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投稿作文给江南都是报
要向报纸投稿,首先必须了解这份报纸,看它需要哪些方面的稿件,所以要经常看江南都市报。此外,投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投新闻稿要写新闻部,时间要快,今天发生的事,今天立刻就要写稿,并要投出去,这叫时效性。现在一般新闻稿都用传真或电子邮件,寄信太慢,缺乏时效性,不会被采用。新闻部的传真或邮件地址报纸上就有,买一份看看。
投社会事件或文艺方面的稿件时效性的要求稍低,但你要熟悉江南都市报的风格,看你写的东西在长度或内容上是不是适合它的版面。
编辑一般都比较喜欢建立一些写稿人员队伍,你可以看到报纸上每个版都写有责任编辑的名字和电话,你可以直接给他们打电话,请教或咨询,跟他们套近乎,他们通常不会拒绝与你交谈。这样你的稿件的采用率就会高。
报纸的稿费一般是1千字50元,比较低。
就写江南都市报发行部收.
地址在阳明路198号
稿费一经采用,按劳取酬的.
2.古代江南如今地址
“江南”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其现代意义起源于唐朝。
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道,其中就有江南道。唐玄宗又将江南道细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
此后,地道的江南的中心逐渐稳定在今苏南、浙北一带,直至今天 从“江东”、“江左”到“江南” 在古往今来如恒河沙数般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
但到隋代为止,它所指的地域范围与后来大相径庭,那时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朝。
这个地方起先是被叫作“江东”的。霸王别姬的故事中,英武多情的楚霸王项羽被流氓皇帝刘邦击败,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愿选择自刎也不愿意逃回老家,那个“江东”指的其实就是后世的“江南”。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右代西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在公私文书及各类著作、文学作品中使用十分频繁。 从“江东”、“江左”而变为“江南”,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
唐初政区实行州县二级制,由于州的数量太多,达300多个,中央政府管理起来很麻烦———据说唐太宗苦于记各州长官们的名字记不住,只好将它们写在屏风上。 于是,他在即位之初的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便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
其中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由于这一次区划的数目实在太少,南方各区大多过于广袤,到了风流天子唐玄宗的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将道的数目增加到15个。
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被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的“地域歧视” 唐朝人对于各区域的观念是非常有意思的。
当时的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动不动就把南北挂在嘴边,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如“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独知”(王智兴)之类。 “塞北”我们知道那是从辽水之东一直绵延到贺兰山、六盘山以西的一个漫长而辽阔的地带,那里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寒冷、风沙、荒漠,以及残酷的人文环境如战争、白骨。
而江南呢,从空间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一个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
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太行山以东)与关中的对立,两个地方的人经常相互取笑、斗气。 史载唐太宗曾在宴席上谈起山东人如何如何、关中人又如何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有个大臣叫张行成的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
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过来。 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
岭南自不用说,因为地多瘴疠,当时中原人觉得去那里顶多只能捡回来半条命。 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西南一隅,有“蜀道难”之称,给人的印象也不太好。
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扬州算不算“江南”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来的是“江淮”。
但是,这个地名包含着这层涵义已经是到了唐后期,今湖南、福建等地已经没份。过去不少人想当然以为“江淮”指的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块地域,其实不是,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
“淮南”才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 “淮南”是好地方,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周围的地区还是不行。“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时(733年)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它的优势地位由此可想而知。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
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唐后期定期编纂的一种类似于现在行政区划图册、并附有详细文字说明及统计资料的文献便叫《十道录》或《十道图》。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处于边缘,张九龄曾有“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之句可以为证。
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江南的边缘时伸时缩,例如有时人们把地处江北的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3.古代的江南在现代的哪里
江南所涵盖的区域,可从多个角度来看。
从字面上看,长江以南就是江南。但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并非如此。
从地理上讲,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就是南方,但并不就是江南。江南除去地理上的区域所指外,更兼有文化上的内涵。
综合起来说,狭义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长江三角洲一带,包括苏南、浙北、浙东、上海,以及江北的扬州、南通;再扩大一点,可以包括皖南、赣东北、浙南;广义上的江南则北起淮河,南到南岭,西到巫山,东到大海,即长江中下游区域。但采用最多的一半是狭义的江南。
皖南和赣东北同长江三角洲一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湖南、湖北一般称为两湖、湖广,很少有人称之为江南。在往南,南岭以南叫做岭南,福建则相对独立,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
4.南昌都有什么报纸
南昌日报社 / 象山北路372号 / 6823011-2119
中国剪报社江西省通联站 / 省府大院省政府大楼内 / 6226867
现代人才报社 / 苏圃路89号 / 264333
江西日报社 / 阳明路190号 / 6849041
经济晚报社星期刊部 / 南京西路64号 / 8627432
农友报社 / 省委大院内 / 242867
江西工人报社 / 广场北路192号 / 6213268
家庭医生报社 / 阳明路402号 / 6291214
现代旅游报社 / 贤士一路4号5楼 / 8629452
妇女之声报社 / 文教路111号 / 8514607
绿晚报社 / 福州路23号 / 6210131
信息市场报社江西通联站 / 阳明路277号 / 6804074
法制日报社江西发行站 / 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大楼12楼12号 / 6350222
光华时报社 / 叠山路511号 / 6833064
江西工商报社 / 百花洲路4号 / 6775844
江西五环时报社 / 福州路28号 / 214555
法制日报社江西发行站 / 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大楼12楼12号 / 6350222
中国经营报社南方发行中心 / 省政府大院西二路3号江西省统计局内 / 6825369
江西科技报社 / 省府大院北二路 / 6214743
南昌信息大千报社 / 民德路401号经济大楼七楼 / 776777
摇篮儿童文学报社 / 八一大道371号 / 6213177
江西法制报社 / 洪都北大道350号 / 8624724
经济晚报社商务信息部 / 南京西路62号 /
江西安全报社 / 江大南路19号 / 8309211
江西省数字世界报社 / 阳明路310号 / 6894995
法制时报社 / 阳明路21号 / 214698
江西电力报社 / 永外正街266号 / 8641038
都市消费报社 / 阳明路310号出版大厦 / 6894787
江西日报社昌抚分社事业发展部 / 阳明路283号 / 6812163
江西日报社昌抚分社 / 阳明路154号 / 6812163
江西邮电报社 / 省政府大院 / 6279340
江西广播电视报社 / 北京西路2号 / 6215034
经济晚报社 / 站前西路289号(三星大厦) / 6491172
江西法制报社明镜贸易公司 / 北京西路76号 /
江西《大灰狼》画报社 / 半边街168号 / 8500664
江西画报社 / 金盘路口 / 6217004
江西青年报社读者服务中心 / 丁公路733号 /
江西省致富快报社 / 新魏路17号 / 8504771
江西画报社经济信息部 / 广场东路125号 / 213533-3258
江西画报社年画书刊销售部 / 金盘路口右侧 / 271281-833
江西日报社青云谱区发行站 / 井岗山大道338号 / 5212287
江西商报社 / 庐山中大道60号清华科技园科创大厦 / 6395662
江西新生报社 / 长堎镇长征路483号 / 3751900-8167
新建报社 / 长?镇解放路 / 75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