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字的大篆体和小篆字体怎么写
杨字的大篆写来法如下图:杨字的小篆写法如下图:拼音 yáng 部首:木笔画:7五笔:SNRT汉字首尾分解:木扬音汉字部件分解:木扬音笔顺编号:1234533笔顺读写:横、竖、撇、点、横折折折钩、撇、撇释义:1.杨树,落叶乔木。
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 用材树。木材供源建筑、造纸等用。
2.(形声。从木,昜( yáng)声。
本义:植物名。落叶乔木)。
3.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4.杨与柳别。
杨,枝劲脆而短,叶圆阔2113而尖;柳,叶长而狭,枝软而韧5.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又如:白杨;赤杨。
6.姓。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椴杨[duàn yáng] 即河北杨。
落叶乔木,5261树皮白色,光滑,叶子卵圆形。木材轻软有弹性。
2.杨豚[yáng tún] 佳肴名。即烤乳猪。
杨,通“炀”,炙,烘烤。3.杨禾[yáng hé] 高粱。
4.杨岐[yáng qí4102] 歧途。喻错误的道路。
5.杨舟[yáng zhōu] 杨木1653制的船。6.山杨[shān yáng] 杨柳科。
落叶乔木。叶近圆形。
早春先叶开花,花序长条状下垂,花药红色。分布于东北及黄河中下游地区。
2.徐微强 的小篆书写法
【徐微强】的【方正小篆体】写法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字体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3.用小篆体写杨,李,黄
小篆体写杨,李,黄,如下:
小篆字体介绍
小篆是在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之下,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并取消其他六国的各种异体字,而创制的统一汉字书写形式。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4.名扬篆体怎样写
名扬【方正小篆体】写法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字体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5.赵字的小篆体怎么写
赵字的小篆体写法如下: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赵:[ zhào ]
部首:走 笔画:9
基本解释
1. 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 :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
2. 姓。
扩展资料: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 。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相关词汇:
1、赵服[zhào fú]
战国 时 赵武灵王 进行军事改革,改穿胡服,学习骑射。
2、狐赵[hú zhào]
春秋 晋 狐偃 和 赵衰 的并称。
3、赵厕[zhào cè]
指 豫让 藏身厕所谋刺 赵襄子 一事。
4、罗赵[luó zhào]
晋 罗晖 和 赵袭 的并称。二人均为当时书法名家。
5、赵孤[zhào gū]
赵氏的孤儿。指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