 7、总胆固醇测定 8、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制备
免疫,生理,生化实验 现在我只知道这么了 还有就是 寄生虫 微生物的 不知需不需要
5.家兔实验性气胸实验报告怎么写
气胸对呼吸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气胸时呼吸运动、胸内压、肺脏体积和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条件有胸膜腔的密闭性和肺的回缩力。当气胸时,胸膜腔的密闭性受到破坏,胸膜腔内的负压消失,由于肺脏本身的回缩力肺脏缩至其自然体积大小,呼吸运动增强而显得呼吸困难,但通气量减小。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20ml注射器、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纱布和线、胸腔内插管、水检压器。
【实验步骤及观察项目】
一、实验装置与连接:
参见实验“呼吸运动的调节”和“胸内压的测定”。
二、动物手术
(一)麻醉与固定: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剂量为1g/kg体重。待兔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二)颈部手术:作颈正中切口,气管插管。
(三)**手术:在兔右侧**测量胸内压。
(四)上腹部手术:作上腹正中切口。
1.从剑突起沿腹正中线取出皮毛,切口长约5~7cm。
2.沿腹白线剪开腹白线及腹膜,打开腹腔。
3.用止血钳将剑突往上提可看到膈肌,观察膈肌及其运动情况,并透过膈肌观察肺的情况,
三、实验观察
(一)观察正常实验条件下动物的通气量,胸内压,呼吸运动,并透过各级观察胸腔内肺脏的状况。
(二)气胸时:用止血钳在右侧膈肌上穿一个孔,观察右侧胸内压的变化、右肺的回缩状态、呼吸运动和肺通气量的变化。
实验讨论:根据脏层胸膜破口的情况及其发生后对胸腔内压力的影响,将自发性气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闭合性气胸(单纯性)
在呼气肺回缩时,或因有浆液渗出物使脏层胸膜破口自行封闭,不再有空气漏入胸膜腔。
胸膜腔内测压显示压力有所增高,抽气后,压力下降而不复升,说明破口不再漏气。胸膜腔内残余气体将自行吸收,胸膜腔内压力即可维持负压,肺亦随之逐渐复张。
二、张力性气胸(高压性)
胸膜破口形成活瓣性阻塞,吸气时开启,空气漏入胸膜腔;呼气时关闭,胸膜腔内气体不能再经破口返回呼吸道而排出体外。其结果是胸膜腔内气体愈积愈多,形成高压,使肺脏受压,呼吸困难,纵隔推向健侧,循环也受到障碍,需要紧急排气以缓解症状。
若患侧胸膜腔内压力升高,抽气至负压后,不久又恢复正压,应安装持续胸膜腔排气装置。
三、开放性气胸(交通性)
因两层胸膜间有粘连和牵拉,使破口持续开启,吸气和呼气时,空气自由进出胸膜腔。患侧胸膜腔内压力为0上下,抽气后观察数分钟,压力并不降低。
6.如何撰写心理学实验报告
标准的心理学实验报告或期刊论文由七个部分组成: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以及参考文献。
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写作技巧。 (一)题目和作者 题目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因此必须简洁明了。
它应该是对论文的主要观点的概括性总结,包括所研究的变量(即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字母大小写对记忆速度的影响”,就是一个较好的题目,它表达了重要的信息。题目也可以是一个理论观点。
应避免使用含义笼统的词语,这只会增加题目的长度并误导索引者。诸如“方法”和“研究结果”这样的文字,以及“一项……的研究”或“……的实验研究”之类的繁琐用词都不宜出现在题目中。
而且,题目中还要避免使用缩略词,应给出术语的全名以方便读者对论文进行正确而完整的检索。APA格式所规定的题目长度为10~12个单词;中国心理学会规定的中文期刊的题目则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论文的作者是那些对发表的文章具有主要贡献,并对数据、概念和结果解释负责的人。作者中既包括论文的撰写者,也包括对研究具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如直接参加了研究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的工作。
(二)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而全面的概括,能够让读者迅速总览论文的内容。并且,与题目一样,摘要也是各种数据库中常见的检索对象。
APA(1984)告诫所有作者:“一旦刊登在期刊上,你的摘要就将作为印刷版或电子版的摘要总集的一部分开始其活跃而长久的生涯”,因此一个好的摘要是整篇论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摘要既要具有高度的信息浓缩性,又要具有可读性,还要组织良好,篇幅简洁且独立成篇。
一篇好的摘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准确性。
摘要应能准确反映论文的目的和内容,不应包含论文中没有出现的信息。(2)独立性。
摘要应自成一体,独立成篇,对所有的缩写、省略语和特殊术语作出说明。(3)简练而具体。
摘要中的每个句子都要能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并尽可能地简洁。APA格式规定的摘要长度不能超过120个单词;中国心理学会规定的中文期刊的摘要则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而且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需要简洁、准确地将文意译出。
摘要应以最重要的信息开头,可以是目的或主题,也可以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只需包含4个或5个最重要的观点、结果或含意。
一篇实验报告的摘要应说明:要研究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用一句话来表达;被试,详细说明相关特性,如数量、类型、年龄、性别、种类等;实验方法,包括仪器、数据收集程序、完整的测验名称、使用的任何药剂的剂量和方法;结果,包括统计显著性水平;结论、含意或应用。而报告的主体应该是对摘要的扩展(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摘要都要放在最后写的原因)。
(三)引言 引言往往包括提出问题、说明研究背景、阐明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这三部分内容。 1.提出问题 在正文的开始部分用一段文字提出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并描述研究策略。
在开始着手写引言时,需要考虑:所要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如何?假设和实验设计与该问题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该研究有何理论意义?与同领域内先前研究有何关系?所要检验的理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好的引言会用一段或两段文字来回答这些问题,通过总结相关论点和数据,清楚地告诉读者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2.说明背景 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但并不是毫无遗漏地进行历史性回顾。
要假定读者对该领域具有一定了解,不需要向他们作完整而冗长的说明。也就是说,在对先前的研究工作进行学术性回顾时,应只引用和参考与具体问题相关的研究工作,而不要引用和参考无关或只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研究工作。
需要总结先前研究,但应避免无关紧要的细节描述,要强调相关的发现、相关的方法论问题和主要的结论。在介绍别人的研究时,要始终让读者觉得你正在建立自己的研究题目。
同时,还应公平地对待尚有争议的问题。不管个人的观点如何,在陈述一个争议性问题时,应避免敌意和带有个人偏向的陈述。
3.阐明目的和理论基础 和说明了背景情况后,接下来就要说明具体的研究。在引言的最后一段,要定义变量并对研究的假设作一个正式的说明,这些有助于增加论文的清晰度。
在写引言的结束部分时,要记住以下问题:我打算操纵什么变量?期望得到什么结果以及为什么我期望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期望它们”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应该是明确的,并且还要清楚地说明每个假设的理论基础。至此,应该使读者认为你的研究正在填补一个重要的空白。
(四)方法 方法部分要详细描述研究是如何进行的,说明你对变量的处理过程。这部分一定要写得清楚、完整,尽量告诉读者他们需要知道的每件事。
这样的描述可以使读者对你的方法的适当性以及你的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即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也可以使感兴趣的研究者能够重复这个研究。通常方法部分被分成三个带标题的层次,这些层次包括被试、仪器(或材料)及程序。
1.被试 就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而言,对研究被试作恰当的说明非常重要,特别是评估研究结果(在不同的组间作比较)、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