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一、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给学生介绍再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再多的学习方法,学生若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也无济于事。
比如: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高,没有想学的需要,甚至厌学,或者学习意志不坚强,学习情绪不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教给了学生许多学习方法,也不会收到预期效果的。所以,开展学法指导,首先要抓好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
二、学习方法指导要因人而异如同没有最优的教法一样,也没有最优的学法,对甲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乙学生就不一定有效。这就要求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给共性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个性特点,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学法指导,不能把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强加给学生,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效的学法指导。
对于确实不合理的方法,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采取引导的方法,让其从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提供几种方法让其选择,让其自己找到不足。这样不但帮其找到了好方法,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向思维,使其懂得了做一件事要从不同角度考虑,培养了学生的办事能力,在求异思维中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2.在写教案时,学法指导这一项应怎么写
说学法
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要说好学法,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重新摆正师生的位置。要改变陈旧的师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面部表情呆板、“我讲你听”,学者在下面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你问我答”的教学模式。其次,要注意对某方法指导过程的阐述,如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景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即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
没有什么分类的。
3.在教学设计中,怎样对学生学法指导
复习导引:
老师常通过提问来进行复习导引工作,以达到复习旧知、在新旧知之间架设桥梁以及通过问题激发学生认识兴趣的目的。但是,每堂课提问三、四个学生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呢?事实上,即使是很高明的老师(问题是精心设计的),也只能帮助一小部分学生复习旧知,进行上新课的知识准备,成绩差的学生绝不可能在提问的时间内,巩固未掌握的内容。再则,教师单方面的导引,只能使学生在老师语言的驱使下回忆旧知,没有或少有“主体产生问题”的亲身体验,所以不易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由此可见,复习导引只能帮助一部分学生把与新知有关的知识回忆起来,使具有积极学习动机的学生以较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
这是传统课的精华所在。经过充分准备的老师,运用生动、精辟、简炼的语言,通过教具的直观、图形解说、例题讲解来阐述概念的形成、定理的证明、法则的推导及其应用。在一般情况下,总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其中再穿插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让学生做些练习。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情况下,学生主要通过感官进行学习,即使有少量的思考活动(如回答问题),也是在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路线指引下完成的,缺少独立的认识活动。因此,在成绩居于中下等的学生中,常出现“一听就懂、一丢就忘、一做就错”的现象。
巩固新课:
传统教学常把完成数量较多的练习,解答典型习题等活动称为新课的巩固。学生通过模仿练习领悟新知、记忆新知,这在教学环节中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能以此为限,有效的巩固必须经多次循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方能达到。
小结:
小结工作常由老师完成。由于中学生对空洞的说教不感兴趣,这样的小结徒有形式;有时,老师也让学生进行自我小结,但由于听课时没有独立思考活动参与,所以,一般学生只能机械地背诵课本上的条文,或把老师所讲的复述一遍。这样的小结,不能培养大多数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4.《怎样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后感
掌握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在课堂有限的四十五分钟里,若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便会由不会学到会学,提高自己良好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变苦学为乐学。因此作为课堂教学指导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它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往往只重视让学生知道知识是什么,而不注意教给学生记忆、理解、运用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试验、实证、推想、会通、分析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由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不太重视这一点,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学生身上出现读不懂题,答非所问等现象。仔细思考,正是因为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上课时只等着老师“喂知识”,而不会自己去嚼,甚至连消化功能也丧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也就会慢慢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当被动地接受学习形成习惯后,学生变成了一群没有思想的人,当然也就不会在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能力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迅速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并且会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归宿点,用学法决定教法,教法渗透学法,学法指导的方法有讲授法、示范法、提示点拨法、思路法、渗透法、归纳法、程序法、对比法、迁移法、歌诀法、兴趣法、矫正法等,今后教学中可以这样来使用这些方法:分析主观试题时用思路法,即教给学生解主观题的思路,先读问题把握出题人意图,再读材料概括材料大意,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准备地分析材料。对于同类题型用迁移法,即变式练习法,对同一知识点的考察问不同的问题,让多学生正反思考,活学活用。在学习新课时,最主要运用讲授法,同时运用兴趣法,给学生创设一种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快乐乐的气氛中接受学法指导。
看完了,自己真是感到有点惭愧,这么多的学习方法指导我却很少用到,备课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思考太少了,要在今后教学中及时纠正,时时提醒自己,不仅重视在课堂教学学法指导的运用,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创设学习条件、心理调节、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在乐中学。
5.学法指导有哪些
学法指导有:
1、结构式指导法:引导学生把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排列的逻辑顺序、平行或相关联系知识的彼此关系、不同类知识间的彼此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等的学法。
2、迁移式指导法:引导学生把以前学习某一内容的学习方法或教师的教法,通过“操作、反思、迁移”转换为学习同类知识或相近知识的学法。
3、对比式指导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分别运用两种不同的学法。
4、渗透式指导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学习步骤和学习技巧渗透到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不断按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潜移默化的训练过程中去领悟新的学习方法。
5、示范式指导法:教师以某一教学内容为媒介,以相应的学习方法为教法。
扩展资料:
1、学法指导是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它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渗透、指导、训练。
2、智力绝不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还是在于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环节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只要方法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3、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4、学生在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学习方法百度百科_学法指导
6.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1、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不是简单的看一遍,要能提出问题),课上动脑动手,集中注意力(笔记有时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一般来讲,老师教授的知识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来进行的,所以上课的专心很重要。
2、及时复习、做题实战的习惯。学习后的遗忘是很快的,不及时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耗时耗力;课后巩固、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学会反思、归类、整理。
3、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的习惯。老师讲授的知识是面对所有学生的,每个人的具体掌握情况不同,所以自己要学会调整,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4、经常总结完善的习惯。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周、一月)就进行一下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长期的死学、苦学是不行的,要具有灵活、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