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写朴字怎么写
1)【朴】方正隶书繁体写法
2)繁体字指汉字简化后被简化字(又称简体字)所代替的原来笔画较多的汉字。那些未被简化的字,则称为传承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传承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同时对方言、繁体字和异体字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允许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非汉字文化圈的欧美国家将繁体字称作Traditional Chinese(传统中文),而简化字则称作Simplified Chinese(简体中文)。
2.最古的朴告:是怎样写,有几款格式
讣告也叫讣文,又叫“讣闻”,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讣”原指报丧、告丧,也指死者亲属向亲友及有关方面报告丧事用的文书的意思,“告”是让人知晓,讣告就是告知某人去世消息的一种丧葬应用文体。关于讣告,《辞海》的解释是:报丧的书面通知。本作“赴告”,取奔赴相告之意。也称“讣闻”。
我国讣告形式有三种:一般式、公告式、简便式。公告式隆重、庄严,城市中的讣告往往由权威上级团体作出决定发出。简便式的讣告常作为一则消息在传播媒体上公布,旨在晓谕社会。农村中的讣告一般由孝子送上门。
写讣告时应注意下面两点:按传统习惯,写讣告只能用黄、白两种纸。一般情况,长辈之丧用白色纸,幼辈之丧用黄色纸。讣告的语言要求简明、严肃、郑重,以体现对死者的哀悼。
民间常用一般式讣告,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标题写"讣告"二字,或冠以逝者名字"***讣告",字体应大于正文。宜用楷、篆书、隶书体。
二、正文写明逝者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年岁数。
三、正文接着写简介逝者生平。主要写其生前重要事迹、具有代表性的经历。
四、正文最后写通知吊唁、追悼的时间、地点。
五、署明发讣告的个人、团体名称及发讣告的时间。
3.隶书怎么写,给点建设性的意见
一、从临贴开始。
学写隶书和学写其他字体一样,都必须从临贴开始。临贴时先求形似,再追神肖。不得其形,便只求其神,水中捞月;只求其形而不得其神,无眼僵屍,只有神形兼备,才能使字有其规模又有其灵秀。
二、选定自己喜爱的一贴,刻苦以求。
隶书汉碑不计其数。必须选定重点来学才好。反复临模,精一碑之妙,打下基础。
三、逐步放宽视野,多临一些名贴,重点集中临其几种,或归一家,或融一体,都无不可。这样在各种碑融化的基础上逐渐稳定下来,集采荟于一身,当然其内含更丰富。作为书家,不能只会写一种字体的书体,其他视而不见,即便不能碑碑尽入微,也必须从手上过过,如果是心力、目力俱到,即使是过过,也必然与根本没有模过大不相同。
四、临碑贴建议。
汉碑基本可分为三大类。1.规范的。2.朴柮的。3.奇古的。先学写规范的《曹全碑》《礼器碑》《朝侯小子》,进而学写朴柮的《封龙山》《西狭》等碑。最后奇古的《张迁碑》《鲜于璜》这样系统地临写,能够较快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注意方法。
临碑贴时要对临、背临、意临。这个方法是较快取得成绩的。
广收博取,临遍百家,潜移默化,才能自成一家。
4.隶书钩的十二种变化是怎样的
隶书钩的十二种变化是: 1。
竖钩:藏锋起笔后转笔向下,宜挺直,至转弯处要圆 转,然后向左运笔,边行边提出锋。 2。
斜钩:此笔画在(向右下或左下)运行时,要视整个字 的结体来决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钩不宜粗大。 3。
右折钩:藏锋或露锋起笔后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运行,要求活泼渐粗,尾部微上翘。 4。
短钩:该笔画在行至转弯处,要求圆转,其钩不宜粗 大,微向上钩。 5。
长钩:该钩略呈半圆状,斜势,转角处忌方折,向左钩 出应舒展有力,收笔或出锋或回锋。 6。
粗钩:运笔向左或向右至转折处,应边行边重按,略粗 壮有力度,做到雄强稳实。 7。
平钩:转折向右行笔过程中,为使整个字显的劲朴,宜 写的平直点,尾部略微上翘。 8。
弯钩:向左转笔要求圆转,接近尾部逐渐向上运行,呈 圆弯钩形状。 9。
回锋勾:运笔至尾部,将笔毫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做 到稳实有力度。 10。
出锋钩:向右或左运笔接近尾部,要求边行边提笔,由 粗渐细,稍快出锋,切忌浮滑。 11。
横折钩:该笔画实为折与钩的组合,在书写时把二者有 机地结合在一笔,做到连贯自然。 12。
右向钩:中锋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上 方运行,至收笔处或出锋或稍挺收起。 。
5.楷书 赵体 魏体 隶书 颜体主要它们的书法特点是什么
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楷书是在汉隶基础上省改波磔、增加钩挑而成的一种书体也叫“正书”“真书”。楷书由汉隶蜕变而来,所以历史上还称它为“今隶”。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
赵体即 赵孟頫的书法,因熟而俗,这是董其昌的评价。不过,作为入门规范训练,还是不错的。
魏体即魏体行书,简而言之,即魏体行书化。毫无疑问,首先要不失用笔或方或圆、结字谨严方朴等魏碑之基本面目,同时又要写得放纵雄肆、精神飞动,使之兼有行书特征。乍看起来,似乎很是矛盾,不太可能,但我们的先人却用他们的卓越实践,给予了完美的解决。
隶书 起源于秦朝的小篆,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书。隶书者,篆之捷也。”
颜体'即唐 书法家 颜真卿 的字体风格。其书法初学 褚遂良 ,后学 张旭 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世称“颜体”。
如果说, 魏 晋 以前‘体’这个字是表示书体的话,在 魏 晋 以后就转向表示个人风格,如‘颜体’、‘柳体’、‘赵体’,并非是三种字体,仅仅表示三种不同风格的书法而已。
一般来说初学者练习书法应该按照以下顺序来练习书法;
1、隶书可选从汉隶,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等均可选为入门法帖。其中礼器碑最为难写,不易得其瘦劲和金石气韵,容易形成细弱无力弊病。
2、小篆可从《说文部首》开始入门。
3、行书可选《圣教序》入门。