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骨文 恒 怎么写
亘(恒) (甲骨文); 、(金文); (古文字); (小篆)。
会意字。甲骨文从二(表示天地),从上弦月,会天地之间上弦月渐盈之意。
天地之间月永恒,故金文另加心,用以表示心永恒不变。古文承接甲骨文,将月讹为舟。
篆文承接金文和古文加以综合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互和恒。
如今规范化,“ ”借“亘”(xuān,本为漩涡义)来表示,“恒”也便写作了“恒”。这样“ ”遂与当漩涡讲的“亘”相混。
《说文·二部》:“恒,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
“析形是就篆文所作的附会,释义为引申义。本义当为上弦月渐盈。
,读gèn,本义指①上弦月渐盈:如月之~,如日之升。此义今已不用。
天地之间月亮从古至今不断,故引申为②连续不断:旌旗~千里。又表示③横贯:看桥~长虹;~万古犹一日;~古未有。
此二义如今规范化专用“亘”来表示。 天地之伺月亮弦、望有定,故又引申读héng,并专用“恒”来表示①长久,固定不变的:无~产而有~心者,惟士为能。
用作名词,又特指②恒心:人而无~,不可以为巫医。虚化为副词,表示③经常:爱人者,人~爱之;敬人者,人~敬之;蜀之南,~雨少日。
(亘),如今既可单用,也可柞偏旁。不是《说文》部首。
现今归入—部。 凡从 (亘)取义的字皆与永恒等义有关。
以 (亘)作声兼义符的字有,恒。
2.古代的子怎么写
子字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异体字子
子 zǐ
〈名〉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 动物的卵:鱼~。蚕~。
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14. 姓。
常用词组:
子部 子城 子丑寅卯 子畜 子代 子弹 子弟 子弟兵 子妇 子宫 子公司 子贡 子规 子金 子句 子爵 子口 子粒 子路 子棉 子母扣儿 子母钟 子目 子女 子时 子实 子书 子嗣 子孙 子孙饽饽 子孙后代 子群 子午线 子息 子弦
3.你还可以找其他的古文字,发挥想象和同学猜一猜,感受汉子的有趣
例如:A、“口”在“今”下是“含”字;“口”在“今”旁却是个“吟”字。
B、一个“口”字加一个“十”字可以组成“古、由、甲、申、叶”等多个字。在研究了多年之后,语言文字学家不得不承认,汉字的部首无定数、无定位、无定序,颇有一团乱麻、难以理清之势。
加以汉字又音寓于形,义寓于音,这就更增加了理解它们的难度。1、有些汉字解释起来由于确有其事或者联想与巧合,令人感到新奇。
例 “古”字可理解为:十和口,意思十代人向传的事情就是古了。“家”字就是屋子下边养着猪。
有人考证这是古人的生活方式。“船” 一位外国学者认识了“船”字以后大吃一惊:这不就是《圣经》里记载的诺亚方舟和舟上的八口人吗?呜呼! 2、多数汉字可拆可卸,这就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测字或拆字。
测字还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技艺。流传至广的崇祯测字的故事更是这种拆字法的典型。
例:崇祯得知李自成攻京城,于是找钦天监为他测字。他先说一个“友”,拆字人告诉他这叫“反叛出了头儿了”。
再说一个“有”字,人家告诉他这是“大明江山去了一半”(指“大”字缺一捺儿,“明”字少了个“日”)。再问“酉”字,结论是“至尊”的“尊”字斩掉了头尾。
三个同音字分析出三种异乎寻常一致的结果,也就是说没有活路了,只好上吊而死。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当然,这不过是后世的文人编造的故事。 3、这类拆字在近代还发展成为一种政治笑话。
全国解放前夕, 中国国民党政界要人孙科。孙中山之子。
1945年任国民党政府副主席,1949 年反对李宗仁与中共和平谈判 。孙科出面组阁。
人们为他测字,说他的“科”字是“欲和无口,欲斗无门”,令人捧腹。给**测字,说他的名字是“蒋中正”调整为“艹一将中止”,正好**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
字音和字形是词义的物质载体。具有拓扑结构的汉字,可以辐射至四面八方,让人产生五花八门的联想。
自由联想的心理活动是颇为复杂的,而且又因人而异。如果这种联想再加上巧合,那么某些汉字的所谓神秘性便大大发挥出来,而分析的结果就会使人惊讶不已,叹为观止。
如果是算卦的人为迷信的人去拆字,那么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汉字的优点很多。
它具有超方言性、超时代性;有其智能性、稳定性和简约性。评价最高的是黎锦熙先生,他认为汉字的功劳是保持了汉民族语言的半统一半分化状态。
如果没有它(当然还有统一的国家这一条件),汉语也许像欧洲语言那样,分化为大大小小互相不能交流的语言了。不过,汉字也有明显的缺点。
它不直接代表语音,所以比较难写难认。至于上面提到的测字拆字的神秘机锋,又不是人人都可以领悟的了。
4.【甲骨文的发现过程
介绍 甲骨文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殷墟,迄今为止发掘出存世的大约有15.4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其中大陆收藏的有97600多片,台湾收藏的有30200多片,香港有89片,因战争和商业因素流散到海外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前苏联、德国、瑞士、比利时、荷兰、瑞典等12个国家有26700多片.其中日本在侵略中国时曾有组织地在殷墟盗掘,因此收藏最多,有12000多片.目前世界上有500多位学者专门研究甲骨文,发表专著有2000多篇. 商周非常迷信,商周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并将占卜的事情、时日和结果等刻在上面,故甲骨文字也称卜辞.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大约有4500个单字,已解读的有三分之一左右.根据研究,甲骨文中已经使用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汉字造字法.在字义的使用上可以明显看出假借方法.形声字占25%左右.今天,形声字占90%左右. 甲骨文和是汉字成熟的标志,和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一样属于表意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使用的一种表意文字的前身.它的书写材料一般为龟骨、牛肩胛骨,也可以刻在墙壁,木器,石器等处,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中国古代长期存在,春秋后期汉字脱离甲骨形态,逐渐不被认知,但是一般会被当做“龙骨”卖给药材商做药材之用.直到1899年(清光绪25年),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由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被考证为商周遗物. 民国初年经董作宾先生的研究整理,将收集到的甲骨文分为五期:盘庚武丁时代、祖庚祖甲时代、禀辛康丁时代、武乙文丁时代、帝乙帝辛时代.郭沫若在研究了甲骨文以后,认为甲骨文从初创到成熟,起码要经历1500年以上.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并高价购藏.此后十年间先后搜购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刘鹗、罗振玉及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金璋,日本人林泰辅,加拿大人明义士等,共得甲骨数万片.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有计划地迸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甲骨四千余片.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郑州商代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自1954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丰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字甲骨约三百片. 自甲骨文首次被发现迄今,出土的甲骨已有十五万片以上,分别藏于中国大陆、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以及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苏联、德国、瑞士、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家,南朝鲜也有收藏. 出土的甲骨文多已著录出版,早期的有刘鹗的《铁云藏龟》、罗振玉的《殷虚书契》和《殷虚书契后编》、明义士的《殷虚卜辞》、林泰辅的《龟甲兽骨文字》、王襄的《簠室殷契徵文》;后又有董作宾的《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胡厚宣的《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对甲骨文发现八十多年来已著录和未著录的十几万片甲骨材料进行系统的科学整理,广泛搜集全部出土的甲骨资料,分期分类,共收甲骨约四万片,编为十三册,为研究甲骨文和商史提供了系统的资料.另外,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的甲骨,已收入《小屯南地甲骨》一书.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德国等国所藏的甲骨,也已著录成书,分别发表.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序位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 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甲骨文中有关商代阶级和国家的资料可知,商代的奴隶和平民由众、刍、羌、仆、奚、妾等不同身分的人组成,奴隶主和贵族有先公先王和他们的配偶如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各级官吏则有臣、尹、史、犬、亚、马、射和侯、伯等;军队有师、旅等;刑罚有刖、劓、伐等,并设置了监狱.甲骨文中也记载了商代人殉人祭的状况,对于解决商代社会性质有直接关系.商王朝经常对外发动战争,被征服的方国对商王朝称臣纳贡,甲骨文中常见氏(致)来、入马牛羊象龟等记载. 甲骨文中有关商代社会生产的内容很丰富.在农业方面,有裒田、作大田的记载,还有各种农作物如黍、稷、麦、耒、稻等的名称.商王关心农业收成的丰歉及风雨、降低对农业收成的影响,常见立黍、省黍、求年、告秋之卜.在畜牧业方面,马、牛、羊、鸡、犬、豕等都有记载,且畜养量较大并有专门牢厩.祭祀时常用掉大批牛羊.渔猎在商代社会生活中仍起一定作用,甲骨文记载的猎物有鹿、麋、豕、象、虎、狐、鱼类和各种鸟类,狩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