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菲字的行书怎么写
菲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菲的基本解释:
菲[fēi]
1. 花草茂盛,香气浓郁 :芳菲。
2. 碳氢化合物的一类,无色有光泽的结晶,可制染料、炸药等。
菲[fěi]
1. 微,薄 :菲才。
2. 古代指芜菁一类的植物,花紫红色,可作菜用。
扩展资料:
化学中的菲
菲是一种含三个苯环的稠环芳烃,分子式C14H10。它存在于煤焦油中。菲的三个环的中心不在一条直线上,是蒽的同分异构体,为白色有光泽并发荧光的片状晶体,能升华。不溶于水,稍溶于乙醇,能溶于乙醚、冰醋酸、苯、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等,溶液具有蓝色荧光。
相关词汇:
1、芳菲[fāng fēi]
(花草)芳香而艳丽:春草芳菲[。
2、凉菲[liáng fēi]
才德微薄。
3、菲什[fēi shí]
犹拙作。对自己诗文的谦称。
4、蔬菲[shū fēi]
指果菜类粗食。
5、菲陋[fēi lòu]
谓低劣。常用作谦词。
2."文"字的行书怎么写
文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3.山字的草书和行书怎么写
山字的草书和行书
4.州字的行书写法
州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州:[ zhōu ]
部首:丶 笔画:6
基本解释:
1、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 :州县。杭州。
2、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 :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州的相关组词
苏州 、神州 、州长 、广州 、杭州 、中州 、知州 、九州 、泸州 、外州 、炎州 、皇州 、荆州 、南州等。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州,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
白话版《说文解字》:州,江河中央可以居住生活的岛叫“州”,字形像河水环绕小岛,采用两个“川”会义。尧的古昔时代遭遇大洪水,当时的百姓只能住在水中的高地,有的人称这些高地为“九州”。
相关词汇解释:
1、苏州[sū zhōu]
解释:简称苏。市名。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京沪铁路线上,以水城、丝织、苏绣、古典园林闻名全国。
2、州长[zhōu zhǎng]
解释:政治单位。
州长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如殖民地、州或省)的统治者、行政首脑或名义上的领袖而被选举或被任命的官员--亦称总督、省长。
3、杭州[háng zhōu]
解释:中国东部浙江省濒杭州湾的港市。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中国六大古都之名,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区。
4、知州[zhī zhōu]
解释:古代地方官名。
宋代派京官暂行统治一州的称“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州。明清两代为州级行政官吏的正式名称。
5、九州[jiǔ zhōu]
解释: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域。
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5."的"字用行书怎么写
“的”字用行书如上图。
的dí,dì,de:
1. [ dí ]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2. [ dì ] 箭靶的中心:中(zhòng )~。有~放矢。众矢之~。目~(要达到的目标、境地)。
3. [ de ] 1.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美丽~。2.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3.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衣服。4.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5.副词尾,同“地2”。
的
〈助〉
4.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5.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6. 〈代〉pron.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7.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8.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9.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10.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11.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12.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3.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14. 同“得”,后面带补语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5. 同“地”(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6. 另见dí;dì
的
〈名〉
17.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18.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19. ∶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宋玉《神女赋》
20. 另见de,dí
的
〈副〉
21. 确实;实在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23. 必定;一定。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24. 另见de;d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