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骨文皇字怎样写
公布答案——皇。一种观点认为:此字象灯火辉煌形。上面的三点,象灯光参差上出之形;中间的部分象灯缸;下面的“土”是灯柱。“皇”即“煌”的古字,本义为灯火辉煌。但还有一种解释则不认同这种观点,认为上面的三点是美丽的鸟羽。如图一
今天的答案——有学者认为,甲骨文的皇字,像灯火辉煌、王带冠冕或冠冕之形。如图二
2.内字甲骨文怎样写
首先说明:在刻写甲骨文时,由于甲骨文各刻写者的主观原因,造成甲骨文中同字不同形的情况,但万变不离其宗。
先看一个比较通用的“春”字的甲骨字形:《说文解字》:“萅(春),从艹(艹/草)从日,艹春时生也;屯声。”即春为形声字,在小篆中,形符是“艹(艹)、日”,声符为“屯”,取“草木在太阳下萌生即是春天”之意。
古字“春”写作“萅”。在此借用小篆的字理分解一下上图中“萅(春)”的甲骨字形,如下图:可见“萅(春)”在甲骨文中一般分解为“木、日、屯”,相较小篆,只是“艹”“木”互换而已。
而“艹”字由二“屮”构成,“屮”意为“草木初生”,所以不论是“艹”还是“木”,构成的“萅(春)”字字理皆完全一致:草木在太阳下萌生即是春天。前文提到,由于甲骨文各刻写者的主观原因,造成甲骨文的字形不尽相同,所以,以下谨列出目前已知的“萅(春)”字古文字字形,以供学习及参考:(各字形中多为“木+日+屯”,少部分字为“艹+日+屯”)(多为“艹+日+屯”,部分为“日+屯”)“从艹从日,屯声”。
3.皇帝两个字繁体怎么写
皇帝的繁体:皇帝。通假字也可作:皇蒂
QQ个性繁体文(火星文):瑝渧,篁偙,皇缔,篁蒂,偟缔,鍠啻,葟偙
网名&非主流签名:ヤo篁偙oοΟ,κiζsヤ篁偙シ,LOVEの篁偙灬,▃篁偙ぺ,ωǒ瑝渧,ポ④瑝渧ず,→お瑝渧℃,㊣瑝渧de,£瑝渧£
美化设计版:
╭━━━━┓ ┏━━╮
┣━━━━┓┏━┳━┳┓
┣━━━━┫┏━┻━┻┓
┗━━━━┛┃┏━┣┓┃
┗━━┣━┛┃┃ ┃┃┃
┗━━┻━┛┗┗ ┛╯╯
╭┉┉┉┉┓ 〇┉┉╮
╠┉┉┉┉┓〇┉╦┉╦┓
╠┉┉┉┉╣〇┉╩┉╩┓
〇┉┉┉┉┛┋〇┉╠┓┋
〇┉┉╠┉┛┋┋ ┋┋┋
〇┉┉╩┉┛〇〇 ┛╯╯
【附:释义】
皇帝:古时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在中国,皇帝最早是皇、帝的合称。“皇者,大也,言其煌煌盛美。帝者,德象天地,言其能行天道,举措审谛。”又《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称皇帝。”所以人们考量上古时的贤君,根据他们各自的功绩,将能够配得上皇、帝之称的八人合称为“三皇五帝”。但此时皇、帝还分别为两个称号,不同时用于一人身上。首次将二者合并,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则始于秦始皇。至此后,皇帝一词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近代以来,“皇帝”也是指其它强大帝国的国君。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皇:古同“遑”,闲遐。 古同“惶”,恐惧。 (象形。金文,象灯火辉煌形。上面的三点,象灯光参差上出之形;中间的部分象灯缸;下面的“土”是灯柱。“皇”即“煌”的古字。本义:灯火辉煌)
帝:通“禘”。卜辞中用帝为“禘”。(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4.根据甲骨文的写法,帝字与什么有关
“帝”是上古时代人们想象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史记》中,五个部落或部落首领称为“五帝”。是秦始皇把“皇”和“帝”结合起来,表示他想作最高统治者。
5.秦始皇以前的 秦 字怎么写的
没有这一说法.秦 字本义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236393039是地宜禾。
商代甲骨文秦字写法
/pic/zy/jgw/79E6.gif
西周金文秦字写法
/pic/zy/jw/79E6.gif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2) 秦,部落名 [Qin tribe]。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 甘肃秦州清水县。”
详细资料看这里
/zd/zi/ZdicE7ZdicA7ZdicA6.htm
/zd/zi/ZdicE7ZdicA7ZdicA6.htm
/zd/zi/ZdicE7ZdicA7ZdicA6.htm
6.秦朝字怎么写
秦朝书法——秦小篆 概论: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
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 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本残存,石权始皇廿六年诏则最能见其真相。
发展:周朝自平王于公元前77O年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后,五百余年,经历了诸侯兼并的春秋时期和七国争霸的战国时期;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当时“宝”的写法,就有194种形态。
“眉”字的写法有104种,“寿”字的写法,也有百种以上。有的字体柔婉流动、疏密夸张,有的体势纵长,有的结构狂怪。
这虽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对思想交流带来了不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有利于统治,在文字上进行了改革,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秦文是沿袭西周的文化传统,在 “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峄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巡峰山(山东峄县境)时刻立的第一块石刻。
《泰山刻石》,是在此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刻立。《琅琊刻石》(山东胶南)、《芝罘刻石》,是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于芝罘山(山东烟台市西北)刻立。
《碣石颂》,是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东巡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县西北)所立。《会稽刻石》,是始皇三十六年(前210年)第五次巡行登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所刻。
这些刻石都是标准的小篆书体,相传为丞相李斯所写。 《峄山刻石》是秦篆(即小篆)的代表之作。
字的点划均为线条,粗细一致,圆起圆收。字体端庄严谨,有实有虚,疏密得当,从容平和且劲健有力。
有人评之为“画如铁石,千钧强弩”。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
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这种整齐化一的风格与秦朝政治理想是一致的。
秦刻石在总体上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 殷商人的甲骨文刻辞,企图用以沟通人与神的信息,获得神秘世界的心理感应。
商周人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在于祭祀神灵,记录事件或显示富有或权威。秦始皇刻石,将其立于名山之巅,则是用以炫耀他统一六国的功业,作为帝王的威严、自信与长治天下的意愿。
然而在秦刻石这一精神目的实现的过程中,同时也创立了一种可以使书法更长久留存的形式,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中国书法艺术的两大系统,一为碑系,一为帖系。
秦刻石则是在此前石鼓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碑系开山之作。 《峄山刻石》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
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在李斯之后,五代徐铉、唐代李阳冰、清代邓石如,近人吴昌硕等都以篆书为长。
7.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各举十个例子(急、)
象形字:日、月、炙、人、门、水、家、象、鸟、龟、马。
指事字:上、下、日、本、未、朱、甘、尺、一、二、八。
会意字:莫、串、卖、困、众、森、晶、品、酒、解、射。
形声字:钱、材、消、熔、放、鸭、刎、茅、简、空、室。
扩展资料:
汉字解析:
一、日
1、读音:rì
2、释义: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3、笔顺:竖、横折、横、横
4、组词:春日、明日、日子、落日、多日
二、上
1、读音:shàng,shǎng
2、释义: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
3、笔顺:竖、横、横
4、组词:上次、路上、上兵、上皇、上户
三、莫
1、读音:mò,mù
2、释义:不要。
3、笔顺: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撇、捺
4、组词:莫名、辄莫、错莫、侔莫、冥莫
四、钱
1、读音:qián
2、释义:形声。从金,戋(jiān)声。(jiǎn)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
3、笔顺:撇、横、横、横、竖提、横、横、斜钩、撇、点
4、组词:有钱、钱包、价钱、赚钱、挣钱
五、空
1、读音:kōng,kòng,kǒng
2、释义: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
3、笔顺:点、点、横撇/横钩、撇、点、横、竖、横
4、组词:空蒙、色空、空微、穿空、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