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怎么写

1.赋怎么写呀

赋的格式 一些文章中也略及赋的体制问题。

比如《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辞赋家的传,汉代刘向、刘歆的《七略》中的《诗赋略》。那里能涉及到一些。

至於具体的关於赋的论文, 可参阅班固《两都赋序》: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

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於郊庙。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

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臯、王襃、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於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

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

故臯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於孔氏,列於诗书,其义一也。稽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

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

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睠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

昔邵公称∶“公卿献诗,师箴瞍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

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途,实相枝干。

故刘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至如郑庄之赋《大隧》,士蔿之赋《狐裘》,结言扌豆韵,词自己作,虽合赋体,明而未融。

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

於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

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秦世不文,颇有杂赋。

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播其风,王扬骋其势,臯朔已下,品物毕图。

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 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

既履端於倡序,亦归余於总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

按《那》之卒章,闵马称乱,故知殷人辑颂,楚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域,雅文之枢辖也。至於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也。

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夸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於情理;子渊《洞箫》,穷变於声貌;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

及仲宣靡密,发篇必遒;伟长博通,时逢壮采;太冲安仁,策勋於鸿规;士衡子安,底绩於流制,景纯绮巧,缛理有余;彦伯梗概,情韵不匮:亦魏、晋之赋首也。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

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

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於雕虫,贻诮於雾縠者也。 赞曰∶赋自诗出,分歧异派。

写物图貌,蔚似雕画。 抑滞必扬,言旷无隘。

风归丽则,辞翦荑稗。 -------------------------------------------------- 赋 作者:陶秋英 文章来源:论坛作品 更新时间:2004-05-24 文体名。

“赋”的含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左传》里多有某人赋某篇的记载。

“赋”是诵说的意思,不指文体。《汉书·艺文志》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也是指这个涵义。

《周礼·春官宗伯·大师》中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之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据郑玄的注解,“赋”是铺的意思,即“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也不指文体。不过《诗经》中铺陈言志的手法,对于赋体的形成是有影响的。

所以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赋用作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其中分别铺写了云、蚕、礼、知、箴五种事物,可以说是由铺陈发展到以赋名篇的肇始。

但是,赋作为文学体制,则可追溯到楚辞。战国中期屈原的《离骚》、《九歌》等篇章,当时并不曾以赋题称,到西汉刘向、刘歆领校秘阁图书时,为屈原编集,始称之为“屈原赋”25篇,《汉书·艺文志》予以著录,同时还著录有“宋玉赋”16篇、“唐勒赋”4篇。

楚辞与赋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后代文体分类常以辞赋合称,并认屈原为辞赋之祖。但楚辞与汉以后的正宗大赋在精神和体貌上又有所不同,所以后人也有将辞与赋加以区分的。

要而。

2.赋应该怎么写

1,押韵,必须押韵,可以通韵

2,格式整齐,语句对仗,可以写成散句,不能写成散文

3,意思流畅,文字清新,切忌堆砌辞藻,无病呻吟,歌功颂德,掺杂太多现代白话

4,必须要有一定的内容,不能满篇像花间词不知所云

5,对古文的运用和对词语的锻炼,必须符合规则,不能自己瞎写,乱写,搞得别人根本看不懂

6,少用生僻字,尽量简短,少一点铺排,多一点真实

7,文字和诗意两者不可兼得,舍文字而取诗意也。

内容和思想难以兼顾,舍思想而重内容也

赋是诗的前身,也是诗的一种体裁,不能为了东拼西凑,影响了诗意

赋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学体裁,不能为了故弄玄虚,突出高大正伟光正的鲜明旗帜,影响了赋的内容

3.有谁知道辞赋的格式

赋的格式 一些文章中也略及赋的体制问题。

比如《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辞赋家的传,汉代刘向、刘歆的《七略》中的《诗赋略》。那里能涉及到一些。

至於具体的关於赋的论文, 可参阅班固《两都赋序》。“赋”的含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左传》里多有某人赋某篇的记载。“赋”是诵说的意思,不指文体。

《汉书·艺文志》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也是指这个涵义。《周礼·春官宗伯·大师》中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之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据郑玄的注解,“赋”是铺的意思,即“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也不指文体。

不过《诗经》中铺陈言志的手法,对于赋体的形成是有影响的。所以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用作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其中分别铺写了云、蚕、礼、知、箴五种事物,可以说是由铺陈发展到以赋名篇的肇始。 但是,赋作为文学体制,则可追溯到楚辞。

战国中期屈原的《离骚》、《九歌》等篇章,当时并不曾以赋题称,到西汉刘向、刘歆领校秘阁图书时,为屈原编集,始称之为“屈原赋”25篇,《汉书·艺文志》予以著录,同时还著录有“宋玉赋”16篇、“唐勒赋”4篇。楚辞与赋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后代文体分类常以辞赋合称,并认屈原为辞赋之祖。

但楚辞与汉以后的正宗大赋在精神和体貌上又有所不同,所以后人也有将辞与赋加以区分的。要而言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就是赋的渊源。

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的倾向,不讲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都是代表作。

4.急~

文体名。

“赋”的含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左传》里多有某人赋某篇的记载。

“赋”是诵说的意思,不指文体。《汉书·艺文志》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也是指这个涵义。

《周礼·春官宗伯·大师》中有“六诗”的提法,《毛诗序》称之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据郑玄的注解,“赋”是铺的意思,即“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也不指文体。不过《诗经》中铺陈言志的手法,对于赋体的形成是有影响的。

所以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赋用作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其中分别铺写了云、蚕、礼、知、箴五种事物,可以说是由铺陈发展到以赋名篇的肇始。

但是,赋作为文学体制,则可追溯到楚辞。战国中期屈原的《离骚》、《九歌》等篇章,当时并不曾以赋题称,到西汉刘向、刘歆领校秘阁图书时,为屈原编集,始称之为“屈原赋”25篇,《汉书·艺文志》予以著录,同时还著录有“宋玉赋”16篇、“唐勒赋”4篇。

楚辞与赋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后代文体分类常以辞赋合称,并认屈原为辞赋之祖。但楚辞与汉以后的正宗大赋在精神和体貌上又有所不同,所以后人也有将辞与赋加以区分的。

要而言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就是赋的渊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文,指赋的形貌。与“诗言志”的传统相比较,赋的特点首先在于“体物”,即摹写事物。

《诗经》里只有很简要的景物描写,到屈原、宋玉等人的楚辞作品中,写景的成分和技巧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汉代大赋更多模山范水、叙写宫苑游猎之作,大量地罗列各种珍禽奇兽、名花异木、虫鱼水族、车旗仪仗,名目繁多。

所以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鲜明地区划了两种文体在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然而,赋在侧重“体物”的同时,也注意到“写志”,这与“诗言志”的传统又是一致的。《汉书·艺文志》说:“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

魏晋间皇甫谧《三都赋序》也说:“至于战国,王道陵迟,风雅寝顿,于是贤人失志,辞赋作焉。”可见辞赋的起源也是同讽谏述志相联系的。

汉代大赋中铺张摹写物态的趋势虽发展到极点,“劝百而讽一”,但结尾仍不无讽谏之义。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子虚》之事,《大人》赋说,靡丽多夸,然其指风谏,归于无为。”

《史记·司马相如传赞》也说:“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这是对赋体在内容方面的要求。

赋在内容上既然要通过“体物”以“写志”,在艺术表现上就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由于注重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色彩。

这也就是“铺采□文”的意思。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这是赋这种文体的重要特征。 赋体(辞赋)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骚赋指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及后世模仿楚辞的作品。其特点在于抒情浓郁,意象瑰玮,声调绵邈,句中或句尾各用“兮”、“些”、“只”等语助词调节音韵。

它还不象汉以后的赋那样注重铺陈事物,也没有形成很固定的体制。 汉赋主要指汉代流行的大赋,由枚乘《七发》开其端,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

汉赋的特点在于极力摹写各类事物,一般都是长篇巨制,结体严密,气象壮阔,文辞富丽,好用典故难字,表现出一种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被视为赋的正宗。章法上多采用问难对答的形式,句式参差明显,韵文中夹杂散文,诗的气息大为减弱。

骈赋也叫俳赋,孕育于汉魏之际,而流行于两晋南北朝。它是汉赋的变体,所谓“三国两晋,征引俳词;宋齐梁陈,加以四六,则古赋之变矣”(《汉文典》)。

骈赋的特点,一是骈四俪六,全篇均由四言六言的对仗组成,句式整齐;二是丽藻雅辞,络绎奔会,写得花团锦簇;三是两句一韵,依照章节内容的变换而转韵,格式较为固定;四是逐渐讲求平仄协调,富有音乐美;五是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失去了汉赋的宏廓气象。总的说来,骈赋由于注重形式华美,趋向绮丽,辞藻益茂,而体格渐卑,内容上的意义相对地削弱了。

到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赋列入国家考试科目,于是产生了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叫做律赋。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仗与声律的工整严密,并对全篇字句数和韵式作了严格的限制。

如王□《沛父老留汉高祖赋》,限用“愿止前驱得申深意”八字为韵,即全篇分八段,各段依次分用此八韵中的字押韵。这样矫揉造作的作品,显然已失去了文学的真实生命,而作为利禄之途的敲门砖,其形式却一直沿袭至清末。

与此同时,在唐宋古文运。

5.赋如何写代表作

汉赋的体式

即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骚体赋是赋体文学兴盛的开端,是从先秦时期到汉高祖时,继承了楚辞的特点,依旧使用“兮”字,枚乘的《七发》奠定了赋体文学的基础。

散体大赋产生于赋体文学的发展时期,是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登基之前,这段时间的赋体文学风格以雄大壮阔为主,因而又被称为“散体大赋”,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从汉武帝登基到东汉时期,这段时期是赋体文学的成熟期,作品以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江淹的《恨赋》和《别赋》

6.怎样写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代的赋。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讲究文采、韵节,通过“铺采■文”以“体物写志”。最早以赋名篇的是战国时赵人荀况,但汉人常把赋和辞连用,称为辞赋。这是由于汉赋多模仿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汉人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收为一集,名曰《楚辞》。辞赋连用,表示汉赋和《楚辞》之间的继承关系。由于汉代上层统治集团的提倡,赋的创作盛极一时。据班固《两都赋序》记载,在成帝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加上西汉末和东汉的作品,数量当更为可观。

7.作文《赞中华诗歌辞赋》如何写

是怎样的姿容,令天地失色、日月无光?是怎样的身骨,让宇宙震颤, 乾坤动容?她——跨越历史腐朽的尘埃,彰显无惧无畏的气概,她——凝聚千年迸发的澎湃,积淀万年绝伦的风采。

高原盆地,河流山脉,数不尽的美轮美奂;草长莺飞,小桥流水,赏不完的秀雅恬淡。巍巍中华,大好河山,只叫那番邦蛮夷,汗颜无奈!滚滚长江东势水,育我中华儿女魂;滔滔黄河不复还,长我炎黄子孙魄!李太白,逍遥路,一身诗意千寻瀑;李易安,愁悲苦,填词浅唱谁人诉;王实甫,惹人妒,才子佳人成眷属;曹雪芹,令鬼哭,一曲红楼耀千古!诗词戏曲闺中宝,唯我中华引为豪!过草地,越雪山,万里长征显气概!爱国心,勇向前,风风火火抗日寇。

8.分别解释 辞 赋 辞赋

辞与赋,作为两种文学体裁,都是在战国时代的楚国最先出现的。

辞,即楚辞,汉代人用以称呼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作家的创作。①赋,作为文体,初步形成于战国,而大盛于汉代,故有汉赋的专称。

而战国时代与赋有关系的两个作家,也是楚国人,一个是荀子,②一个是宋玉。到了汉代,许多作家,兼擅二体,因而出现了“辞赋”并称的情况,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景帝不好辞赋”,《史记》亦有个别情况以赋称辞的,如《屈贾列传》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但总的说来,西汉虽“辞赋”并称,但二者的区分是清楚的,辞是指楚辞,赋是指赋体作品。

刘向在编辑《楚辞》时,标准也是分明的,除收他认为是屈原的作品外,宋玉只收《九辨》和《招魂》,而汉代人的作品,收的都是模拟楚辞的,如贾谊,不收《吊屈原赋》、《鹏鸟赋》,而收《惜誓》。到了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多次以赋称辞,并在《汉书·艺文志》中,把辞与赋混编在一起,统称为赋。

他把先秦至西汉的辞赋分成四类,即所谓屈赋之属、陆赋之属、荀赋之属和杂赋。为什么这样分类,班固没有说明,前人对此有过一些推论,如刘师培在《汉书艺文志书后》中提出: 班《志》叙诗赋为五种,赋析四类。

区析之故,班无明文,校雠之家,亦鲜讨论。今观“主客赋”十二家,皆为总集,萃众作为一编,故姓氏未标。

余均别集。其区为三类者,盖屈平以下二十家,均缘情托兴之作也,体兼比兴,情为里而物为表。

陆贾以下二十一家,均骋辞之作也,聚事征材,旨诡而词肆。荀卿以下二十五家,均指物类情之作也,侔色揣声,品物毕图,舍文而从质。

此古赋区类之大略也。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辨诗》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七略》次赋为四家:一日“屈原赋”,二日“陆贾赋”,三日“孙卿赋”,四日“杂赋”。

屈原言情,孙卿效物,陆贾赋不可见,其属有朱建、严助、朱买臣诸家,盖纵横之变也。(扬雄赋本拟相如,与屈原同次,班生以扬雄赋隶陆贾下,盖误也。)

刘、章二氏所论,着重阐述各类赋代表作家的基本风格,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但似乎不能包括各类赋的全部,特别是把司马相如、扬雄分属两类,以现存的赋作来看,是不妥当的。章太炎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所论之末,指出这是班固的一个失误。

我以为班固的失误在于把辞与赋这两种不同的文体混为一谈,不从文体的主要特点去把握,而仅就某些表象加以归类,势必造成混乱。从此以后,以赋称辞的有之,以辞称赋的亦有之,辞赋不分,辞赋混称。

这种情况,对于研究文学源流、发展是不利的。 从文体上说,楚辞是诗,以抒情为主;赋,虽间有韵语,但就总体来说是散文,其最初当以叙事状物为主。

文体的不同,与其各自来源有密切关系。从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是在民间孕育、发展,而后在文人作家手中成熟,使其体制、表现手法臻于完善的。

早期的诗,与民歌、音乐关系密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各篇就是周民族在各种场合配合音乐歌唱的乐章,其间原始的诗、歌、舞浑然一体的形态还有明显的迹痕。楚辞是在楚民族文化中形成的,与楚国人民特有的风习有着密切关系。

屈原的《离骚》、《九章》是否可能合乐歌唱,前人已不能指出,但它们的“乱曰”、“少歌曰”、“倡曰”,可以证明它们的原型是具有合乐性质的。屈原的《九歌》则是在民间宗教歌舞基础上创作的祭祀乐章。

楚辞来源于楚国民歌,许多楚辞研究者已多有论述,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赋与辞不同,它“不歌而诵”,不是由民歌发展变化而来的。

它在民间的原始状态,现在没有直接材料可以证明,但我们可以从荀子的《赋篇》看出一些痕迹来。荀子作为战国时代的一位大思想家,许多研究者都指出,他重视通俗文学的功能,善于吸收民间文艺形式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荀子》一书中的《成相》,就是作者采用当时流行在民间的劳动号子一类讴谣体而写成的。③而《赋篇》所要表现的是礼、知、云、蚕、箴五种事物,是采用当时流行的“隐语”的手法写成的。

隐语或称“庾辞”,是古代人对谜语的称呼。从文献材料看,在春秋、战国时期,隐语在诸侯各国宫廷中很流行,不少国君贵族都十分喜欢它,成为宫廷中娱乐的一种方式。

隐语还和“歌诗”、“赋诗”一样,也用于外交场合,成为表达政治意图的一种手段。④值得注意的是从《史记》等记载来看,先秦至汉说隐语者,多为宫廷中的倡优,他们的地位很低,如《史记·滑稽列传》所记淳于髡,赘婿出身,其名曰髡,也许是受过刑罚的奴隶。

这似乎可以说明隐语从民间流入宫廷的渠道。隐语(即谜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借助于隐喻和暗示的手段表现劳动人民对周围事物特征的认识,作为开发智力、测验智能的方法而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它委婉曲折,亦庄亦谐,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雅俗共赏,对人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它能进入宫廷,这一点起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劳动人民在制作隐语时,也将自己的是非观念、爱憎感情融入其中,“寓教于乐”,通过巧妙的寓意和影射,起着一定的讽谕、劝戒和教育作用,这与。

9.作文《赞中华诗歌辞赋》如何写

是怎样的姿容,令天地失色、日月无光?是怎样的身骨,让宇宙震颤,乾坤动容?她——跨越历史腐朽的尘埃,彰显无惧无畏的气概,她——凝聚千年迸发的澎湃,积淀万年绝伦的风采。

高原盆地,河流山脉,数不尽的美轮美奂;草长莺飞,小桥流水,赏不完的秀雅恬淡。 巍巍中华,大好河山,只叫那番邦蛮夷,汗颜无奈!滚滚长江东势水,育我中华儿女魂;滔滔黄河不复还,长我炎黄子孙魄!李太白,逍遥路,一身诗意千寻瀑;李易安,愁悲苦,填词浅唱谁人诉;王实甫,惹人妒,才子佳人成眷属;曹雪芹,令鬼哭,一曲红楼耀千古!诗词戏曲闺中宝,唯我中华引为豪!过草地,越雪山,万里长征显气概!爱国心,勇向前,风风火火抗日寇。

辞赋怎么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辞赋怎么写

知识

从状怎么写

阅读(15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从状怎么写,内容包括答辩状怎么写,形状的状是怎么写,诉状怎么写。标题:写“民事答 辩状”。2、当事人栏:标题之下,直接列写答辩 人的基本情况。列答辩 人姓名,性别,年龄, 民族,籍贯,职业或职务,单位

知识

了字书法怎么写

阅读(1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了字书法怎么写,内容包括(着)字的行书写法,习字行书写法,楷体字怎么写。习字行书写法如下:

知识

让用日语怎么写

阅读(2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让用日语怎么写,内容包括日文用日语怎么说,日文怎么写,宇智波用日语怎么写。谢谢:ありがとう/a ri ga to u。ありがとう ございます/a ri ga to u go za i ma su(敬语)。 どう

知识

烧焦怎么写

阅读(2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烧焦怎么写,内容包括树林都被烧焦了将句子写得更形象具体应该怎么写,树木都被烧焦了将句子写的更形象具体急急急,根据意思写词语,接近火而烧焦,比喻像烧焦那样疼。口语为“哝” 读音:农字读轻声(第一声) 书面语 焦字直接发音

知识

殖字怎么写

阅读(17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殖字怎么写,内容包括殖字怎么组词,“殖”这个字怎么读,殖怎么写好看请大家赐教。

知识

瑟隶书怎么写

阅读(1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瑟隶书怎么写,内容包括奈字的隶书怎么写最好是图.3Q,道田隶书怎么写,善字的隶书怎么写。道田隶书书写技法是:平画:隶书的平画与篆书的横画稍有不同,它除了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以外,还有"蚕头雁尾"的波发之笔(亦称横捺)。其书写要领

知识

胜草字怎么写

阅读(15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胜草字怎么写,内容包括胜的草书怎么写,胜字的草书怎么写,恒的草字怎么写,要怎么写艺术。胜的草书写法:

知识

共草书怎么写

阅读(1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共草书怎么写,内容包括共字草书怎么写,共字草书怎么写,共孤芳曾醉的草书书法,该怎么写。“传”字草书写法:第一种:书家李怀琳,作品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李怀琳是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太宗时待诏文林馆。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

知识

宝儿英语怎么写

阅读(1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宝儿英语怎么写,内容包括英语谢谢你宝儿怎么写,对不起宝儿用英文怎么写,你是我的唯一和你是我宝儿永远用英语怎么写。Asias Star, BoA, is breaking into the mainstream music industry in t

知识

小的连笔怎么写

阅读(24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的连笔怎么写,内容包括小字连笔怎么写,连笔的连字怎么写,小连笔,(写三个成语,进行括写)。商务连笔写法:

知识

2130的英语单词怎么写

阅读(3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2130的英语单词怎么写,内容包括21到30英语单词怎么写,21;30的英文怎么写,1到30的英语单词怎么写。1 one11 eleven21 twenty-one2 two12 twelve 22 twenty-two3 three13 thi

知识

46用英文怎么写

阅读(35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46用英文怎么写,内容包括46英文怎么写,46用英语怎么写,46用英文怎么写。46 :forty-sixforty-six 由数词forty、six组成的。词语解析forty英 [fɔːti] ;美 [fɔːrti

知识

宋体字原怎么写

阅读(1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宋体字原怎么写,内容包括宋体字怎么写,怎么写宋体字,宋体字体怎么写。你要的“小”是要求字体形状吗?如果是的话,我可以为你解答一二:请看图片,“小”字的演变。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甲骨文、金文、小篆、楷

知识

浅瞳英文怎么写

阅读(2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浅瞳英文怎么写,内容包括韩语浅瞳怎么翻译,浅蓝色英文怎么写,浅瞳啥意思。浅蓝色 [qiǎn lán sè] n. baby blue misc. wathet ; wathet blue在例句中比较Baby

[/e: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