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字甲骨文、金文、小楷、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一、“林”字甲骨文、金文等各类字体写法林,甲骨文=(木,树)+(木,树),表示大量的、成排成片的树木。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树的形状的写成木。
楷书字体承隶书字形。“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 “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二、造字本义名词,成片丛生的树木。文言版《说文解字》: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从二木。凡林之属皆从林。
白话版《说文解字》: 林,平坦地面上有丛生的树木叫作“林”。字形采用两个“木”会义。
所有与林相关的字,都采用“林”作边旁。扩展资料“林”的组词一、树林 [ shù lín ]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比森林小。
二、桂林 [ guì lín ]市名。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城临漓江,湘桂铁路经此。
人口45万(1997年)。风景秀丽,向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
三、翰林 [ hàn lín ]唐代为朝廷撰拟文书的官。唐玄宗设翰林学士,成为皇帝机要秘书,曾为内相。
明清设翰林院,掌修国史,记载皇帝起居,草拟制诰。其长官以大臣充任,称“掌院学士”。
四、杏林高手 [ xìng lín gāo shǒu ]指医术很高的人。五、木秀于林 [ mù xiù yú lín ]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 (汉语汉字)。
2.甲骨文“林字的来历
林字为会意字。
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
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林字的解释 1、本义,会意字。
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
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如: 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 林浪(林琅、琳琅、林郎。
丛林); 林麓(森林与山脚); 林泉(林木与泉石); 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2、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如: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 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3、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如: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 林府(事物众多之处); 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4、郊外,野外。 如:林垧(郊野。
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5、林业。
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6、众多的样子。
如: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
——《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柳宗元《贞符》。 又如: 林戈(如林之多。
极言其多); 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7、姓氏。
帮到你就给个好评吧。
3.甲骨文林卓睿三个字怎么写
甲骨文林卓睿三个字,只有林字,如下:
甲骨文介绍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成熟的一种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
目前已经发现的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4.甲骨文怎么写
若问正宗的甲骨文怎么写?先要了解甲骨文主要特点: 一是形体不固定,笔画有多有少,写法有正有反。
二是行文的程式不统一。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都有,所以现代人读起来也有相当困难。
三是因为文字是用铜刀和石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笔画细而硬,而且多用方笔,圆笔很少。 ★楼主问正宗的甲骨文怎么写?那必须对现有的甲骨文有所了解: 一、熟研甲骨文成果。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我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为止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 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约有2000个左右。
二、前辈所写的著作引来参考:1.光绪二十九年,刘鄂《铁云藏龟》。2.孙诒让(清·同治年间的举人)在55岁完成的《契文举例》。
3.郭沫若1931年完成的《甲骨文字研究》。4.解放前罗振玉著《增订殷墟书契考释》。
5.现代学者所研究的成果书藉,如于省吾著《甲骨文字释林》(1979年)、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2008年上海大学出版社)、杨寒梅编写的《图说汉字五千年》(2009年武汉出版社)、左民安著《汉字例话》(1984年10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他的《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2009年7月北京九州出版社)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你才能在书写甲骨文时做到游刃有余。
若不对以上那些文字有深刻的阅读、记忆、临摹、默写,怨怕很难“正宗”地书写出甲骨文来。 ★又见楼主有问:问“正宗”二字如何写的。
现引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第0106、0566条: ★注明:①字例中的“期数”是指该字应用时期。如“一期”是“武丁”时期;“五期”是指“帝乙”、“帝辛”时期,即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汤-纣辛)。
②字例中的“甲、铁、前”是指该字出处。如“甲”出自《殷墟文字甲编》;“铁”出自《铁云藏龟》;“前”出自《殷墟书契前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