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里的谁怎样拼拼音语文
谁的拼音是shuí。谁组词有:谁家、谁人、谁边、谁数、谁堪、谁知、阿谁等。
一、谁人 [ shéi rén ]
何人;哪一个。
川剧《五台会兄》:“杨延德:谨遵师命。(内马叫)师父!五台山清静的禅院,谁人的马叫?”
二、谁边 [ shéi biān ]
何处;哪里。
**《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三、谁数 [ shuí shù ]
哪里数得上。
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天子预开麟阁待,祇今谁数贰师功。”
四、谁堪 [ shuí kān ]
怎能忍受。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五、阿谁 [ ā shuí ]
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2.“不知细叶谁裁出”的读音是什么
【拼音】:bú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释义】: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原文:
《咏柳》作者: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释义: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上的拼音怎么写
上的拼音:shàng 、shǎng
上读音:shàng、shǎng,注音:ㄕㄤˋ 、ㄕㄤˇ
释义:
上shàng(ㄕㄤˋ)
1、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去,到:上街。
6、向前进:冲上去。
7、增加:上水。
8、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涂:上药。
10、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拧紧发条:上弦。
12、登载,记:上账。
上shǎng(ㄕㄤˇ)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上面[shàng miàn]
位置较高的地方。
2、上衣[shàng yī]
上身穿的衣服。
3、头上[tóu shàng]
头的上方;头顶。
4、向上[xiàng shàng]
朝上。
5、跟上[gēn shàng]
在成就或物质的获取上,与同时代的人相配。
4.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5.木字拼音怎么写
木字拼音:mù
木释义:
1、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
2、木料、木制品:木材。
3、棺材:棺木。
4、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5、呆笨:木鸡。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伐木[fá mù]
采伐林木。
2、木材[mù cái]
树木采伐后经过初步加工的材料。
3、枕木[zhěn mù]
木质的轨枕,有时也泛指其他材料制成的轨枕。
4、木薯[mù shǔ]
常绿灌木,叶子掌状深裂,蒴果球形,有纵棱。块根肉质,含淀粉,生吃有毒,可用来做饲料或制淀粉。
5、木屐[mù jī]
木板拖鞋;木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